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数学教学点滴

初中数学教学点滴

初中数学教学点滴
作为一名从事初中数学教学近三十年的教师,谈几点工作中的体会。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探索新知识
数学中的原理、原则和思想是数学教材的核心内容,学生如若掌握了这些内容,经过他们积极的智力活动,就有可能探索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根据这一特点,在学生掌握了教材的内容后,教师应提示解决问题的思想,让他们自己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手段和方法。

例如,对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如果学生已经掌握了等式的性质,那么在学习解法时,先介绍一种解是明显的方程(如x=3),并讲清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思想即:不直接寻求方程的解而是将原方程进行同解变形,化为与原方程同解的是明显的方程,学生就有可能根据这样的思想和原理探索出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方程的两边同除以未知数前面的系数)。

又如,在学习单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时,教师只需讲清解法思想,将单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运算,根据乘法的运算性质转化为已学过的单项式与单项式的乘法运算来解决,至于计算的方法,则让学生根据上述的思想自己去探索。

由于数学知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教学中,对于新知识的学习,首先应讲清新旧知识的联系,然后让学生根据它们之间的联系,自己去寻求并探索新知识。

如在讲解垂经定理与其推论时,先讲清扇形与等腰三角形之间的联系。

即任何一个扇形都对应着一个等腰
三角形,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点是圆心,顶角是扇形的圆心角,底边是扇形的圆心角所对之弦,两腰是扇形的半径。

至于垂经定理及推论,就可让学生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自己去导出。

总之,教学中突出教师的引导作用、点拨作用和发挥学生独立思考、逻辑推理能力,这样就促进了教与学的有效结合,就会取得知识技能协同发展的好效果。

二、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发挥他们的参与意识
在教学中发现学生自觉意识较差的时候,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的探求,其意义就显得尤为重要。

经过实践摸索,有组织地自由讨论是一种可行的方式。

学生在积极活跃的气氛中,通过争论,发表见解,提出疑问和难点,汇总起来由教师引导讲解。

例如,在讨论“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关系”时,先复习方程的四种解法,且求解方程2x²+5x-3=0①。

然后提问: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已经学过哪些知识?学生回答:根的判别式是由方程的系数构成的,从△的符号能判别方程实根的有无等情况。

求根公式也表明了根与系数的关系。

这就引出了本节课要进一步讨论根与系数的关系。

接着,提出已知方程的两根怎样去求系数。

这时让学生解方程x²-5x+6=0②。

学生得出结论:方程的两根之和等于方程一次项系数的相反数,两根之积等于常数项。

这个结论是否正确?组织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经过商讨,有的学生会发现这个结论用方程①验证是不对的。

教师再提示:这个结
论不适用于方程①,说明不完善,你们比较方程①与②的不同之处在哪?学生会发现方程①的二次项系数不是1,就会修改上述结论。

再问:修改后的结论是否适用于方程②?学生会发现方程②不过是二次项系数等于1的特殊情况。

从而得出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命题。

大部分学生认为通过两个不同的方程得到同样的结论,因而结论当然是正确的。

最后教师再明确指出这个定理也称之为韦达定理。

告诉学生刚才讨论的,数学家韦达当年也曾经这样思索过。

学生情绪高涨,为自己能重复数学家的伟大发现而高兴。

学生的厌学情绪荡然无存,学好数学的兴趣应运而生。

三、注重抓好学生的课后作业,使学生能真正掌握所学知识
课后作业不仅是巩固和加强课堂所学知识的有效方法,也是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程度、接受兴趣和学习态度的重要表现方式。

因此,教师在布置和检查作业时,要掌握三个原则:一是布置作业时,教师要本着巩固、提高的思想,要在题中体现“运用、灵活、承接”的原则;二是检查作业时,要善于归纳出学生的疑难问题和思维偏差,作为下节课的“开场白”;三是要求学生作业“认真、按时、规范、独立、正确”,要以适当的批评与表扬相结合来调动学生做作业的自觉性。

此外,要定期进行作业讲评,指出这一阶段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技能的培养、学习方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使及时反馈与延时反馈相辅相成,共同发挥作用。

四、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教学
在数学教学中,不仅要教给学生数学知识,更要注重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训练学生掌握思考问题的思想方法。

针对有些学生不会思考问题,因而在教学中更要引导学生理解知识的来源及获取知识的思想方法。

比如,平面几何中蕴含了类比、归纳、演绎、分析、综合、变换等许多数学思想方法。

在教学中,要采用“教者有心,学者无意”的方式,结合知识的传授,使学生在日积月累的感知中逐渐掌握这些思想方法。

总之,初中数学是培养学生进行思维活动的课程之一。

作为教师要认真摸索出一套适应初中生学习数学的教法,耐心、细致地引导学生学好数学这门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