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毕业设计边坡支护 说明书

毕业设计边坡支护 说明书

目录摘要 (Ⅰ)ABSTRACT (Ⅱ)1 绪论 (1)1.1问题的提出 (1)1.2国外边坡处治技术研究状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国内边坡处治技术研究现状 (1)2 边坡处治技术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坡率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排水 (5)2.3防护 (8)2.4支挡 (10)2.5加固 (14)2.6方案如何抉择 (20)3 工程概况 (22)3.1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22)3.2场地水文地质条件 (25)3.3场地稳定性与适宜性分析评价 (26)3.4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及设计计算指标 (28)3.5地基土评价 (29)3.6边坡支护加固施工监测与检测 (30)4 方案的选定 (31)5 结束语 (32)参考文献 (33)致谢 (34)摘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德化酒店边坡的工程概况、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岩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及其稳定性的分析和支护方案的设计。

该边坡为分为四段,总长为130米,高6.0-20.2米,为了保证边坡的稳定性,根据酒店边坡设计基本要求和设计参数等多种因素,通过对边坡特征结合地质分析和计算,对边坡的稳定性进行了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

在对该边坡进行稳定性分析的定量计算中,采用了理正软件对边坡进行了计算及模拟分析,并得出了最不稳定的滑动面。

分析及计算表明,该边坡不符合稳定性要求,需要进行支护。

根据边坡概况及场地条件整个边坡,该边坡的第一、第二段支护方案采用了喷射砼面板,该边坡的第三、第四段的支护方案采用了锚杆格构梁支护,并对其锚杆的锚固力、锚固角进行了计算,并通过计算和对比选取了锚固长度,最后通过锚杆锚固力确定了格构类型。

本边坡支护设计方案在满足边坡稳定性的情况下兼顾降低工程造价以及支护工程施工的可行和方便。

关键词:边坡;边坡稳定性分析;锚杆格构梁;支护工程AbstractThis paper introduces in detail the Dehua hotel slope engineering,engineering geological conditions, rock and soil physical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stability analysis and the design of the supporting scheme. The slope is divided into four sections, the total length of 130 meters, 6.0-20.2 meters high,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tability of the slope, according to the basic requirements of the hotel slope design and design parameters and other factors, the slope characteristics combined with the geological analysis and calculation, the slope stability of qualitative analysis and quantitative calculation. In the quantitative stability analysis of the slope calculation, using the calculation and simulation analysis of slope software, and the sliding surface is the most unstable. Analysis and calculation shows that, the slope does not meet the stability requirements, the need for support. According to the site conditions of the slope and the slope, the slope of the first, second supporting scheme by using the spraying concrete panel, third, fourth section of the slope supporting schemes using anchor lattice beam support, and the anchoring force, anchorage angle were calculated, and the selection of anchorage length through calculation and comparison, the anchoring force to determine the lattice type. The slope support design to meet the slope stability under the condition of both lower the project cost and supporting construction is feasible and convenient.Keywords: slope; stability analysis of slope; anchor lattice beam; support engineering1 绪论1.1 问题的提出边坡是自然或人工形成的斜坡,是山区公路建设中最为常见的工程形式之一。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需求以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迫切需要,这些因在山区修建公路而形成的高边坡常会带来严重的边坡灾害,如崩塌、滑坡、垮塌等,严重危及到国家的财产安全和人民的生命安全。

如何解决象滑坡这样的地质灾害,这是近山建筑建设和高速公路建设者面临的一个严峻的问题。

南部多丘陵,盆地,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很多地方的城市受土地资源的限制被迫开始向山坡地带发展,在此背景下,丘陵地区山地建筑边坡支护方案的选型受到了更多专家和学者的关注,对丘陵山地边坡的研究也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战略价值和实际意义,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选择出适合于丘陵地区城市开发中建筑边坡的支护方案并对方案进行优选,选择出适德化海峡酒店建筑边坡支护的方案,满足安全的前提尽可能的减少投资。

1.2国外边坡处治技术研究现状边坡工程有着 100 多年的研究历史,是岩土工程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国际上对边坡问题的研究十分活跃,举办了许多学术活动并展开积极的技术合作,边坡病害防治已成为当今灾害防治工程中重要的一部分并成为许多国际会议中经常讨论的议题,同时针对边册。

目前,国际岩土学会对边坡病害处治技术主要分为四大类,分别从改变斜坡的几何形态、排水、支挡结构和斜坡内部加固四个方面进行了划分,并给出每种技术类型相应的处治措施,较为详细的阐明了边坡的治理技术和做法,对我国公路边坡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3 国内边坡处治技术研究现状国内边坡处治技术起步较晚,其研究也经过了一段发展的历程。

具体可追溯到 20 世纪 50 年代,当时我国边坡处治技术主要是采用地表排水、填土反压、清坡减载、运用抗滑挡墙及采取浆砌片(块)石作护面防护等措施。

但经后来的工程实践表明,采用地表排水、填土反压、清方减载等技术仅能使边坡暂时保持稳定状态,如果长期受到外界因素影响、外部条件发生变化,边坡依然会发生失稳甚至整体破坏。

如上世纪 80 年代初,宝成铁路在洪水作用下,有多处边坡病害,在之前是治理过的,但当时治理较简单,仅使用减载、挡土墙及排水措施,无其他加固措施。

因此早期的边坡治理技术并不成熟。

20 世纪 60 年代,在我国铁路建设中,抗滑桩技术第一次被应用到边坡治理中取得了良好的治理效果,随后在多条铁路建设中抗滑桩技术逐渐被推广使用,受到设计人员及施工单位的一致欢迎。

20 世纪 70 年代,我国边坡治理逐步形成“以抗滑桩支挡为主、以清方减载、工程排水为辅”的边坡综合治理技术。

l975 年,由铁道部颁布的《铁路工程技术规范》中规定,强调对边坡的治理应采取综合治理、一次根治的理念,把支挡只是作为其中重要的一部分,把各种排水技术及各型挡土墙作为推荐技术,抗滑桩技术成为新技术被推荐使用。

随后在 1985 年对《铁路路基设计规范》(TBJ l-85)进行了修订,相比 1978 年的规范,此时对边坡治理强调以支挡为主、考虑综合整治的理念。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国内边坡病害治理研究也日益广泛深入,各种处治技术均得到了相应发展。

20 世纪 80 年代末期,由于锚固技术理论研究的深入以及凿岩机械研发取得突破性的进展,锚喷防护技术在我国开始被大量采用。

锚喷技术的采用为高边坡提供了一种施工快速、简便、安全的处治治理手段,因此在当时很快得到了广泛采用。

同时对于排水,人们也有了新的认识,把排水作为了主要措施,并结合抗滑桩、预应力锚索抗滑支挡技术综合整治。

如在整治南昆铁路八渡车站巨型滑坡时,采用地表与地下排水技术、锚索和锚索桩支挡的综合治理措施,取得成功。

同时由 20 世纪 80 年代提出的滑坡动力学,提出采用“变形势”理论,对滑坡可能的失稳时间进行预测,取得了较好效果。

这在对1995 年 1 月 30 日发生在甘肃省黄茨滑坡的成功预测中得到很好应用。

探讨以天—气—地—海的相互作用为出发点,将滑坡的发生作为地球的总体运动的一个事件链,从能量的聚集、传递、释放等角度探讨滑坡发生的动力学机制,对滑坡进行预测的研究是一个新的研究思路。

20 世纪 90 年代后,压力注浆技术和框格锚杆(锚索)结构开始受到重视,并广泛应用于边坡治理工程。

此阶段强调边坡内部加固,特别是边坡深层加固技术得到了深入的研究,并运用在较多大型高边坡深层加固工程中,使边坡病害一次性根治,取得了非常好的治理效果。

近年来,随着边坡处治技术研究的进一步加深,在实际工程运用中可供选择的治理技术也相对丰富起来,对边坡病害的认识也逐步加深和明晰。

边坡工程治理更多的开始强调因地制宜、综合治理,保证边坡治理后稳定安全。

随着山区公路建设大规模展开,遇到的高、陡巨型边坡越来越多,各种因素影响也更加复杂、模糊,因此对边坡的处治技术要求也将越来越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