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户籍制度的发展历程与改革方向

中国户籍制度的发展历程与改革方向


小结
总之,1958年至1978年户籍制度的演变基本遵循《中 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强化 其控制人口迁移功能。这一时期全体公民被人为地划分为 不可逾越的“农业户口”和“非农业人口”,城乡壁垒日 益森严,耸立在城乡之间的“户籍墙”坚不可摧。户籍制 度主要围绕如何适应和服务于计划经济建设而进行逐步调 整、补充、限制和强化,从而使户籍制度逐渐成为计划经 济体制在社会生活领域中的一项核心制度,起着保证农村 支持城市、农业为工业提供资金、限制人口自由流动功能。
谢谢!
第四,造成公民权利的不平等。
广大农民享受不到国民待遇,严重违背了现代社会公民 权利平等的要求,是民主政治的倒退。从国际准则来看, 中国政府已经签署了《世界人权宣言》和《公民权利和 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保证公民的迁徙自由权利是我们 严格遵守国际准则所必须做到的。
对户籍制度改革的思考及建议
“取消论”
中国户籍制度的特征

计划性强 控制性强
特征


附加功能多
参考文献:
段成荣《户籍制度50年》,人口与发展论坛,2008(1)
新中国户籍制度的改革发展历程
根据对人口迁移流动的限制松紧程度和时间阶段为标准, 将新中国户籍制度的改革发展历程划分为三个时期:
计划经济条件 下的户籍制度 调整历程
准市场经济时 期的户籍调整 与改革
学者看法 综述
“脱钩论”
“统一论”
参考文献:赖林梅《论我国现行户籍制度改革的公共政策分析》福建师范大学 2008
户籍制度改革路径及完善措施
一、完善立法,实现公民迁徙自由的平等权利。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第三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 义务”第九十条第二款也曾这样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有居住和迁徙的自由”。 现行户籍制度改革要从根本上改变人口迁移方式,将目前的行 政调控为主转为经济调控为主,形成国家立法规范、社会经济调控、 个人自主选择的迁徙调控新格局。将“公民迁徙自由权”重新纳入 宪法,将户口审批制度改为迁徙登记制度,给广大农民以平等的公 民权远比仅仅取消户口本上的“身份差别”更为实在和根本。加快 立法进程,推动户籍制度改革纳入法制化轨道。尽快修订户口登记 条例并出台户籍法,是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的法律基础。
“自由 迁移”
看一组数据
★1949-1957年这一时期是户口迁移量
持续增长的阶段。1951-1953年间,城 市人口净迁移率平均每年为33.1%; 1954-1957年间,城市人口净迁移率平 均每年为28.1%。1954年全国人口自 由迁出、迁入2200万人,1955年为 2500万人,1956年为3000万人。1957 年城市人口比1952年增加了2796万。 其中,机械增长人口(即从农村迁入城 市的人口)约占新增城市人口的56%。

公安部统一制发的 《常住户口登记表》的左 上方显目位置上印有“户 别"栏,专门用于区别“农 业”与“非农业”。另外, “非农业户口’’和“农 业户口’’公民在办理迁 移手续时所用的《迁移证》 也不同,前者印字为黑色, 后者则为绿色。 • 这种以“农业户口" 和“非农业户口"来划分管 理的二元户籍制度在人民 公社制度下得到长期运用, 由此堵住了农村人口迁往 城镇的大门。
◎大城市户籍制度改革实践
现行户籍制度的弊端
第一,阻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延缓农业现 代化和城市化进程。
据国家统计局监测调查结果显示,2010年,全国农民工总数 达2.42亿人。其中外出就业1.53亿人,本地非农就业0.89亿 人。2002年我国的工农业产值结构已由建国初期的3:7转变 为7.5:2.5,而城乡人口结构还保持在3.7:6.3,城市 化严重滞后于工业化,这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农村转移 劳动力难以享受城市公民同等待遇,即便成为产业工人多年 以后居住在城市,其身份却很难转化成城市居民,其亲属也 很难落户于城市,这导致了城市的集聚功能无法充分发挥, 阻碍了城市化的进程。
对人口管理体制,尤其是流动人口的信息化管理体制进 行改革,建立包括流动人口在内的综合人口信息数据库, 实施人口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
结语
• 总而言之,我国现行户籍管理改革不宜继续走自 下而上、以地方促中央的路,需要中央统筹、掌 握全局与地方创新、需求突破相结合,并且在统 一的中央政策主导下,实行“多元性”的、稳步 推进的户籍改革。
参考文献:侯微 《对建国后中国二元户籍制度的历史考察与反思》辽宁师范大学 2008.4
第二,固化乡土中国与城市中国的发展格局, 加剧了城乡差距
1985年我国城乡的收入 差距只有1.86倍,到 了2004年扩大到3.21 倍。如果把社会保障、 公共医疗、教育等因素 计算在内,有专家估计 目前我国城乡差距已达 6倍左右。
据统计,从50年代到改革前的 1978年,农业部门为国家工业 化提供的资金约4500亿元,依 靠这笔资金,国家不断增加对 工业的投资。从1952年到1979 年,我国工业投资累计达到 3679.6亿元,新增工业固定资 产2520.7亿元。
二元户籍制度在“大跃进”一时期逐步强化 (1958--1965)
第二阶段:控制居民户口迁移时期 (1958-1978)
195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全国人大) • 其中规定:“公民由农村迁往城市,必须持有劳动部门的 录用证明,学校的录取证明,或者城市户口登记机关的准 予迁入的证明,向常住户口登记机关申请办理迁出手续。”
户籍制度的功能从以治安管理、人口统计为主逐步转变 为以社会控制为主,限制人口自由迁移功能被纳入户籍管理 中。 1958年1月,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91次会议通过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以法律的形式将新中国 以来逐渐形成的以城乡分隔为特色的户口登记制度和限制农 民迁移的制度固定下来,城乡二元分治的体系正式形成。
第三,阻碍了城乡社会的整合。
我国目前的户籍制度强化了城里人和乡下人的身份等级 色彩,造成了农民户、非农户、城镇户、城市户的区别 对待,导致了城市中国与乡土中国的二元对立与发展的 不平衡。城乡社会在就业解决措施、居民税费负担和社 会保障方面的不平等待遇,使农民产生了严重的不公平 感,激化了社会矛盾。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1996年)
小结
• 总之,从1949年到1957年,我国户籍制度先城市 后农村逐步建立起来,户籍管理由政出多门逐渐 统一到公安部门。这一时期户籍管理根据《中华 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有居住和迁徙的自由”的精神,基本遵循个人自 愿的原则,并没有限制公民的居住和迁徙自由。
市场经济条件 下的户籍改革
1949---1978
1979---1994
1995---至今
参考文献: 陈燕浩《建国以来我国户籍制度的发展及改革对策研究》西南大学2009.4 浦建兴《中国人口迁移法律制度的变迁和改革》人口与发展 2007
第一阶段:居民户口自由迁移时期 (1949-1957)
◎1950年《关于特种人口管理的暂行办法(草案)》(公安部) ◎1951年《城市户口管理暂行条例》(公安部) ◎1955年《关于建立经常户口登记制度的指示》 (国务院) ◎1956年《全国人口调查登记法》(公安部)
建立并完善城乡间公平 的公共财政安排机制
二、强化户籍管理的公共服务职能。
改革和完善其他配套措施
Hale Waihona Puke 三、建立各级政府和部门间协调运转机制
现行户籍管理制度的改革是牵涉教育、就业、社 会保障等诸多方面的系统工程,各级政府间的合 作、部门之间的协作在改革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
四、推行居住证制度,实现人口管理现代化
二元户籍制度形成的合理性分析
在较长的时期内发挥了统计 人口,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 有效的整合了资源,推动了 工业化的发展。 保持城乡人口和劳动力在数 量和结构上的平衡,促进当 时经济和社会发展。 在城市化发展水平较低的情 况下,减轻了人口流动对城 市发展的冲击。
建国初期,我国工农业产值比约 为3:7,工农业人口比约为2:8
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松动与过渡阶段 (1979—1994)
◎1984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农 民进入集镇落户问题的通知》 ◎1985年9月6日,全国人大常委 会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 和国居民身份证条例》 ◎1985年,为规范流动人口的管 理,公安部又颁发了《关于 城镇暂住人口管理的暂行规 定》
◎1992年8月,公安部《关于实 行当地有效城镇居民户口制 度的通知》,“蓝印户口” 出现,引发买卖户口热潮
◎1997年6月公安部《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试点方案》 ◎2001年3月国务院《关于推进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意见》
第二阶段:致力于城乡一体化户籍制度的 构建时期(2002——)
◎2007年3月4日, 公安部会同国 家发改委、教育部、民政部等 13 个部门进行了户籍管理工 作综合调研, 形成了《公安部 关于进一步改革户籍管理制度 的意见》(送审稿)
二元户籍制度在“文化大革命”时期的进 一步强化(1966—1978)
◎1966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 院批转“五省(辽、黑、吉、 鲁、冀)精减安置巩固工作座 谈会纪要”
◎1967年6,贯彻毛泽东的 《五·七指示》 ◎1968年下半年开始,知青“上 山下乡” ◎1969年9月以后,“三线”建 设
1968年下半年,各地 根据毛泽东“知识青 年到农村去,接受贫 下中农的再教育,很 有必要”的号召,进行 了广泛的动员工作, 2000多万大专院校和 中学的学生被动员甚 至被强迫送往全国农 村,参加体力劳动。 由于,大批知识青年 的户口和粮食关系被 强制迁往插队地区。
◎1958年国务院《关于制止农村 人口盲目外流的指示的补充通知》 ◎1958年9月,中央精简干部和 安排劳动力五人小组发出了《关 于精简职工和减少城镇人口工作 中几个问题的通知》 ◎1958年10月,公安部在《关于 人民公社化后怎样管理农村户口 的几点意见》 ◎1964年8月,国务院批转了 《公安部关于处理户口迁移的规 定(草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