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必修四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共22张PPT)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必修四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共22张PPT)


一【落实基础 建构框架】
基础梳理 1物质、运动、规律的概念? 2自然界的物质性原理? 3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4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5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6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原理? 7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 辩证关系?
1、要求一: (限时3分 钟)
对左侧基础知识进行 自我回顾、背诵。
2、 要求二:(限时2分 钟)
特 征
无条件的、永恒的和 绝对的
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
联系
①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确认运动绝对性的同时,也肯定相对静 止的存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②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 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透视生活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 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2、“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稳中向好”
2、物质是物质具体形态的总和。
分析:物质和具体的物质形态是共性与个性、一般和个别、抽象与具体的 关系,而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重难点二:理解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运动
静止
区别
含 义
宇宙间一切事物、现 象的变化和过程
两种情形:一是指事物之间的空间位置 保持不变;二是指事物的根本性质在一 定时期内基本不变
重难点三: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原理
方法论
客 观 性
规律不以人的意志 为转移,既不能被 创造,也不能被消 灭
①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 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而不能违背规律。
②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
自然界、人类社会 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
普 和人的思维,都遵 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
易错易混点 (1)物质是标志客观存在的哲学范畴。 (2)物质是物质具体形态的总和。
易错易混点
1、物质是标志客观存在的哲学范畴。
改正: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分析:“客观实在” ≠“客观存在”。 客观实在是一种客观存在;客观存在不仅包括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物质现象,
还包括不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精神、意识现象。
规律客观性的突出 表现Fra bibliotek难点三: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
1、理解规律的概念
2、理解规律的客观性
3、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拓展】人们对规律的利用体现在两方面: ①人们能够利用对规律的认识,预见事物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指 导实践活动。 ②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条件,限制某些规律 发生破坏作用的范围,使人们少受其害或免受其害,直到变害为 利,为人类造福。
公共参与
发挥主观能动性 主观题 2014.山东42(1)(6分) 科学精神
政治认同
备考建 在备考复习中,着重把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经济社会发展等一系列

热点问题与自然界的物质性、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等知识进行有
效对接。
复习目标
1通过基础梳理,完成基础知识背诵,并建构知识体系 2通过重难点突破、易错易混点辨析,准确把握考点 3通过热点连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提升分析和解决实 际问题的能力
二、【考点突破】
重难点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 念
1、理解物质的概念
物 “不依赖于
人的意识”
强调物质的客观性,无论人们是否感受到,或是否 承认它的存在,它都客观的存在着,不以人的意志 为转移
质 “能为人的
意识所反映” 说明物质具有可知性,能被人们所反映、所认识。
“客观实在”
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是世界上万事万物 所具有的共同特征,是意识所没有的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必修四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共22张PPT)
课前背诵 1物质、运动、规律的概念? 2自然界的物质性原理? 3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4运动与物质的关系? 5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6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原理? 7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的辩证关系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必修四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共22张PPT)
(2015·天津)中国经济发展正在步入新常态。新常态,就 是中国经济将在速度上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在结构 上体现为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在动力上从要素驱动、投资驱 动转向创新驱动。从哲学上看,新常态体现了( )
①事物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②事物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③事物发展的状态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④新事物对旧事物的根本否定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世间万物,变动不居。“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这 说明( ) ①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②一切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③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④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必修四 生活与哲学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四课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考情分析 (范围:14-19全国I II;13-15山东卷)
考点
题型
真题
自然界的物质性 选择题 2014.全国IIT21(4分)
核心素养 科学精神
规律的客观性和 选择题 2016.全国II22(4分)
科学精神
普遍性
尊重客观规律与 选择题 2018.全国II22(4分)
重难点三: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
1、理解规律的概念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下列各项中属于规律的是( )。
①太阳每天东升西落
②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性质
③水往低处流
④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⑤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
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⑥交通规则
②④⑤
重难点三: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
1、理解规律的概念
2、理解规律的客观性
(1)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①存在:不管人们是否承认它、喜欢它,它都客观地存在着;
②规律起不起作用,关键在于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是否存在着,而不在于 人的喜恶。
(2)规律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即它是不可违抗的
在学案相应位置建构 知识框架
梳理知识 构建体系
物质概念
世界是物质的

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方 式
运动概念
世 界
物质是运动的 物质与运动:


运动与静止:



秩 序
规律概念
客观性
把尊重 客观规
规律特点
律与发
运动是有规律

普遍性
挥主观

能动性
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结合起
方法论

认识和利用握规律,造福人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