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材料力学考研《材料力学》刘鸿文配套真题与考点总结

材料力学考研《材料力学》刘鸿文配套真题与考点总结

材料力学考研《材料力学》刘鸿文配套真题
与考点总结
一、选择题解析
1如图1-1-1所示,四根悬臂梁,受到重量为W的重物由高度为H的自由落体,其中()梁动荷因数K d最大。

[西安交通大学2005年研]
图1-1-1
【答案】D ~~
【解析】物体自由落体条件下的动荷系数:
而ΔA,st=Wl3/(3EI)>ΔB,st=Wl3/(6EI)>ΔC,st=Wl3/(24EI)>ΔD,st =Wl3/(48EI),即ΔD,st最小,K d最大,且。

2图1-1-2所示重量为W的重物从高度h处自由下落在梁上E点,梁上C截面
的动应力σd=K dσst(),式中Δst为静载荷作用下梁上()的静挠度。

[北京科技大学2011年研]
图1-1-2
A.D点
B.C点
C.E点
D.D点与E点平均值
【答案】C ~~
【解析】Δst为静载荷时,在冲击物作用点处产生的静位移。

3当交变应力的()不超过材料疲劳极限时,试件可经历无限次应力循环,而不发生疲劳破坏。

[哈尔滨工业大学2000年研]
A.应力幅度
B.最小应力
C.平均应力
D.最大应力
【答案】D ~~
【解析】由疲劳极限的定义可知,σ1是材料经过无限次循环而不破坏的最大应力值。

4构件在交变应力作用下发生疲劳破坏,以下结论中错误的是()。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1999年研]
A.断裂时的最大应力小于材料的静强度极限
B.用塑性材料制成的构件,断裂时有明显的塑性变形
C.用脆性材料制成的构件,破坏时呈脆性断裂
D.断口表面一般可明显地分为光滑区及粗糙状区
【答案】B ~~
【解析】在交变应力作用下,即使塑性较好的材料,断裂时也没有明显的塑性变形。

反映固体材料强度的两个指标一般是指()。

[北京科技大学2010年研] A.屈服极限和比例极限
B.弹性极限和屈服极限
C.强度极限和断裂极限
D.屈服极限和强度极限
【答案】D ~~
【解析】衡量塑性材料的强度指标为屈服极限,衡量脆性材料强度的指标为强度极限。

3根据小变形假设,可以认为()。

[西安交通大学2005年研]
A.构件不变形
B.构件不破坏
C.构件仅发生弹性变形
D.构件的变形远小于构件的原始尺寸
【答案】D ~~
【解析】小变形假设即原始尺寸原理认为无论是变形或因变形引起的位移,其大小都远小于构件的最小尺寸。

4对于没有明显屈服阶段的塑性材料,通常以产生()所对应的应力值作为材料的名义屈服极限。

[西安交通大学2005年研]
A.0.2的应变
B.0.2%的应变
C.0.2的塑性应变
D.0.2%的塑性应变
【答案】D ~~
【解析】对于没有屈服阶段的塑性材料,是将卸载后产生的0.2%的塑性应变所对应的应力值作为屈服极限,称为名义屈服极限或条件屈服极限,用σ0.2表示。

5韧性材料应变硬化之后,经卸载后再加载,材料的力学性能发生下列变化()。

[北京科技大学2010年研]
A.比例极限提高,弹性模量降低
B.比例极限提高,韧性降低
C.比例极限不变,弹性模量不变
D.比例极限不变,韧性不变
【答案】B ~~
【解析】材料冷作硬化后,比例极限得到了提高,但塑性变形和伸长率却有所降低,而弹性模量是材料的特性,与此无关。

二、复习笔记
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
长度远大于横截面尺寸的构件称为杆件,简称杆,其变形的基本形式有四种。

1轴向拉伸或压缩
受力特征:受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与杆件轴线重合的一对力;
变形特征:杆件的长度发生伸长或缩短。

2剪切
受力特征:受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相互平行的力;
变形特征:受剪杆件的两部分沿外力作用方向发生相对错动。

3扭转
受力特征:受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面都垂直于杆轴的两个力偶;
变形特征:杆件的任意两个截面发生绕轴线的相对转动。

4弯曲
受力特征:受垂直于杆件轴线的横向力,或由作用于包含杆轴的纵向平面内的一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偶;
变形特征:杆件轴线由直线变为曲线。

2、基本概念
1外力及其分类
外力是指来自构件外部作用于构件上的力。

(1)按外力作用方式划分
①表面力:作用于物体表面的力,又可分为分布力和集中力。

②体积力:连续分布于物体内部各点的力,如物体的自重和惯性力等。

(2)按载荷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划分
①静载荷:载荷缓慢的由零增加为某一定值后即保持不变,或变动很不显著。

②动载荷:载荷随时间而变化,其中随时间作周期性变化的动载荷为交变载荷,物体的运动在瞬时内发生突然变化所引起的动载荷称为冲击载荷。

2内力及其求解
内力是指物体内部各部分之间因外力而引起的附加相互作用力,即“附加内力”。

通常采用截面法求解内力,即用截面假想的把构件分为两部分,以显示并确定内力的方法。

具体求解步骤如下:
(1)截开:沿着所求截面假想地将构件分为两部分,任意的取出一部分作为研究对象,并弃去另一部分;
(2)代替:用作用于截面上的内力代替弃去部分对取出部分的作用;
(3)平衡:建立取出部分的平衡方程,确定未知内力。

3应力与应变
(1)应力
由外力引起的内力集度,单位为Pa或MPa,1MPa=106Pa,1Pa=1N/m2。

单位面积上的平均内力集度称为平均应力,用p m表示,即
p m=ΔF/ΔA
当面积ΔA趋于0时,p m的大小和方向都将趋于一定极限,即为该点处的应力p,也即
p是一个矢量,通常将其分解为垂直于截面的分量σ(称为正应力)和平行于截面的分量τ(称为切应力)。

(2)应变
应变是度量一点处变形程度的基本量,分为线应变和角应变。

长度的改变量Δs 与原长Δx的比值为平均正应变,用εm表示,即
εm=Δs/Δx
平均正应变的极限值即为正应变,用ε表示,也即
微体相邻棱边所夹直角改变量,称为切应变,用γ表示,单位为rad,若α用表示变形后微体相邻棱边的夹角,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