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城市道路与交通交通网络布局规划与设计
城市道路与交通交通网络布局规划与设计
典型形式为主,在平原地区和限制条件比较少 的地区,多以方格网式为主。 小城市一般以几条主干街道为主。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九涂九轨, 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周礼考工记》)。
9
(2)城市性质
城市按照其主要的土地利用、经济位置等可分 为:工业城市、中心城市、交通枢纽城市及特 殊功能城市。
13
分散组团式结构
分散组团式城市的特点是城市由几个中心组成, 与此对应的交通网络应该是环形放射状或带状 形式。前者对应于一般的分散组团式城市;后 者对应于带状分散组团式城市。
适用于地形比较复杂的城市。
14
带状结构、棋盘式结构、自由式结构
带状城市的特点是城市由几个分布于同一带上 的组团组成,与此对应的交通网为带状形式。 适用于受地形限制的城市。
交通枢纽城市又可以分为铁路枢纽城市、海港 城市、河埠城市和水上交通枢纽城市等。
该种分类方式与城市道路网的关系不明确。
10
(3)城市在区域交通网中的位置
按照城市在区域交通网络中的位置和对外交通的组织形 式,可把城市分为:交通枢纽、尽头式和穿越式城市。
与城市交通网布局中外围环线的建设密切关联。 对于交通枢纽式城市,外围环线的规划、建设比较重要,
第8章 交通网络布局规划与设计
主要内容: 第1节 交通网络与线路布局规划 第2节 交通网络的拓扑建模
1
8.1 交通网络与线路布局规划
8.1.1 交通网络结构与布局 1. 城市交通网络基本形式
(1)方格网式 (2)带状 (3)放射状 (4)环形放射状 (5)自由式
2
方格网式
方格网式交通网优点是各部分的可达性均等, 秩序性和方向感较好,易于辨别,网络可靠性 较高,有利于城市用地的划分和建筑的布置。
棋盘式城市的特点是城市均匀分布,与此对应 的交通网络为方格式交通网。适用于地形限制 较少的平原地区。
自由式城市的特点是城市受特定的地形、水系 等约束而自由发展,与此对应的交通网络为自 由式交通网。适用于海岸城市或水系比较发达 的地区。
15
8.1.2 交通网络布局规划评价
交通网络是城市或区域的骨架,是保证用地功 能发挥和保持拉动经济、保障可持续发展的基 础设施,左右着城市或区域的发展方向或规模。 因此,交通网络布局的合理性也应作为研究黎
巴 塞
罗 那
东 京
名 古 屋
大 阪
平 均 值
5
环形放射状
城市骨架交通网络由环形和放射交通线路组合 而成。
以放射状交通线路承担内外出行,并连接主城 与卫星城;
环形交通网承担区与区之间或过境出行,连接 卫星城之间,减少卫星城之间的出行穿越主城 中心。
6
自由式
多为因地形、水系或其他条件限制而使道路自由 布置。
优点是较好地满足地形、水系及其他限制条件。 缺点是无秩序、区别性差,同时道路交叉口易形
科学性定量评价与专家经验判断相结合。 符合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避免过高确定目标。
17
1.评价指标
(1)道路网密度(km/km2) 道路网密度是指单位城市用地面积内道路的长
度,表示区域中道路网的疏密程度。 道路网密度(km/km2)=城市建成区内道路总长
(km)/城市建成区用地面积(km2) 道路网密度既体现城市道路网建设数量和水平,
又可反映城市道路网布局质量优劣。
18
1.评价指标
我国1991年3月颁布的国家标准《城市用地分类与规 划建设用地标准》,该标准将我国的城市用地分为10 大类、46中类、73小类。
10大类中,第5类为对外交通用地(T)、第6类为道路广 场用地(S)。前者为担负城市对外交通的综合交通设施 的用地,而后者又分为道路用地(S1)、广场用地(S2) 和社会停车场库用地(S3)。
缺点是网络空间形式简单、对角线方向交通的 直线系数较小。
3
带状
带状交通网是由一条或几条主要的交通线路沿 带状轴向延伸,并且与一些相垂直的次级交通 线路组成类似方格状的交通网。
此种交通网络形式可使城市的土地利用布局沿 着交通轴线方向延伸并接近自然,对地形、水 系等条件适应性较好。
4
放射状
常被用于连接主城与卫星城之间。
道路用地(S1)又分为主干道用地(S11)、次干道用地 (S12)和支路用地(S13),并被界定为包括主干道、次 干道、支路、交叉口用地,不包括居住区内居住小区 级及其以下级道路,也不包括各种用地内部的道路。
19
表 8-1 发达国家城市道路用地
城市名称 指标
道路用地率 (%)
纽 约
芝 加 哥
旧 金 山
成畸形交叉。 适合于地形条件较复杂及其他限制条件较苛刻的
城市。
7
2.城市交通网络形式与城市类型
(1)城市规模 (2)城市性质 (3)城市在区域交通网中的位置 (4)城市发展形态结构
8
(1)城市规模
城市的规模通常用城市人口规模表示。 特大、大城市的道路网一般比较复杂,多为集
中典型路网形式综合的混合式路网。 中等城市的路网布局相对比较简单,多以一种
12
中央组团式结构
中央组团式城市的特点是有一个强大的城市中心,因 此与此对应的交通网络应该是放射形或环形放射状, 以处理城市的内外交通和过境交通。
适用于平原城市城市。 J.M.Tomson将如图所示方格加环形放射交通网络布局
称为限制交通战略模式,并指出其适用于具有强大的 市中心,周边设置卫星城,采用分级规划建设,且具 有较好的公共交通系统的城市。
交通网络布局规划评价主要是对其空间布局合 理性和有效性进行综合评价,其内容主要有: 评价指标的选择与确定和评价方法。
16
1.评价指标
以城市道路网络布局为例,在确定评价时,主要 遵循以下原则:
静态指标与动态指标相结合。静态指标指道路网密度、 道路面积率、各等级路网的比例等。动态指标对道路 网服务的交通流因素的评价指标。
以避免不必要的过境交通通过式中心,造成城市中心区 的交通拥挤、阻塞。 对于尽头式城市,环线的规划、建设则应该慎重。 穿越式城市通常为小城市,交通网络规划应考虑城市的 发展,引导过境交通偏离中心区。
11
(4)城市发展形态结构
①中央组团式结构 ②分散组团式结构 ③带状结构 ④棋盘式结构 ⑤自由式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