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克斯_韦伯官僚制精英民主模式的_省略__论_精英民主模式的发展趋势研究_包英春

马克斯_韦伯官僚制精英民主模式的_省略__论_精英民主模式的发展趋势研究_包英春

《前沿》 2006年第11期马克斯·韦伯官僚制精英民主模式的“民主”论———精英民主模式的发展趋势研究包英春 刘晓峰 刘佳丽*(内蒙古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呼和浩特 010021)[提 要]以马克斯·韦伯的官僚制为基础的精英民主模式,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学术界对官僚制体制下的精英民主模式进行了一系列的反思和批判。

本文对韦伯官僚制精英民主模式的“民主”论分析,并对精英民主模式的发展趋势进行论述。

[关键词]官僚制 精英民主 人民民主[中图分类号]D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267[2006]11—0209—03 一、马克斯·韦伯官僚制精英民主模式的根源、特征、精英民主理论研究现状(一)马克斯·韦伯官僚制精英民主模式的根源马克斯·韦伯官僚制精英民主模式中的精英主要是指具有超凡魅力的领袖与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绅士。

就其根源,本文认为有以下几方面:(1)技术上的要求:在韦伯看来,官僚制统治的最基本依据在于官僚制“技术最优”。

官僚制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专业管理人员的增加以及在各业务部门中专家人数的增加。

因此管理制组织中要求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领导者进行有效的管理。

(2)合理分工的要求:韦伯认为,组织合理的分工,要有法定的形式所固定,更重要的是精英的领导,精英的领导不仅仅有利于组织成员通过训练掌握专业的技能,更有利于提高组织的工作效率。

(3)组织管理的非人格化的要求:精英民主模式是强调在组织活动中,精英统治只对事负责而不对人负责,精英只应考虑合法性、合理性以及有效性,通过精英的统治,把掺合个人情感、偏好、考虑任何私情关系等非理性因素刨除在外,实现公事和私事之间有明确的区分界限。

(二)精英民主理论的研究现状程斌,钱捷在《从人民统治到人民选择统治者———西方精英民主理论的发展与困境》一文提出:从领导者的来源、人民理性的假设、人民最终掌握统治者、命运委托———代理的问题提出了从人民统治到人民选择统治者的理论。

[1]金贻顺在《当·209·*[作者简介]包英春(1981-),内蒙古兴安盟人,内蒙古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04级行政管理专业研究生,行政管理方向。

刘晓峰(1982-),内蒙古赤峰人,内蒙古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04级行政管理专业研究生,领导科学方向。

刘佳丽(1984-),内蒙古赤峰人,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03级人文经管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代精英民主理论对经典民主理论的挑战》一文论述了韦伯、熊彼特的精英民主论精英民主论的褒贬,并提出当代精英民主理论对经典民主理论的完善。

[2]聂露在《精英民主理论的简单谱系》一文中论述了精英民主理论的发展历史。

[3]郎友兴在《精英与民主:西方精英主义民主理论述评》一文对西方精英主义民主理论的发展过程中,民主与精英的关系进行了论述。

[4]曾琼在《精英主义与多元主义———政治社会学两种基本理论模式述评》一文对精英主义与多元主义的关系和发展趋势进行了论述。

[5]赵建平在《试析精英民主论的民主价值观》一文论述了精英民主论的三种民主的价值观,及其三种价值观的代表人物和主要思想。

[6]本文对马克斯·韦伯官僚制精英民主模式“民主”论进行了分析,并论述了精英民主模式的发展趋势。

二、马克斯·韦伯官僚制精英民主模式的“民主”论(一)马克斯·韦伯官僚制精英民主模式的价值取向韦伯的官僚制精英民主理论强调“公民美德”、“公共利益”的同时,否定人民民主。

韦伯不相信人民主权的可行性,怀疑人民自己判断政治的能力,认为民众的意志和志愿是主观虚幻的东西,群众意见不统一,在参与社会重大事务的过程中会造成组织的低效率。

韦伯认为在现代官僚制的社会中,直接民主在实践中具有不可操作性,政治组织必然由对政治管理感兴趣的人来管理,而管理需要具备相当的才能,所以政治是精英的一项事业。

(二)马克斯·韦伯官僚制精英民主模式的合法性任何一种人类社会的复杂形态都面临一个合法性问题,“即该秩序是否和为什么应该获得其成员的忠诚问题”。

[7]马克斯·韦伯在《世界经济通史》、《儒家与道家》、《经济与社会》等一系列著作中对官僚制的发生和发展做了比较研究,得出结论:任何一种合乎需要的统治都是具有合法性基础的。

[8]马克斯·韦伯官僚制精英民主模式的合法性,一方面反对把民主看作人民的统治,但是,并不完全否定民主的价值。

韦伯提出了一种建立在民主机制基础上的精英统治模式,学术界称之为“官僚精英民主制”。

“官僚精英民主制”中的民主从合法性角度来说是一种不完全的民主。

其表现:1、建立在合法化基础上的官僚制精英民主模式是以非人性化为最理想形式。

2、合法性的困境:马克斯·韦伯在通过对历史经验的总结,认为魅力权威的实际适用性,事实上是受`实际考验'制约的,被统治者对统治者的自由信任转化为统治者的合法性,即统治阶级通过教化活动,将自身的文化与价值合法化为社会的“客观”文化价值。

3、民主的局限性:韦伯认为直接民主只有在满足下列条件的组织中才能运行:(1)这个组织必须是区域性的,或者其成员的数量是有限的;(2)这些成员之间的社会地位必须没有很大的差异;(3)行政功能应该比较简单和稳定;(4)……必须有目的地进行最低限度的人员培训。

[9]韦伯认为民主并不是那种作为全体公民进一步发展基础的民主,它至多只能被看作确保政治和国家领袖富有效率的关键机制。

4、“符号暴力”的民主现象:韦伯的“官僚精英民主制”中的民主不是被视为合法性的结果,而是被视为合法性的原因。

精英阶层的教化活动,使精英阶层民主的文化与价值被误认为整个社会民主的文化与价值。

这一过程是一场内化的和持久的训练———民主再生产中的惯习培养的过程。

(三)马克斯·韦伯官僚制精英民主模式的合理性韦伯认为“体制官僚制是`理性'性质的:规则、目的、手段和`求实的'非人格性控制着它的行为。

”[10]韦伯认为官僚制精英民主模式是合理的,并且是高效率的民主模式,但是理性主义的极端化发展趋势,精英民主模式的合理性更多地表明精英阶层民主的合理性。

1、理性主义的极端化是一种对人民民主的损害从马克斯·韦伯官僚制精英民主模式的合理性分析,理性主义的极端化导致现代社会出现两大症结:意义的丧失和个人自由的丧失。

吞噬了个人自由,让民主服从铁面无私的工作纪律,人的民主和·210·热情被压抑,随着组织效率的提高和组织规章的增多,人的自由变得无意义和非人格化,理性主义的极端化是一种民主的损害。

2、知识和专业精英统治在民主政治中的合理性危机韦伯认为要想突破民主的困境,唯一的可能是个人能够掌握一套实践的自我技术,培养一种英雄主义的人格:敢于牺牲、富有负责心、能够超越世俗的英雄,即卡里斯马型领袖。

韦伯设计的卡里斯马型的精英在实际上只是精英层级民主的代表者,是一种英雄主义的形象设计。

属于统治阶级的永远是少数人,他们行使各种政治职能、垄断政权,并享有政权带来的利益;而被统治阶级则深受统治阶级或合法、或专断粗暴的管辖和控制。

三、韦伯官僚制精英民主模式的发展趋势研究随着民主理论的发展,对韦伯官僚制精英民主模式的反思与批判也越来越多,本文对韦伯官僚制精英民主模式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1、现代精英统治的过程中,政治民主化、法制化、科学化的发展,要求精英认真对待精英民主与人民民主的关系。

不同的领导者会采取不同的统治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正是由于所赖以为基础的精英民主与人民民主之间的选择,而产生的极大差异,从而直接导致了其制度安排与权力结构之间的巨大差异。

现代行政体制构建的价值基础应该落实到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利益的最大化。

2、从精英民主到人民民主韦伯官僚制精英民主模式主要理论特征可以概括为:(1)精英统治是别无它选的经验事实;(2)它表现为多重少数人或团体的对立;(3)民主充当了精英筛选的机制。

韦伯认为人民、精英以及作为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之间构成了一对相互制衡的结构。

精英民主是对人民民主的否定,随着民主观念的提高,人民主权意识的加强,人们越加注意到人民主权的重要性,要求积极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呼声也越加浓厚,人民需要在民主形式上由从精英民主到人民民主转变。

3、韦伯官僚制精英民主理论的批判和继承韦伯官僚制精英民主理论对维护资本主义社会稳定、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政治体制的机构设置与权力分配很大程度上引入了韦伯官僚制精英民主模式,精英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并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和完善。

但是韦伯官僚制精英民主模式又存在许多不足,精英的行政权力不断扩大,权力不能有效的制约,并且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可能被滥用;精英民主模式对人民民主的一种损害,精英利益的膨胀;以行政效率为出发点,忽视了社会公平和人民民主;精英民主模式强调非人格化的管理,造成组织的低效率。

因此,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对精英民主模式不能全盘肯定或否定,需要批判地继承。

参考文献:[1]程斌,钱捷.从人民统治到人民选择统治者———西方精英民主理论的发展与困境[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1).[2]金贻顺.当代精英民主理论对经典民主理论的挑战[J].政治学研究,1999,(2).[3]聂露.精英民主理论的简单谱系[J].中国社会科学研究生院学报,2004,(2).[4]郎友兴.精英与民主:西方精英主义民主理论述评[J].浙江学刊,2003,(6).[5]曾琼.精英主义与多元主义———政治社会学两种基本理论模式述评[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4,(6).[6]赵建平.试析精英民主论的民主价值观[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1).[7]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408页.[8]罗德里克·马丁著,丰子义等译.权力社会学[M].三联书店,1989,162-163.[9][美]托马斯·戴伊,哈蒙·齐格勒.民主的嘲讽[M].孙占平等译,世界知识出版社, 1991年版.[10]马克斯·韦伯.韦伯文集(下)[M].北京:中国广播出版社,2000,343.(责任编辑:光明)·21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