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IT运维管理平台方案建议书目录1技术方案概述 (6)1.1编制说明及依据 (6)1.1.1编制说明 (6)1.1.2编制依据 (6)2项目需求分析 (10)2.1成果预期与成果目标 (10)2.2对项目的解读与理解 (11)2.2.1强化主动监控,实现集中管理 (11)2.2.2快速定位故障,减少维护成本 (11)2.2.3提升主动管理、辅助分析决策 (12)2.2.4直观运行展现,快速指挥调度 (12)2.2.5规范日常流程,有序高效协作 (12)2.3主要问题、重点及难点的阐述 (12)2.3.1实现统一监控、处置及展现 (13)2.3.2完整、有效、统一的配置管理库 (13)2.3.3符合ITIL规范的基础服务流程 (14)2.3.4可灵活定制的运维流程引擎 (14)2.3.5通过服务目录、服务级别管理提升运维服务质量 (15)2.3.6简单易用的报表设计器 (15)2.3.7统一的运维服务门户 (16)2.3.8面向不同运维视角的个人工作台 (16)2.3.9完善、严格的权限和认证管理 (16)2.3.10标准、灵活的开放接口和扩展需求 (17)3体系及制度建设 (18)23.1参考标准与方法论 (18)3.1.1运维体系参考标准规范 (18)3.1.2IT运维管理成熟度分析 (19)3.1.3运维体系建设方法论 (21)3.2运维管理体系规划 (24)3.2.1运维管理规划目标 (24)3.2.2运维管理总体规划 (24)3.3运维管理管理制度建设 (26)3.3.1运维流程管理规范 (26)3.3.2IT运维操作管理规范 (26)3.3.3进行运维服务提升评估 (27)4平台技术方案 (28)4.1总体设计方案 (28)4.1.1总体设计技术路线 (28)4.1.2系统总体功能架构 (29)4.2功能设计方案 (31)4.2.1资产配置管理库(CMDB) (31)4.2.2集中监控管理(监控中心) (48)4.2.3操作审计管理(操作中心) (115)4.2.4运维服务流程(流程中心) (123)4.2.5运维统计分析(度量中心) (179)4.2.6运维管理门户 (189)4.3非功能设计方案 (225)4.3.1系统性能设计 (225)4.3.2系统扩展性设计 (225)4.3.3系统安全性设计 (229)34.3.4灵活的策略管理机制设计 (231)4.4接口与二次开发方案 (232)4.4.1二次开发接口总体设计 (232)4.4.2集成开发方案 (234)4.5部署方案 (239)4.5.1运维管理平台部署方案 (239)4.5.2呼叫中心部署方案 (240)4.5.3操作审计部署方案 (242)5项目实施方案 (243)5.1项目管理方案 (243)5.1.1项目实施过程管理 (243)5.1.2变更管理 (245)5.1.3质量保证方案 (248)5.1.4项目风险管理 (252)5.2组织管理(人员及组织架构,保障措施等) (255)5.2.1项目组织架构 (255)5.2.2岗位职责 (256)5.2.3项目人员组成 (259)5.3实施进度计划及保障措施 (260)5.3.1实施部署计划 (260)5.3.2进度控制方法 (263)5.4资源需用计划 (264)5.4.1被监控对象与网络策略开通 (264)5.4.2操作审计网络策略开通 (264)5.5与其他人的协调、配合措施 (265)5.5.1项目沟通 (265)45.5.2沟通方式 (267)5.6项目培训方案 (271)5.6.1培训对象与内容 (271)5.6.2培训方式 (273)5.6.3培训资料及语言 (274)5.6.4培训讲师及材料 (274)5.6.5培训承诺 (275)5.7无缝转接运行措施 (276)6售后服务方案 (277)6.1技术服务内容 (277)6.1.1软件产品技术服务 (277)6.1.2日常技术支持服务 (278)6.2技术服务组织结构 (280)6.3系统运行保障应急措施 (280)6.4质保期内售后服务 (281)6.5质保期后的售后服务支持 (282)7合理化建议 (284)7.1配套流程规范制度是IT服务平台有效运转的基石 (284)7.2面向最终用户的对外运维门户实现IT服务能力的延伸及自助服务模式的培养2857.3基于知识库实现运维工作的自助化与智能化 (287)51技术方案概述1.1编制说明及依据1.1.1编制说明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厅下属信息中心是厅IT管理部门,是全省大集中信息系统建设项目运维管理工作的主体,运维工作压力大。
但厅信息中心的人员编制少,信息系统建设项目大部分的需要通过购买原厂服务或引入专业公司承担,部分核心的运维工作由自主承担。
因此,建议我省财政运维管理工作采取的混合运维模式,以外包服务为主、自主运维为辅。
因此如果利用有限的内部人员能够做好我省财政业务系统体省级大集中的运行保障工作,是本次项目要重点解决问题。
本项目建设依据ITIL/ISO20000、ITSS等国内的运维管理标准规范与理念为基础,结合我省财政信息中心的运维管理实际业务情况,通过建设运维管理体系,梳理有效的运维管理模式与规范制度。
同时建设运维管理平台对规范进行落地,实现资源自动化巡检、资源配置管理、操作过程审计管理、运维过程规范化管理、信息化事务支撑等电子化,同时利用呼叫中心实现信息中心的对外服务水平能力的提升。
1.1.2编制依据在本项目管理平台的建设与实施过程中,将参照以下国家颁布的有关政策法规、条例、通知、意见,以及相关行业技术标准和规范。
1.1.2.1国家政策、条例、通知和意见1.《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2.《涉及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管理办法(试行)》63.《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4.《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1.1.2.2信息技术相关通用标准和规范1.ISO 7498 OSI 七层参考模型2.ISO 9000-3:1997 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第三部分:3.ISO 9001-1994 在计算机软件开发、供应、安装和维护中的应用指南4.ISO/IEC 12207-1995 信息技术软件生存周期过程5.GB/T 9387.2 1995 信息处理系统开放系统互联基本参考模型第2 部分安全体系结构6.GB15834.1-1995 信息处理数据加密实体鉴别机制第I部分:一般模型7.GB 8567-88 计算机软件产品开发文件编制指南8.GB 9385-88 计算机软件需求说明编写指南9.GB 9386-88 计算机软件测试文件编制规范10.GB/T 11457-1995 软件工程术语11.GB/T 12504-90 计算机软件质量标准保证计划规范12.GB/T 12505-90 计算机软件配置管理计划规范13.GB/T 14079-93 计算机软件维护指南14.GB/T 14394-93 计算机软件可靠性和可维护性管理15.GB/T 15532-95 计算机软件单元测试16.GB/T 16260-1996(ISO/IEC 9126.1991)信息技术软件产品质量特性及其使用指南17.GB/T 17544-1998 信息技术软件包质量要求和测试718.GB/T 18905.1-2002 软件工程产品评价第1 部分:概述(idt ISO/IEC 14598-1:1999)19.GB/T 18905.2-2002 软件工程产品评价第2 部分:策划和管理(idt ISO/IEC14598-2:2000)20.GB/T 18905.3-2002 软件工程产品评价第3 部分:开发者用的过程(idtSO/IEC 14598-3:2000)21.GB/T 18905.4-2002 软件工程产品评价第4 部分:需方用的过程(idt ISO/IEC14598-4:1999)22.GB/T 18905.5-2002 软件工程产品评价第5 部分:评价者用的过程(idt ISO/IEC 14598-5:1998)23.GB/T 18905.6-2002 软件工程产品评价第6 部分:评价模块的文档编制(idt ISO/IEC 14598-6:2001)1.1.2.3IT运行管理领域相关国际标准1.ITIL标准IT服务管理标准库(IT Infrastructure Library 信息技术基础架构库)2.ISO20000 IT服务管理国际标准1.1.2.4IT运行管理领域相关国内标准1.GB/T 28827.1-2012 信息技术服务运行维护第1部分:通用要求,规定运维服务供方在服务能力管理上应满足的基本要求;为运维服务供方建立、保持和改进运维服务能力体系,提升运维服务能力提供指南2.GB/T 28827.2-2012 信息技术服务运行维护第2部分:交付规范,对信息技术运维服务的需方和供方提供实用统一的规范性交付指南;规范供需双方从服务级别协议签署到提供服务全过程的交付行为83.GB/T 28827.3-2012信息技术服务运行维护第3部分:应急响应规范,规范运维服务当中的应急响应过程,提升应急响应能力,提前发现和解决问题,降低应急事件可能带来的不良影响;对经济建设、社会管理、社会生活、生产经营等领域重要信息系统运行维护服务中应急响应的实施和管理提供指导4.GB/T 29264-2012信息技术服务分类与代码,本标准规定了信息技术服务的分类与代码,是信息技术服务分类、管理和编目的准则。
适用于信息技术服务的信息管理及信息交换,供科研、规划等工作使用5.SJ/T11445.2-2012 信息技术服务外包第2部分数据(信息)保护规范,本标准规定了信息技术服务外包的数据管理原则、数据主体权利、数据管理者的责任和业务,以及数据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内审和改进等基本规则和要求,可为承接信息技术服务外包的各类组织建立个人信息和商业数据的保护管理体系提供指导。
92项目需求分析2.1成果预期与成果目标通过本次项目建设,将实现以下建设目标与成果:(1)体系及制度建设协助用户建立公司信息化建设的运维管理体系,基于我省财政信息化的具体情况,结合国家的相关标准,制定行之有效的管理规范和制度,并与运维管理系统相结合,落实IT运维管理的信息化系统建设,实现运维管理工作的规范化、体系化。
(2)设备及网络监控确保公司数据中心IT基础设施和应用系统正常、安全、高效运行,方便科技信息处随时了解各个系统的运行情况,从应用角度实现对各个关键系统的实时监测,在系统发生故障时能够迅速反应,相关人员能够及时获取相关的预警信息,定位异常发生的位置和可能的原因,以便快速响应和处置;(3)业务系统监控实现公司业务系统运维管理的主动化和体系化,以预防为主,通过实时的监测和分析发现系统潜在的问题和风险,实现主动式运维管理,最大程度减少事故的发生,为实现运维管理的流程化奠定基础;通过定制化接口开发,实现对系统稳定性、性能、数据准确性的实时监控,并将运维管理的监控数据、流程数据导出到财政数据仓库;基于堡垒机完成运维审计;(4)标准化运维服务为保障公司一体化系统对财政业务的支撑,需要建立标准的系统运维的日常管理流程,借助运维服务系统,提升一体化系统运维管理的有效性、及时性、可跟踪性,满足财政、预算单位、银行等一体化系统用户的日常服务要求,并满足未来扩展到其他业务系统的管理要求;通过集成方式,实现客户端机器的远程托管服务,通过在线分析客户端系统环境与操作表现,快速定位、解决用户提交的问题;(5)厅内信息化事务管理10科技信息处人员编制偏少,需要通过实现部分日常服务工作信息化建设,提升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最急迫的工作事项包括公司电子设备资产管理以及信息化建设项目的全流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