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是宝贵的,要珍惜粮食。
这谁都会说。
但在现实生活中,能真正体会粮食重要性的人却为数不多。
近段时间,由于天气变热,学生倒剩菜剩饭的现象比较严重。
我曾经亲眼目睹了老师和同学们剩菜剩饭的现象,这是我们拍摄的一组照片(展示照片)看到了一幕幕令人震惊的画面。
我们感受到了校园里浪费现象的普遍性。
你们看了后有什么想说的吗?是呀,食堂中的浪费现象实在是太严重了,为此我们还采访了食堂的阿姨,我们知道了同学们浪费粮食的现象很严重。
有大部分的同学不仅挑食,还经常盛很多的饭,胃口不好就都浪费了。
食堂工作人员在收拾餐桌时,每天都能看到盆子里很多的剩菜剩饭。
有些菜有的同学因为不喜欢吃,根本没动过。
他们看了后,感到很可惜。
食堂阿姨告诉我们,他们食堂工作人员会尽量根据我们的食性,每天给我们搭配营养合理的菜肴。
他们也希望我们的老师,特别是班主任能对在食堂就餐的同学加强教育,尽量不要让这种浪费的现象每天发生。
食堂负责人介绍,每日为学生提供数十种菜肴,消耗数百公斤粮食和几百斤蔬菜。
但平均每天都能产生近一百斤的潲水,每天有超过五分之一的食物被倒进潲水桶。
算下来,一年就是上万公斤粮食蔬菜被浪费掉,这些足够数十人整整吃一年。
而这仅仅是一所高校的一个食堂。
一位食堂清洁工讲,一日三餐,桌上没有剩饭菜的情况几乎没有,自己是从农村出来,知道粮食是怎么来的,每天看着这些孩子们把整碗米、面吃剩倒掉,看着真让人心疼。
我们几个同学听了,心里很不是滋味。
我想在这里呼吁:“每一粒粮食都是农民伯伯们辛辛苦苦种出来的,我们要爱惜,也希望同学们能够提醒身边的人不要浪费。
”爱惜粮食,人人有责。
那些浪费粮食的同学,也总能列出种种理由。
有的说: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倒点儿剩饭剩菜可以理解;有的说:我们这算什么浪费,看电视上报纸上登的那些事儿,比我们浪费得多了去了!言下之意,颇有点儿笑我们少见多怪。
一些家长也助长了学生们的这种不良风气。
大把大把地给孩子零花钱,对孩子有求必应。
有的家长直言不讳地表示:"只要孩子学习好就成了,浪费点儿粮食值什么!" 我们国家的粮食已经富裕到了可以不提节约、肆意挥霍的地步吗?稍微关心时政的人都知道,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粮食进口国,且进口数量逐年增加。
在每年为此花费巨额外汇的同时,粮食安全问题也已经成为从中央高层到社会舆论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
在这种背景下,触目惊心的浪费粮食现象,更令人担忧。
有识之士指出,在解决我国粮食问题的思路中,
粮食节约理应作为重要的一环;只要人人都珍惜我们手边的粮食,消费得更趋合理一些,许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因此,节约用粮,适度消费,应该是你我他每一位公民的共同选择。
在现有国情下,"节约粮食"的口号应该重新叫响。
节约资源健康生活:让我们从珍惜粮食开始从表面上看,浪费只是个人的消费方式,当从本质上讲,它却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偏颇和瑕疵。
毕竟任何资源都是一种劳动的结晶,浪费资源就等于不尊重劳动本身,作为解决温饱的粮食,自然也不例外!中国人口超过13亿,人均耕地面积不到1.5亩,是世界人均值的1/4;如此宝贵的耕地,每年还以千万亩的速度在消失。
我国东部600多个县(区)人均耕地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0.05公顷(0.75亩)的警戒线。
而我国由于设备和管理落后,粮食在收获、储存、调运、加工、销售和消费中的总损失高达18.2%,也就是说,我国每年的产后粮食约有850亿公斤被白白浪费掉。
资源、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世界性的课题。
节约粮食,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而不是说你的生活好了,你浪费得起就可以浪费。
浪费是一种可耻的行为。
即使在发达国家,节俭也被视为一种美德。
这是对劳动的尊重,也是一种社会责任,更何况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还有那么多人没有解决温饱和贫穷,还有那么多孩子因贫穷而失去受教育的机会。
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并不难,在日常生活中不过是举手之劳。
只要存有节约的意识,其实做起来很简单:吃饭时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饭菜;提倡饮食均衡,不偏食,不挑食,不吃零食。
食堂工作人员在配发菜时量不要太多,以免吃不完浪费。
没有经历过苦难,就很难体会幸福的欢乐;没有经受过饥饿、寒冷,就难以感受到衣食无忧的幸运。
我们的学生都没有感受过真正的饥饿,为此对他们来说,没有节约的概念。
无形当中,造成了一些浪费。
只有通过学校经常性的教育,通过一些故事,一些调查,让学生认识到爱惜粮食的重要。
从会读会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用于行动中。
从生活中最常见的事做起,不倒剩菜剩饭,不挑吃穿,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逐渐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爱惜粮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我们生活的地球,可供生产粮食的耕地并不多,而且随着城市化和工业的发展被不断地蚕食。
就全世界而言,粮食并不富裕。
每年都有好几亿人口因贫穷或自然灾害或战乱经受着饥饿。
可以这么说:珍惜粮食就是珍惜生命、珍惜大自然,就是珍惜我们的地球家园。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让我们记住“节约是美德,节约是品质,节约是责任。
”让我们同心协力,积少成多,聚沙成塔,做勤俭节约风尚的传播者、实践者、示范者,让“节约光荣,
浪费可耻”的理念在四中美丽的校园里蔚然成风,用实际行动为创建节约型校园而尽我们的绵薄之力吧!在我们享受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所带来的美好生活的同时,能够节约一粒米、一滴水、一分钱……也是对社会的一份贡献、一份责任。
建设节约型社会,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
节约资源,健康生活,让我们从珍惜粮食开始做起吧。
吃着香香的米饭,吃着可口的菜,我不知不觉得想起《悯农》这首古诗。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首诗告诉我们每一粒饭都包含着农民伯伯的汗水,告诉我们要节约粮食,不挑食,把碗中的米饭都吃光。
我们的粮食来之不易,全是靠农民伯伯冒着寒冷和炎热辛辛苦苦中出来的,所以我们要节约粮食。
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还有必要从一粒米上节约吗?有的同学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
表面上看,掉几粒米是小事,可世界上的任何财富,都是劳动者以自己的心血和汗水创造的。
珍惜这种创造的成果,不仅是对社会财富的爱护,也是对劳动的尊重、对创造的尊重、对劳动者的尊重。
粮食是劳动者付出辛勤劳动、大自然消耗大量资源产生的财富,浪费它就是白白丢弃劳动成果、无端牺牲生态环境,最终受害的还是人类自己。
一位学者就曾指出:“可持续发展,这句话在今天的世界上首先是指粮食。
”我们浪费一粒米,扔掉一个馒头,实际上丢弃的是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丢弃的是对劳动人民的一片真挚情感,丢弃的是做人的一种品格和精神。
我国现在还不富裕,在一些贫困地区还有将近3000万人尚未解决温饱问题。
人皆有食,也并不是每个公民都曾实现了的梦想。
世界性缺粮的状况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也不会得到根本转变。
因此,浪费一粒粮食也是很可耻的行为。
节约粮食,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有了节约意识,做起来很简单:吃饭时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饭菜。
尊重劳动成果、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已成为现代人的一种自觉意识。
珍惜粮食吧,这是在珍惜你的生活!
浪费可耻,从某种意义上说简直是“犯罪”。
当你捧着喷香的米饭、吃着雪白的馒头、端起美味的面条时,你是否知道这是农民伯伯顶着烈日辛勤耕耘换来的。
粮食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宝贵资源。
目前,我国的人均耕地面积还远远低于世界水平,每年都要进口大量的粮食才能满足需求。
节约粮食、珍惜粮食应该成为我们每个公民的自觉行动。
作为青少年,我们更应该成为节约粮食的表率。
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积极参加节粮活动,认真学习节粮知识,自觉增强节粮意识,每天节约一点点,每天奉献一点点,用我们的行动,用我们节省的粮食和资源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同学们,一粥一饭来之不易,让我们以节约为荣,让节约成为一种时尚,让节粮成为一种习惯!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节约粮食,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