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综合素质检测(二)一、积累与运用(共30分)1.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A.摄.取/震慑.骇.然/言简意赅.错综.复杂/泉水淙淙.B.纷纭./耕耘.竣.工/容颜俊.秀无待饶.舌/妖娆.妩媚C.阑.珊/波澜.僻.静/鞭辟.入里蓦.然回首/暮.色四合D.滑稽./稽.首愧.悔/身材魁.梧家喻.户晓/至死不渝.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陶冶僵域晶莹食古不化B.书厨渊博通达融会贯通C.憔悴疏漏浩劫焚膏继晷D.枯燥腐烂斧凿举一返三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寺庙对联内容丰富、言简意赅....,是我国佛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B.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所带来的风险和挑战,我们亟须提高应对能力。
C.中国陶瓷艺术只有在立足传统中推陈出新....,才能打破僵局,赢得华丽转身。
D.电影《芳华》的热映,让影片中的几位女主角一夜爆红,成为了炙手可热....的明星。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市科技馆作为重大科普基础设施,已经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成为我市文明城市建设的一张亮丽名片。
B.食品谣言的存在,不仅是民众对相关知识的缺乏,而是食品安全焦虑的体现。
C.随着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视,使我们都有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
D.历史伟人之所以让后人铭记的原因,在于其思想和人格的不朽,而不是无证可考的坊间情事。
5.将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古人讲:“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②外化于行,形成以追求慎独慎初慎微为常态的根本行为准则,并由此培育和建立纯洁的品德修养,为将来的成长、成才、成事、成功打下厚实的基础。
③涵德养性,需要进行自我灵魂警醒和行为净化。
④人类对外在事物的感知和认知,需要勤学和善思的高度统一,从而内化于心,追求正心正道正派。
A.③①②④B.①③④②C.③①④②D.①③②④6.仿照下面的画线句,将内容续写完整。
(3分)苦乐是一笔财富,对于作家,它可能是一部催人泪下的小说;对于画家,它可能是一幅意味深长的油画;,。
苦乐对于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值得反复咀嚼的记忆。
7.阅读《格列佛游记》选段,完成(1)~(2)题。
(5分)我又看到另外一个人在做把冰烧成火药的工作。
同时他还给我看了他写的一篇关于火的可锻性的论文,他打算发表这篇论文。
还有一位最巧妙的建筑师,他发明了建筑房屋的新方法……他的根据是他的办法和两种最精明的昆虫——蜜蜂和蜘蛛——的方法相同。
(1)选段中“建筑房屋的新方法”是;这是格列佛在国所看到的。
(3分)(2)作者构思这一情节的目的是什么?(2分)8.综合性学习。
(9分)班级开展了“关注食品安全”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材料一:5月4日,河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了《关于开展校园及周边“五毛食品”整治工作的公告》。
自即日起,在全省开展“五毛食品”整治工作,以加强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监管,保障学生“舌尖上的安全”。
食品生产和经营活动必须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不得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严禁使用非食用物质进行生产加工。
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将加强日常监管和案件查处,加大监督抽检的力度和频次,依法严厉查处生产经营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食品、“两超一非”等违法行为,坚决取缔无证生产“五毛食品”的“黑窝点”“黑作坊”。
材料二:“五毛食品”,即单价为“五毛”左右的调味面制品(辣条)、豆制品、肉制品、水产制品、膨化食品、糖果、饮料等小食品。
此类食品价格低廉,口感辛辣刺激,色泽艳丽,颇受儿童、青少年的青睐,但其可能存在高油高糖高盐或甜味剂、防腐剂超标的问题,不利于身体健康。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国家二级营养师朱屾山介绍,许多零食的主要成分是糖类、钠盐、各种调味剂、各种添加剂。
长期食用这类垃圾食品,不仅会摄入过多的食物添加剂,还会摄入较多的盐分,埋下健康隐患,会造成营养素的摄入不足。
材料三:<E:\(2018-2019学年)上学期\初中语文\语文苏教中考版\第8期\苏九8-2.tif>[安全吗?][五毛][某些不合格辣条生产厂][添加剂](1)根据材料一,说说应如何杜绝“五毛食品”流入市场。
(4分)(2)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二的内容。
(2分)(3)材料三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象?(3分)二、阅读与理解(共40分)(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5分)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9.下列对诗歌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北风卷地白草折……千树万树梨花开”,句中“即”“忽如”准确地表现了诗人发现春天提前到来的惊喜之情。
B.“散入珠帘湿罗幕……都护铁衣冷难着”描写了雪后严寒,视线从帐外逐渐转入帐内。
诗人选取居住、睡眠、穿衣、拉弓等日常活动来表现天气的寒冷,进而从侧面表现出将士们乐观的战斗情绪。
C.“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表现了送别的热烈与隆重——在营帐摆开筵席,搬来各种乐器,且歌且舞,开怀畅饮。
D.“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旗帜在寒风中毫不动摇、威武不屈的形象是将士的象征。
一动一静,一白一红,相互映衬,画面生动,色彩鲜明。
10.“雪上空留马行处”一句中“空”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二)学问和智慧(节选)(8分)罗家伦①学问固然不能离开智慧,同时智慧也不能离开学问。
有学问的人,虽然不一定就有智慧,正和有智慧的人不一定有很深的学问一样,但是智慧却必须以学问做基础,才靠得住。
无学问的智慧,只是浮光掠影,瞬起瞬灭的。
它好像肥皂泡一样,尽管可以五光十色,但是一触即破。
唯有从学问中产生出来的智慧,才不是浮光,而是探照灯,可以透过云层,照射到青空的境地。
唯有从学问中锻炼出来的智慧,才不是瞬息幻灭的肥皂泡;它永远像珍珠泉的泉水一般,一串串不断地从水底上涌。
也唯有这种有根底的智慧,才最靠得住,最为精澈,最可宝贵。
②若把学问譬作建筑材料,那智慧便是建筑师的匠心。
有木、有石,甚至有水泥钢骨,绝不能成为房子;就是懂得材料力学、结构原理,也只可以造成普通应用的房子,而绝不能造成庄严壮丽的罗马圣彼得(St.Peter’s)或巴黎圣母(Notre Dame)教堂。
这种绝代的美术作品,是要靠艺术家的匠心的。
但是材料愈能应手,匠心愈能发挥;构造的原理愈进步,艺术家愈能推陈出新。
材料与技术对于作风的影响,整个的美术史,尤其是建筑史,都可以证明。
所以学问与智慧是相辅为用,缺一不可的。
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且更需要智慧——需要以智慧去笼罩学问、透视学问、运用学问。
11.第①段中加点词语“有根底的智慧”指的是(2分)。
12.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13.结合选段内容,联系下面的名言警句,说说你对“学问和智慧”的认识。
(3分)缺乏智慧的灵魂是僵死的灵魂,若以学问来加以充实,它就能恢复生气,犹如雨水浇灌荒芜的土地一样。
——阿布尔·法拉治(三)别被标签化思维所累(12分)赵强①近年来,一些新闻热点事件,常常发生“舆论反转”现象。
事件公布的最后真相,往往与此前引发热议的说法大相径庭。
②真相还在穿鞋,谣言已行千里。
的确,在舆情的流变过程中,有关部门应急措施不当、舆情反馈不力,是导致舆论不断激化的关键原因。
若能及时发布权威信息、有针对性地开展舆情引导,一些传言、谣言就很难有市场。
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在各种舆论热点事件形成、发酵和传播过程中,“标签化思维”同样扮演了重要角色。
③这种标签化思维,是人们习惯以“贴标签”的方式,用长期以来形成的对某个群体、某类事物的刻板印象,评判具体的人、具体的事。
在一系列舆论热点中,许多人在对事实不甚了解的情况下,就草草作出评判,原因在于受非白即黑、以偏概全的标签化思维所累。
④标签不是舆论的原罪,它是舆论自带的基因。
在日常交往中,人们习惯于借助各种标签,了解和评估某个对象或某种事态。
这些标签包含特定价值和行为判断,在很大程度上节约了人际交往成本。
人们不用为了某个对方不太熟悉的事物多费口舌,只需要用一个彼此熟知的标签,就能让对方茅塞顿开。
周恩来总理当年率中国政府代表团参加日内瓦会议时,把越剧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介绍成歌剧电影——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一下子就让外国友人心领神会。
这就是巧用标签的典型事例。
⑤标签能够辅助认知,但这并不意味着凡事都应该进行标签化认知、标签化思考,甚至养成一种标签化思维习惯。
同时还应当看到,由于舆论的推波助澜,标签化思维正愈益展现出非理性、情绪化的特征,反过来又恶化了舆论生态。
⑥标签化思维的形成,分为编码和解码两个过程。
不难看出,标签化基本遵循以下编码路径:把个案泛化为普遍现象,把偶发总结为必然结果,把特殊描述为一般情况,把细节论定为事物全貌。
比如,官员都是腐败的,城管都是暴力的,路人都是冷漠的,老人都是讹人的……⑦标签化思维发挥作用,则是人们对标签化进行解码的过程。
当一个标签形成甚至根深蒂固之后,人们就会用这个代表总体印象的标签,对群体中某个具体个体进行评判。
比如,一起普通医患纠纷,如果当事者是官员身份,舆论关于官员的所有负面印象,就会立刻被调动起来,压向当事人。
事情的本来面貌,反倒鲜有追问。
⑧事实是第一性的,舆论是第二性的。
客观地说,标签化思维的形成,确有现实基础。
比如舆论场上存在的仇官仇富情结,的确是这个群体中的少数人行为不端、引起公愤形成的。
问题在于,个别官员、个别富人的为非作歹,最终却要所有官员和富人一起买单。
无论从认识论角度,还是从社会效果看,这都是有害的。
⑨回顾若干起舆论热点的舆情演变,舆论诉诸惯性思维,在事实尚未调查清楚之前,就匆忙评判的现象并不鲜见。
各种谣言之所以能够满天飞,恰恰也是因为它们“印证”了标签化思维形成的刻板印象。
在舆论效力越来越大的今天,作为舆论参与者,我们每个人恐怕都得冷静思考一下,该如何克服标签化思维,该如何保持冷静、客观、理性。
1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15.第④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16.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
(3分)17.联系下面的链接材料,谈谈你对“标签化思维”的认识。
(不少于100字)(4分)链接材料:近日,在网上和微信朋友圈热传一段《龙口:“碰瓷大妈”多次拦截过往车辆》的视频。
多数人看到这段视频后,思维里跳出的第一个词语就是“碰瓷”,这点并非空穴来风,从众多舆论的批判声中就体现了出来。
但当所有舆论都在指责这位“碰瓷大妈”的不道德行为时,一则官方消息的公布让众多网友傻了眼,据龙口公安局东莱派出所经过多方调查取证,确定该女子是精神异常,她的拦车行为不属于碰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