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编辑部业务考核

编辑部业务考核

编辑加工环节包括审读、删节、补遗、纠错和勘校。

摘要分为报道性摘要、指示性摘要和报道-指示性摘要。

三线表包括顶线、底线和栏目线。

编辑加工内容包括内容加工、技术加工和文字加工。

编辑文字加工要达到哪些要求?
题文相符,结构严谨,用词准确,语言通顺,文字简洁,符合逻辑,无错误字,标点正确
科技论文的提名有哪些要求?
准确得体,简短精悍,便于检索,容易认读。

二次文献:是对一次文献进行加工、提炼和压缩,并按一定方法编排成系统的、便于查考的文献,是工具性文献,主要有书目、索引、文摘三种。

其作用是报道文献并为查找一次文献提供线索。

三线表:三线表以其形式简洁、功能分明、阅读方便而在科技论文中被推荐使用。

三线表通常只有3条线,即顶线、底线和栏目线。

三线表的组成要素包括:表序、表题、项目栏、表体、表注。

IF:Impact Factor影响因子,期刊中论文的平均被引率。

IF=某年某刊被引用前两年论文的总次数/该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总数。

这是一个国际上通行的期刊评价指标。

建馆时间:1990年由军事医学科学院图书馆和解放军总医院图书馆合并扩建而成。

职能任务:服务、指导、培训、研究。

定位:全军最大的生物医学图书馆,定位于具有军事医学特色、国内行业领先、国际影响较大的生物医学专业研究型图书馆。

期刊:也称杂志,辞海中期刊的定义是:由多位作者撰写的不同题材的作品构成的定期出版物。

又称连续出版物,是一种有固定名称、定期或不定期连续刊行,每期载有不同著者、译者或编者所编写的文章,用连续的卷期和年月顺序编号出版,每期的内容不重复。

核心期刊:核心期刊是期刊中学术水平较高的刊物,是我国学术评价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某学科(或某领域)的核心期刊,是指那些发表该学科(或该领域)论文较多、使用率(含被引率、摘转率和流通率)较高、学术影响较大的期刊。

通常所说的中文核心期刊,是指被北大图书馆每四年出版一次的《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列出的期刊。

情报研究程序:明确决策目标、信息采集、情报分析、情报应用、效益评估
文稿的技术加工包括哪些内容?
1.科技插图和表格的加工;
2.数学式和化学式、化学结构式的加工;
3.量和单位的标准化处理;
4.数字、外文字母的规范化处理;
5.参考文献的标准化著录。

双效期刊,是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评选出的在现有期刊总数10%-15%、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好的重点期刊,大约1000种,这是“中国期刊方阵”的基础。

“双效”即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于2001年建设了一个宝塔形的“中国期刊方阵”,方阵分为四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双效”期刊;第二个层面是“双百”期刊;第三层面是“双奖”期刊;第四个层面是“双高”期刊。

如何提高《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的影响因子?
IF=某年某刊被引用前两年论文的总次数/该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总数。

要想提高影响因子,就要提高文章的总被引次数,这就要求稿件质量要过硬,出版周期快,载文量大。

目前,我刊发展的一大瓶颈问题就是稿源数量偏少,质量不高。

一年700多的投稿量对于一个月刊来说,的确是制约刊物发展的一个很大的问题。

但同时,由于我们不是核心刊,很多单位对于发表在非核心刊的文章都有或多或少的歧视,或是不给报销版面费,或是在职称评定或考核中不给加分。

因此,我们要想向核心刊努力,要走的是一段非常艰辛的道路。

一方面稿源差,编辑压力大,提高刊物质量难度大而使我们距离核心刊越来越远;另一方面,因为不是核心刊而使我们的稿源更加受限,很难有思想深度和创新性观点的文章投到我刊。

可以说是,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

解决方法之一就是要加大约稿力度,力争做到期期有专题版块。

对象之一是在校研究生、博士生。

现在各高校的在校图情或信息管理专业的研究生和博士生的数量不容忽视。

他们有扎实的专业背景和理论功底,同时在校期间又有发表论文的硬性任务。

如果我们能在他们当中发展一部分固定投稿者,相信对提高我们期刊质量会有很大的帮助。

对象之二就是已经评上高称的这批学者。

这部分人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图情领域的专家,他们没有职称评定的压力,因此他们更注重的是学术观点的传播。

那么如何约到这部分稿件?道路之一就是编辑们要加大走出去的力度。

提高编辑业务水平,修炼好内功,这是提高期刊质量的因素之一。

但编辑功底再好,也只能做文字润色和语言规范化工作,如果文章本身的学术水平低、观点缺乏创新性,再好的编辑工作对于提高期刊质量的程度也是有限的。

因此,个人认为编辑要多多参加学术会议。

除了参会,还可以通过图情界的SNS网络,比如豆瓣、人人,图情界的一些论坛,比如Ning、书社会等,多多参加网上的互动交流与网下的学术讨论。

这些社区与论坛上活跃一大批图情研究生或图书馆界的专业人士,通过网络可以扩大自己的关系网、扩大期刊的知名度。

对于参会,现在馆里的规定是要大会发言才能参加,我想这多半是因为经费问题,大部分都为京外的会议。

我想,一方面主任和主编可以为编辑争取多多参会的机会,另一方面,我们可以自己去参加一些京内的会议。

在时间和经费方面,京内的会议编辑部可以自己制定一些鼓励措施和做一些协调工作。

对于如何宣传期刊的手段问题,有一些初步的设想。

一是可以印制期刊的宣传名片。

因为军人不能印制个人名片的规定,我们不能分发私人名片,但可以把期刊的栏目、投稿平台、刊物的简介印制成名片,到会上分发。

还可以做一些宣传介绍的小册子和刊物,带到会议签到处做陈列。

首先要做到,让越来越多的人知道我们这个刊物。

二是就是通过参会认识的人,给我们搭桥介绍给图情界的这些专家。

在要到专家名片后,平时多多联系多多请教,相信日后约稿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解决方法之二就是要提高编辑业务水平。

要有更快的选题组稿速度,更强的文字编辑能力,更细致谨慎的校稿态度。

一是善于从平时的审稿校稿工作中汲取图情知识,多多研读图情类核心期刊和图情类图书,多多参加学术交流活动,关注图情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问题,善于总结思考,并将学习的知识消化吸收,运用到平时的编校工作中。

二是定期开展部门内部的业务技术交流会。

由老同志结合工作实践,集中给大家讲授期刊的策划组稿、编辑业务流程、编辑实例错误辨析等,让每个编辑都能掌握从组稿到排版整个流程的技能。

三是培养一批固定投稿者。

在编辑过程中,编辑不能仅仅进行文字加工润色,要从科技期刊写作规范、用词标准、篇章结构等与作者进行交流,帮助其提升科技期刊写作及钻研能力。

这样既能让作者感觉到编辑的认真态度和专业水平,又能培养作者对我刊的投稿忠实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