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劳动力供求状况调研报告

劳动力供求状况调研报告

劳动力供求状况调查研究报告劳动力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之一,但只有根据劳动力供求状况,适当调整宏观经济政策,才能发挥劳动力对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

本市是一个典型的外来劳动力依赖型城市,2003年,全市外来劳动力为42.38万,而到2007年底,已达到77.85万,平均每年增长近9万,总量增长了将近一倍,但与此相对应的是,地区生产总值从2003年的245.04亿元增长到2007年的530.91亿元,增长超过了一倍(见图1)。

可见,劳动力的供求状况与经济增长有着密切关系,外来劳动力的增长对我市经济增长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但自2008年初开始,我市外来劳动力的增长明显放缓,劳动力供求状况出现了新的情况与变化。

尤其是10月份以来,企业倒闭、开工不足、工人返乡等传闻不断,这些传闻是否属实,我市劳动力供求状况是否已发生重大转变,又是否会对我市经济增长带来影响?针对以上现象和问题,本市劳动保障局组织开展了劳动力供求状况调查,通过问卷调查、上门走访、座谈会、文献资料分析等多种方法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推进城乡一体化劳动就业的进程中,把握当前特殊经济和社会环境下劳动力的供求状况现状和变化趋势,正确判断劳动力供求状况,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矛盾的症结,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和政策建议,为政府和相关业务部门制定政策和科学研究提供依据,促进问题的解决。

达到进一步完善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创新引进适用劳动力工作机制,引导劳动力有序流动,保持劳动力市场供求基本平衡的目的。

图1:2003-2007年生产总值与外来劳动力增长对比情况为做好本次调查工作,市劳动保障局专门成立了调研领导小组,下设调查工作组和调研报告组,调查工作组又分为四个调查小组,于11月6日至11月21日对我市20个镇(街道)的42家企业,10个行政村进行了实地走访。

通过各镇(街道)向企业发放问卷调查表300份,涉及家电电子、五金机械、化纤纺织、轴承等六个我市主要行业,共收回有效问卷211份。

以随机抽查的方法进行了750份外来务工人员问卷调查表,收回有效问卷500份。

同时分别召开了用人单位人力资源负责人座谈会和外来务工人员座谈会,收集了暂口局、经济发展局、统计局有关数据和资料,为研究分析劳动力供求状况提供了丰富翔实的基础性资料。

一、本市劳动力供求现状分析(一)供求双方总体情况分析1、供方总体情况。

根据2008年全市城乡劳动力资源调查结果,截止2008年10月,全市共有城乡劳动力共计131.3万,其中外来劳动力为79.5万,本地劳动力与外来劳动力之比为1:1.5。

外来劳动力主要来源于安徽、四川、江西、贵州等省,其中安徽籍153097人、四川籍148196人、江西籍111367人、贵州省138258人、河南省69222人,其他省138960人、市外省内36234人(见图2)。

本地劳动力男女性别结构为57.5:42.5,外来劳动力为53.5:46.5;本地劳动力平均年龄为39.45,外来劳动力平均年龄为32.2岁;按大专及以上、高中、初中及以下三档划分,本地劳动力文化结构为3.9:18.5:77.6,外来劳动力为4.9:19.4:75.7;技能按有、无划分,本地劳动力技能结构为45.1:54.9,外来劳动力为36:64;本地劳动力从事一、二、三产比例为12:43:45,外来劳动力为5:70:25。

图2:外来劳动力主要来源地2、需方总体情况。

本市是世界上最大的饮水器、电熨斗、帘子布、微型轴承、塑壳打火机的生产基地,享有“家电之都”、“轴承王国”、“轻纺基地”等美誉。

全市共有各类工商企业6万多家,占宁波市的三成,平均每五户家庭就有一家在经商办企业。

2007年,共有9家企业产值超过10亿元,产值超亿元企业达到191家,超千万元企业达到1371家;5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近53%。

目前,全市拥有中国驰名商标74个,中国名牌10个,国家级品牌拥有量名列全国前列。

在过去几年,企业的高度发展一直保持着对劳动力的旺盛需求。

《浙江本市未来五年劳动力供求状况预测研究》中指出,2005-2009年,我市企业能提供32.6万个岗位,平均每年6.5万个。

在过去的四年里,我市共吸纳了外来劳动力25万,但截止2008年10月底,相比2007年底则只增加了1.7万。

(二)企业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共对211家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家电电子61家、五金机械53家、化纤纺织39家、轴承18家、打火机7家、社会服务业7家、其他行业26家,现有从业人数72094人,比去年同期减少2662人。

1、企业用工现状。

(1)从业人员结构。

在72094名从业人员中,按职业分组来看,普通劳动力占到了81.22%,管理人员占11.06%,技能人员只占7.72%;从性别结构看,男、女比例为1:1;从年龄结构看,16-24岁占32.84%,25-34岁占35.95%,36-44岁占20.62%,45岁以上则占10.59%,其平均年龄为31.1岁,16-35岁最佳年龄段和较强接爱职业技能培训期的人数占68.79%;从文化程度看,大专及以上占到了10.96%,高中占到了24.35%,初中及以下则占到了64.69%,文化程度高于外来劳动力平均水平;从技能等级看,无技能人员占72.68%,初级技能占21.04%,中级技能占4.25%,高级技能则仅占2.03%(见表1)。

表1:从业人员结构(2)工资待遇和参保情况。

有一技之长的从业人员平均工资最高,达到2224元;其次为管理人员,为2165元;再次是行政办公人员,为1747元;普通操作工平均工资则为1365元。

企业食宿安排情况已有一定改善,211家企业中,安排食宿的企业有102家,有食堂无住宿的55家,有住宿无食堂的11家,不安排食宿的43家。

从参保情况来看,工伤保险参加人数最多,占到了63.89%;其次是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占37.00%;失业保险和医疗保险相近,参保率分别为29.78%和29.15%。

(3)2008年招工和流失情况。

2008年企业招工难问题得到一定缓解,从企业招工情况来看,211家企业中所需人员全部招满的企业占到了48.8%,招到75%以上的占38.39%,招到50-75%的占7.11%,招到25-50%的占4.75%,招到不足25%的占0.95%(见图3)。

流失率较往年虽有所下降,但仍保持较高水平,211家被调查企业按照行业区分,家电电子行业流失率有35.34%,而轴承业流失率相对较低,仅为8%,平均流失率达到了19.91%(见图4)。

图3:2008年企业招工情况图4:各行业流失率对比2、2009年企业用工需求情况。

211家企业中,在2009年共有111家企业有用工需求,占被调查企业家数的52.6%,需求人数为8950人。

按照行业不同,企业用工需求有所差异(见图5)。

图5:2009年各行业用工需求情况对比(1)用工需求分析。

从需求人员类别来看,仍以普通操作工为主,占总需求人数的80.12%,其次为技能人员,占11.56%,管理人员仅占8.31%;从性别结构看,需求人数女性多于男性,要求女性的需求人数占40.84%,要求男性的仅为31.72%,其余为无要求;从年龄结构看,16-24岁占38.59%,25-34岁占32.26%,36岁以上的仅占11.81%,其余则对年龄无明确要求;从文化程度看,要求高中及以上为11.32%,初中为46.15%,无要求则占到了占到了42.54%;从技能等级看,要求中高级技能的占11.07%,初级技能的占28.30%,对技能无要求的则达到了60.63%。

(2)招聘途径。

从招聘途径上看,企业场所或网站招聘、人力资源市场招聘、老员工从家乡带过来是企业首要招聘途径,其次是媒体广告招聘和劳务协作基地引进(见图6)。

有意向参加由政府部门组织的赴外省市招聘活动的仅32家,占被调查有用工需求企业的28.83%。

有意向参加视频招聘的为40家,占被调查有用工需求企业的36.04%。

图6:企业招聘途径(3)工资待遇。

经调查,预计2009年新招收员工的平均工资为1440元,大部分企业认为2009年将比2008年会有所上升。

各行业相比较,五金机械和化纤纺织业平均工资相对较高(见图7)。

图7:2009年各行业新招员工平均工资对比(三)外来劳动力问卷调查结果分析1、人员结构分析。

通过随机抽取,共调查外来劳动力500人,其中男性为291人,占58.20%;平均年龄为32.75岁;文化程度总体偏低,初中及以下人员占被调查人数的70.2%;技能状况较好,有技能人员占被调查人数的48.60%(见表2)。

表2:外来劳动力问卷调查人员结构情况2、实际月收入和期望月收入。

从调查结果看,大部分外来劳动力月收入在1000-2000元之间,占调查人数的87%。

大部分外来劳动力工资期望值在1500-2000元之间,占调查人数的68%(见表3)。

表3:实际月收入与期望月收入对比3、来慈时间、来慈途径、留慈意向和满意度。

73%的外来劳动力已来慈一年以上;主要通过亲朋好友介绍来慈;有将近一半的人准备留慈五年以上;对慈印象不满意的人数仅占2.4%(见图8)。

图8:来慈时间、来慈途径、留慈意向和满意度4、求职意向和对招聘方式的建议。

问卷调查显示,外来劳动力求职意向主要集中在五金机械、化纤纺织、家电电子与社会服务业,分别占被调查人数的20.80%、19.80%、15.60%和14.0%(见图9)。

从招聘方式的建议来看,外来劳动力希望用人单位采取更方便于他们求职的招聘方式,建议用人单位通过人力资源现场招聘会招聘的占到了39.67%,到外来劳动力家乡招聘的占到了21.22%(见图10)。

图9:外来劳动力求职意向图10:对招聘方式的建议5、其他要求和建议。

从调查结果看,外来劳动力依法维权意识不断增强,最看重的依次为签订劳动合同保障双方权益、提高工资待遇、企业文化建设福利待遇和发展前前途、缴纳社会保险。

同时建议政府部门进一步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整合资源、做大市场,加强人力资源市场管理,开发多方位招聘模式,畅通信息渠道,方便外来劳动力应聘求职。

另外,分别对子女就学、户籍改革、社会治安、生活环境、权益维护等提出了要求和建议,要求政府加强民工子弟学校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建议解决在慈五年以上外来务工人员的落户问题;要求进一步整治社会治安;改善外来务工人员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加强用工管理,缩短劳动仲裁和工伤鉴定时间等。

(四)实地走访和座谈会情况分析1、需方分析。

实地走访42家企业,主要以规模企业为主,其中家电电子15家、五金机械4家、化纤纺织9家、轴承4家、打火机3家、社会服务业7家、其他行业2家,共有从业人数近3万余人。

由于种种因素叠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外贸型企业订单萎缩,从10月份起已出现明显减少趋势,虽然一些规模型企业到年底基本上能维持一定的生产量,但较去年同期生产量已减少了30%,加班现象基本不存在,职工每周至少有1-2天的休息时间,工资每月平均要减少300元左右;二是受下半年大宗商品原材料价格急转直下的影响,企业原材料亏损额度达50%,库存明显增多,以化纤、轴承、五金机械等行业为主,部分中小型企业已出现了减产、停产现象;三是汇率波动较大,导致企业亏损额度增大,出口竞争力降低,资金回笼困难;四是《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增加了企业用工成本,其法律条文过于偏向保护职工权益,给原本岌岌可危的企业背上了更加沉重的负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