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5年最新劳动力供求状况(汇总版)

2015年最新劳动力供求状况(汇总版)

深圳市人力资源市场劳动力供求状况调查报告(2014年第四季度)主办单位: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承办单位:深圳市人力资源服务协会2015年1月深圳市人力资源市场2014年第四季度劳动力供求状况调查报告为有效掌握我市人力资源市场供求状况,了解各层次劳动力①的求职情况与用人单位的招聘情况,为有关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措施提供参考,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人力资源配置处(下称局)委托深圳市人力资源服务协会秘书处(下称协会)按季度开展深圳市人力资源市场供求状况调查。

本调查为2014年第四季度的调查,一方面结合协会参加国家人社部“一线观察项目”第四季度对普通劳动力②的调查进行;另一方面组织深圳的四大知名招聘网站,面向我市专业人才③及重点行业的企业开展专项调查;同时借鉴了之前其他相关的调查结果,经过全面的统计、分析形成了《深圳市人力资源市场2014年第四季度劳动力供求状况调查报告》。

本调查作为人力资源市场的季度性监测,各季度调查的问卷内容基本一致。

报告正文以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相结合的方式,重点对诸如劳动力紧缺、薪酬水平、招聘求职情况以及深圳对劳动力的吸引力等热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阐述,提炼当季的显著特性,总结劳动力供求的季度性规律,因此各季度调查的部分结论会显得有些相似。

同时,本季度创新地增加了对金融、通讯电子、IT软件互联网三个行业的重点岗位人才紧缺程度的专项调查。

此外,为全方位的反映调查结果,本报告对7份调查问卷的每个选项数据都进行了认真的统计和结果编制,形成了5套对应的调查统计结果(见附件1-5),可以为细究调查问题的人士提供更多的资料参考。

注:①本文“劳动力”含普通劳动力和专业人才。

②本文“普通劳动力”指“一线观察项目”中《农民工求职与就业需求调查问卷》的被访求职者。

③本文“专业人才”包括高级人才和中初级人才,依据《深圳市人才认定标准(2013年)》,高级人才指取得高级专业技术资格或高级技师职业资格的人才;中初级人才指本科及以上学历且获得相应学位的国内高校毕业生或取得学士及以上学位的留学回国人员。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一)调查组织普通劳动力调查——协会组织了市人才中心、三和人力、龙观人才、南深人力、劲草人才、新路程人力、辉煌人力、三和兴人力、坪山人力资源协会等9家分布在罗湖、南山、龙岗、龙华、宝安、坪山等6个区的知名现场招聘机构,并由他们分别组织共1073家用人单位和1620名求职者开展问卷调查。

专业人才调查——协会组织了深圳人才网、智联招聘、36人才、一览英才网四家知名招聘网站,对金融、物流、房地产、IT、软件、互联网、通讯电子、生物医药等行业的1284家用人单位及2066名专业人才开展问卷调查。

人才紧缺岗位调查——作为对新调查内容的尝试,本季度协会组织一览英才网对金融、通讯电子、IT软件互联网三个行业共计26个岗位的人才紧缺情况开展专项调查。

为保证调查的准确性、科学性,协会还随机邀请了8家用人单位HR座谈,对调查结果要点进行了验证。

(二)调查时间:2014年12月4日至12月31日(三)调查样本普通劳动力调查样本——共收回913份企业有效问卷,1439份个人有效问卷(89.23%的个人为大专及以下学历);专业人才调查样本——共收回1240份企业有效问卷,2065份个人有效问卷(19.32%的个人为高级人才,80.68%为中初级人才)。

人才紧缺岗位调查样本——金融、通讯电子、IT软件互联网三个行业分别回收213、208、211份有效问卷。

(四)调查内容面向普通劳动力的调查,是采用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一线观察项目”第四季度的《用人单位用工需求调查问卷》和《农民工求职与就业需求调查问卷》;面向专业人才的调查,是由协会提出、局配置处审定的《企业专业人才需求调查问卷》和《深圳专业人才工作生活调查问卷》;若干行业人才紧缺岗位情况的调查,是协会提出、局配置处审定的《若干行业岗位人才紧缺情况调查问卷》。

问卷的具体内容主要围绕以下几个问题展开:(1)企业劳动力的紧缺情况(含不同岗位的人才紧缺情况);(2)劳动力薪酬;(3)企业招聘劳动力的情况;(4)劳动力的求职情况;(5)深圳对劳动力的吸引力情况。

二、调查结果要点分析(一)企业劳动力的紧缺情况1、制造业缺工仍较严峻,专业人才紧缺且需求不断加大根据连续两年的监测数据显示:普通劳动力紧缺是常态,每季度均有超过半数的企业反映缺工,其中第一季度普通劳动力缺乏最严重,反映缺工的企业比例均为当年各季度最高值。

本季度53.04%的制造业反映缺工,这虽为连续两年来统计数据的最低值(详见附件1,表1-2),只表明当季制造业的缺工现象仅略有缓解,但仍较严峻。

本季度83.76%的企业表示各类专业人才有不同程度的紧缺,而前三季度该比例分别为80.81%、82.64%和83.69%(详见附件3,图3-5),结合企业HR反馈的“企业内部专业人才总体表现稳定”,说明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导致其紧缺加剧。

此外,全年四个季度的调查数据显示:专业人才较普通劳动力更紧缺,各季度反映专业人才紧缺的企业比例均高于反映普通劳动力缺乏的企业比例;中初级人才较高级人才更为紧缺,各季度反映中初级人才较为紧缺的企业比例均高于高级人才较为紧缺的比例。

从行业看,本季度47.14%的生物医药企业两类专业人才皆紧缺,该比例高于其他行业;房地产业、建筑业高级人才较为紧缺的比例最高,为29.80%;物流企业中初级人才较为紧缺的比例高于其他行业,达38.53%(详见附件3,表3-2)。

对几个重点行业分别纵向分析发现:金融业中,前三季度均有超过35%的企业两类专业人才皆紧缺,本季度35.71%的企业中初级人才较紧缺;物流业中,本季度中初级人才较紧缺的企业比例较高,第二季度两类专业人才皆紧缺的企业比例较高;房地产业、建筑业中,第二季度高级人才较紧缺的企业比例较高,第三季度中初级人才较紧缺的企业比例较高(详见附件3,图3-6、3-7,3-8)。

2、普通劳动力日趋稳定,高级人才稳定性高于中初级人才本季末企业普通劳动力相对稳定,具体表现在:89.59%的被访企业本季度普通劳动力离岗率低于10%(25.06%的企业未有员工离岗),高于前三季度;制造类企业普通劳动力的稳定性也逐季增强(详见附件1,图1-7)。

第四季度企业高级人才稳定性高于前四个季度,第三季度企业中初级人才的稳定性高于其余各季度,2013年第四季度高级人才和中初级人才的流失均最为严重。

此外,高级人才较中初级人才稳定,各季度均有超过40%的企业反映其高级人才稳定,而反映中初级人才稳定的企业比例均低于40%(详见附件3,图3-25,3-26)。

从行业看,本季度金融行业专业人才稳定性较高,分别有62.63%和36.36%的金融企业认为其高级人才和中初级人才稳定;生物医药行业的专业人才流失较为严重,分别有25.71%和36.43%的生物医药企业反映其高级人才和中初级人才“大量流失”(详见附件3,表3-11,3-12)。

纵观不同行业专业人才各季度的流动情况,金融企业第二季度专业人才流失情况较为严重,第三季度稳定性较高;物流企业2013年第四季度专业人才流失情况较为严重,高级人才第一季度、中初级人才第三季度的稳定性较高;房地产业、建筑业企业2013年第四季度专业人才稳定性较高,高级人才本季度、中初级人才第一季度流失严重(详见附件3,表3-13,3-14,3-15)。

3、被调查的行业各岗位人才均“相当紧缺”针对金融、通讯电子、IT软件互联网三个行业26个岗位的人才紧缺情况调查显示:三个行业中均有超过40%的企业反映其被调查的岗位人才数量1、人才质量2和人才供给3“相当紧缺”。

其中,金融行业分别有81.69%、47.89%、55.87%的企业反映其人才数量、人才质量、人才供给“相当紧缺”或更严重,表明该行业人才数量的紧缺更显著;通讯电子行业分别有43.27%、76.44%、83.17%反映其人才数量、人才质量和人才供给“相当紧缺”或更严重,其中人才质量与1人才数量紧缺综合反映各行业、各岗位人才数量上供需匹配的紧缺程度。

2人才质量紧缺综合反映各行业、各岗位人才整体素质能力以及高层次人才供给与发展需求之间的不适应程度。

3人才供给紧缺综合反映人才的培养供给能力以及人才引进的难易程度。

人才供给的紧缺问题比较严峻;IT软件互联网行业分别有57.35%、52.13%、45.02%反映其人才数量、人才质量和人才供给“相当紧缺”或更严重(详见附件5,表5-2)。

◆金融业和IT软件互联网行业中,各岗位反映其人才数量、人才质量和人才供给“相当紧缺”的企业比例均在50%左右,认为“比较紧缺”的企业比例均超过30%。

◆金融业中,基金经理和投资经理岗位的人才数量紧缺略显著,分别有60.56%和59.91%的金融企业反映上述两个岗位的人才数量“相当紧缺”或更严重(详见附件5,表5-3)。

◆通讯电子行业中,除“电子工程师”岗位外,其余岗位均有超过45%的企业反映其人才数量、人才质量、人才供给属于“相当紧缺”。

其中,分别有45.67%、54.33%、54.33%的企业反映电子工程师岗位的人才数量、人才质量、人才供给“十分紧缺”或“严重紧缺”,显著高于本行业其他岗位,表明本季度该岗位为极度紧缺岗位,应引起足够重视(详见附件5,表5-4)。

◆IT软件互联网行业中,分别有16.59%、16.11%的企业反映数据库开发工程师和自动化工程师两个岗位的人才供给“基本紧缺”或“不紧缺”,略高于其他岗位,表明这两个岗位的人才培养和引进较其他岗位容易(详见附件5,表5-5)。

(二)劳动力薪酬1、新聘员工平均起薪与期望收入差距进一步加大◆针对企业的调查结果显示,本季度新聘员工平均起薪2318元/月,全年四个季度呈缓慢递增趋势。

其中普工2247元/月,技工2964元/月。

此外,制造业和民营企业本季度为新聘员工提供的起薪分别为2145元/月和2373元/月,均略高于前三季度(详见附件1,表1-3)。

◆针对普通劳动力个人的调查显示:本季度被访求职者对最低收入的平均期望值为4701元/月,普工和技工分别为4321元/月和5025元/月,均显著高于上季度和去年同期(详见附件2,表2-7)。

由此可见,尽管企业已在不断提高新聘员工的起薪,但其增幅仍远远慢于求职者对最低收入期望值的增幅,使得实际与期望之间的差距进一步加大。

2、专业人才的综合薪酬低于上季度◆针对企业的调查显示:本季度41.54%的企业为中初级人才提供的综合薪酬超过5000元/月,高于前三季度。

从行业看,物流企业和IT、软件、互联网企业本季度分别为高级人才和中初级人才提供了较高水平的薪酬(详见附件3,表3-7,3-8)。

此外,企业第一季度为高级人才提供的综合薪酬整体水平高于其他季度,42.15%的企业提供高级人才的薪酬超过15000元/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