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是考试作文常用的一种文体。
在写人记事的作文中,要做到“感情真挚”,有赖于“生动感人”的典型细节。
所谓细节描写是指文学作品中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心理、外貌以及自然景观、场面气氛等细小环节或情节的描写。
“细节”虽说是“细微末节”,但也决不简单地等同于一句话、一个动作或者一个神态等。
细节描写应当是最典型的最精练的最有表现力的细部刻画。
先来看孙犁《亡人逸事》末尾的一处细节描写。
临终之前,她还向我提起这一件小事,问道:
“你那时为什么把布寄到我娘家去啊?”
我说:“为的是叫你做衣服方便呀!”
她闭上眼睛,久病的脸上,展现了一丝幸福的笑容。
这处细节描写,真切传神,人物如现眼前。
它将一对老夫妻间深厚的爱情十分“轻巧”地渲染出来,尤其是妻子临终时呈现出来的满足与幸福感,跃然纸上,散发着浓郁的动人气息。
这就是细节描写的魅力。
细加揣摩,我们可以发现这段细节描写是“立体”呈现的。
其结构形式是这样的:
(个性化的)语言+(典型的)动作+(瞬间捕捉的)神态。
这就给同学们一个启示,细节描写时要多角度多层次地刻画,这样才能把人物的精神面貌集中传神地展现出来。
构成细节描写的要素主要有这样一些:人物典型化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情态、服饰以及与之相关的场景等。
教材选用的课文中有大量精典的细节描写,稍作分析,便会发现,尽管刻画人物不一样,但在写法上有共同点,都是选择两三个角度精雕细刻的。
下面结合几例高考满分作文中的细节描写,探究细节描写的几种灵活变化,体会细节描写的“立体”效果。
1、学校包的车停满了校园。
我找到应该坐的位子,走过去,坐好。
喝一口?谢了,我有。
“红牛”缩了回去。
我这瓶怎么样,要不,来一口?是“丫丫”的罐装露露。
我浅笑,拿出自己的水瓶,对她摇摇。
透明的塑料瓶里是沉淀了一层水垢的开水,经我一摇,都兴奋起来,四处游曳,恰似我们奋争了十二年的心,今天都不失时机地亢奋起来。
江苏考生《厚重的心》)小结:神情+动作+心理
2、校门口,一位青年与他的父亲作着告别。
没有寒暄,没有宽慰,没有拥抱,没有一句话。
直视着父亲,他的皱纹又深了,他的黑发中又添了些灰白。
眼睛里滚着泪水,压抑着。
在模糊中,父亲那冷漠的眼神里也有些光亮。
颤抖的手伸向自己的儿子,半空中停住了,又缩了回来。
向门口指了指,父亲又转过身,没有动。
远望着父亲远去的背影。
及近拐角,父亲定住了,回过头,瞥了一眼,看到儿子。
青年人也注视着他的父亲,压抑不住的泪水终于流淌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