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细微处见精神——记叙文中的细节描写记叙类文体,如果说情节结构是文章的骨骼,那么细节就是文章的血肉;有了血肉,文章才能丰满,才能愉悦人的心灵。
阅卷专家也在经常提醒我们考生:“对于故事中的人物,一定要注重细节的刻画,不能一般性地陈说人物的所作所为,须知一个鲜活的细节描写,常常顶得上千言万语。
要切记少用叙述多用描写”因此,记叙类文体训练中,关注细节就显得尤为重要。
比较一下,下面两段文字各有什么特点?一.我真不相信这样的蔫老头能敲击出什么花样来。
我等着往下看。
他脸上突然发出一股豪气,只见他脱下衣服,走到大鼓前,咚咚地敲打起来,鼓声震得地动山摇.二. 我真不相信这样的蔫老头能敲击出什么花样来。
我等着往下看。
他布满皱纹和胡茬的脸上突然焕发出一股豪气,只见他把棉袄脱下来扔到一旁,走到大鼓前。
就在他将双槌握在手中的时候,一个我不敢相信的奇迹出现了。
一个在黄土中长大的像黄土一般平凡的汉子忽然间像天神似的顶天立地般站在了大家面前。
他的眼睛充满光辉,脸上透出神圣,手臂像钢棍一样坚强起来,在轻轻地敲打了鼓沿几下后,双臂猛然一挥,一声石破天惊的巨响倏地刺进了我的耳膜和心脏……文段一:文字比较概括,但不具体;运用了叙述的表达方式,比较准确,但不十分形象。
文段二: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具体、形象、生动。
叙述:把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表达出来的一种手法。
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具体地描绘出来的一种手法。
叙述:李师傅往炉里添了煤,火很快就旺起来了。
描写:李师傅往炉里添了煤,不一会,那红火苗就腾腾地蹿起来了。
什么是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是指作品中对一些富有艺术表现力的细小事物、人物的某些细微的举止行动,以及景物片断等的具体细腻的描写。
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写。
它归根到底是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的,细节描写越生动,人物形象越鲜明。
分类: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景物描写等学生作文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1、通篇叙述,很少描写,就是描写也是粗线条的,没有吸引人的细节。
2、描写详略不当,该详不详,忽略了描写的宗旨——为文章的主题服务。
3、描写手法单调、不能使用各种描写手法来增强文章的丰富美、变化美、生动美。
4、描写时不能抓住人物或景物的特征。
细节描写的方法既然细节描写有如此的妙处,那么我们该如何进行细节描写呢?片段1 高一刚住校,我很想家,就打电话回家,接电话的是母亲,我说,妈妈我想你,妈妈说她也想我……片段2 这次运动会,我参加长跑。
跑得很快,后来累极了。
可是,我想到要为班级争光,就鼓起了勇气,坚持跑到了终点。
片段1修改:高一刚住校,我是那么的不适应,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陌生,陌生的同学,陌生的教师,陌生的教室,陌生的学习内容,连自来水里流出来的水都是陌生的,晚上醒来,想起妈妈的笑脸,爸爸的大手,奶奶的唠叨,爷爷的叮咛,泪水一下子就流了出来……(评语:增添了心理细节、肖像细节描写。
“我”的思家之情表现得更真更切,排比修辞使语势强烈。
)高一刚住校,我很想家,就打电话回家,“叮……叮……”电话通了,我仿佛看见妈妈正在洗衣,听到铃声,她立即放下衣服,跌跌撞撞地奔向电话,嘴里还不停地说:“别着急,我来了!”她哪里知道我根本听不到!“喂?秀,是你吗?”是妈妈的声音!我的眼泪一下子流了出来。
“妈,我想你!我……”我说不下去。
“我也想……想你!”我感受到妈妈的颤抖,她一定是一边笑着,一边流着泪……(评语:增添了心理细节、肖像细节描写。
“我”的思家之情表现得更真更切,排比修辞使语势强烈。
)片段2修改:这次运动会,我参加长跑了。
枪声一响,我就像支离弦的箭拼命向前冲。
可是还只跑到一半的时候就渐渐感觉上气不接下气了,胸口像要爆炸似的,头晕目眩。
腿也像灌了铅,怎么也迈不动了,心里只想趴下。
正当我快支撑不住的时候,突然瞥见班上有的女同学,正向我挥舞着双手,脸涨得通红,在跑道外面,一边跑,一边喊“加油!”“加油!”听到这么有力的喊声,顿时我的浑身好像一下充满了力量,脚步渐渐又轻快起来。
那么是不是增添了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肖像描写之后,就一定能使文章活起来了,我们一起来这个细节片段:片段3 昨天,老师找我谈话,说:“你妈待岗在家,你爸踏三轮车,挣点钱不容易。
好好想想,不认真学习,能行吗?”那时,我心潮澎湃,想道:黄继光、董存瑞等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才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
我这样不好好学习对得起牺牲了的英雄们吗?又想到,邓爷爷说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当今技术日新月异,不努力学习,就会被时代淘汰。
我不好好学习,怎么向祖国交代呢?我一定要学习雷锋叔叔的“钉子”精神,努力学习,争取成为一名三好学生。
这段细节描写有什么问题?该怎么进行修改呢?提示:不真实,虚假,空话多,不能打动人。
片段3修改:那时,我不禁涨红了脸,两只手不安的交叉在一起,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我想道:妈妈说过,她们小时候都是点煤油灯看书,而我的小屋不仅有明亮的日光灯,妈妈还怕我看不清楚,还给我放了护眼的小台灯,可是我却在数学课本下藏着小说,多么不应该呀!老师辛辛苦苦教育我们,爸爸妈妈拼命干活,为的是什么?不就是希望我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吗?可是我昨天上课却躲着看小说……想到这我不禁惭愧的低下了头。
我真是太悔恨了,今后我一定要努力学习,不辜负老师和父母的希望,把成绩提上去。
细节描写的要求:真实、典型、细微、生动、新颖细节描写的方法:通过肖像,动作,语言,心理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人物的个性。
肖像描写力求突出一点,反映出人物的内心和精神世界。
不求面面俱到,“胡子头发一把抓”同学们经常犯的毛病是缺乏观察,机械搬用现成的描写词语,没有反映人物当时的内在精神。
例如,姑娘一律生着“水汪汪的大眼睛”,“一头乌黑乌黑的卷发”;小伙子的眼睛总是“炯炯有神”的浓眉大眼;反面人物都是三角眼,绿豆眼,贼眉鼠眼……将最能表现个性化的东西写成了模式化的东西。
语言描写力求个性化,善于抓住生活的“小话”来写。
在写作实践中,不少同学笔下的人物大都是“大话”连篇,这很难感染读者。
我们要善于写出生活中的“小话”,既人们之间非正式的交谈,时而玩笑,时而打趣,时而随意而谈,这些话,一般是短的,也非深思熟虑的,虽然不能表现什么深刻的思想,但是传神,对于表现人物的“情”具有很大的魅力。
善于借助想象和梦境写出人物的心理活动。
想象是作文的生命,没有想象的作文就如没有血肉的僵尸,飘零的落叶,毫无生机活力,如一潭死水,不能引发读者看的欲望,也就更谈不上价值了。
细节描写的内容:1.肖像的细节描写2.动作行为的细节描写3.语言的细节描写4.神态的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时要注意的问题:1.细致观察事物。
2.精心锤炼词语。
3.巧妙运用修辞。
4.选取典型细节。
课堂演练:1、母亲捂着、搓着我那双冻得红红的小手,刮出一点白色的油脂,抹进我那渗血的裂缝里。
2、我捧着小麻雀,抚摸着小麻雀的头,忽然感到它好可怜,而它时刻都在警惕着周围的一切。
母亲,就用她那双渗着血丝、粗糙却又无比温暖的手,捂着、搓着我那双冻得红红的小手……捧着那盒打开的蛤蜊油,仿佛捧着一个圣洁的心,捧着乡村土地里顽强生长着的富裕的梦。
母亲,便在我希冀的思绪中,用大拇指刮出一点白色的油脂,放在油灯的火苗上烤一烤,然后,抹进那渗血的裂缝里。
微微跳动的灯光,微微跳动的一颗稚嫩的心,就在母亲那一遍一遍重复的动作里,战栗着乡村孩子的痛楚,也拉长着泥土的目光。
我捧着小麻雀,让它在我的掌心里安安稳稳地伏着。
它的头微微低着,带着一种无可奈何的失落,翅膀湿漉漉地耷拉着,似乎极不情愿被人逮住。
我抚摸着小麻雀的头,忽然感到它好可怜。
被风雨蹂躏,又落入它们一向认为很残忍的人的手里。
“小麻雀,你放心,等天晴了,我会把你放走的。
”我说。
麻雀的眼睛一只睁着,一只闭着,时刻都在警惕着周围的一切。
佳作欣赏:爱,深藏在心里一个削好的苹果。
它静静地暴露在空气中,阳光照耀着灰尘,在它头顶上盘旋飞舞。
它静静地枯萎,静静地泛黄,一切都发生得很安静。
回忆回到八年前,那个同样安静的午后。
妈妈牵着我的手,走进一座老房子。
那个楼梯很长,很陡,木质的材料在阴暗的环境里散出可疑的气味。
我推开一扇虚掩的门,看到我的外公。
他一如既往地坐在他的摇椅上,以万古不变的姿势喝茶。
他很凶,像一个大独裁者,我有点怕他。
他静静地站起身,静静地拿起一个苹果,静静地削好,静静地放在桌子上,然后递给我一个吃的眼神,又静静地坐回摇椅。
我拒绝了那个苹果,那个在一堆苹果中最大最美的一个。
记得有一次,我央求外公带我出去放风筝。
外公牵着我的手,走在蓝天白云下。
我一路兴奋极了,也就忘了脚下的路。
那一跤,我摔得很惨。
年幼的我只记得外公喋喋不休的责备,却忘记了是那一双大手将我抱回家。
那心疼的眼神,那小心翼翼的动作,那慌乱紧张的脚步,都被我忽略,忘怀。
外公又递给我一个苹果,想让我止住哭泣。
我摇摇头,那个苹果连同外公那份静静地爱,一齐被我拒绝了。
那一次,是我最后一次拒绝外公的苹果,因为那年冬天外公就静静地走了。
他走得很安静,午夜,甚至没有惊动任何人。
奶奶那天将我从一群疯玩的丫头中找出来,告诉我这个消息。
我听后,竟没哭。
转过身,又跑入疯玩的孩子群里。
第二天,我去了外公家,那个最熟悉却也最陌生的人,竟意外地不在摇椅上喝茶。
我走到桌前,那把外公惯用的水果刀还在阳光下闪耀着银光。
我抚过刀柄,竟是温热的。
我便抑制不住地哭泣起来。
回忆如潮水般涌来:是我过年都不肯给他磕头时,他的叹息;是我放假后,都不愿和他住在一起时,他的叹息;是我数次拒绝苹果时,他的叹息……叹息、叹息,他的叹息让我在那个阳光温暖的午后,产生了深深的罪恶感。
外公,我想,我是爱你的。
只是我们都用错了方式,铸就了一个一生都无法弥补的遗憾。
一个削好的苹果。
它光鲜的果肉静静地暴露在空气中,它泛黄,枯萎。
可当你切开它,它的心仍是纯净的。
爱,原来藏在心底。
请以“又见花儿烂漫”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要求:(1)角度自选;(2)立意自定;(3)不得抄袭。
题意分析《又见花儿烂漫》为题写作的文章,有一定的审题难度:第一,题目本身隐藏着一个审题最重要的要素,那就是“又见”,潜台词的意思是“不是第一次花儿烂漫”,而是“又见”一次了。
许多学生不一定能考虑到这个审题要素。
第二,“花儿”,既可作实解,也可作虚解。
作实解,这里的“花儿”就是自然之花,可以描述时序更替,可以写大自然之美,等等。
作虚解,“花儿”代表“青春”、“成功(或成绩)”等等。
写好该题目,关键还是要体现“又见”,没有“又见”的过程,至少是不甚切题。
写好该题目,重点是内容要充实,因为题目本身比较空泛,如果找不到合适的角度,空乏抒情,那只能是无病呻吟。
请以“花开时节”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请以<<留在心底的风景>>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