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武传》练习一基础知识:(1)班固,东汉著名的,《汉书》开创了“包举一代”的体例,是继《史记》之后又一部历史与文学巨著。
文学史上,司马迁与班固并称。
(2)“二十四史”是指由《史记》至《明史》的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
它的前四史是、、和。
(3)班固又是东汉最著名的的辞赋家,是他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1、写出下面汉字的拼音厩()且()鞮()侯单()于缑()王昆()邪()浞()野侯阏氏()左伊秩訾()旃()羝()去()辇()雍()棫()阳宫劾()大不敬斧钺()汤镬()2、解释下面加点的字引(1)引佩刀自刺。
(2)虞常果引张胜。
以(1)武字子卿,少以父任(2)汉亦留之以相当。
(3)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
(4)以状语武。
(5)虽生,何面目以归汉!(6)蹈其背以出血。
(7)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8)空以身膏草野(9)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为(10)见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
(11)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1)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2)匈奴使来(3)武益愈,单于使晓武(4)方欲发使送武等(5)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
(6)单于使陵至海上(7)武使匈奴明年,陵降因(1)君因我降(2)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3)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4)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候(1)朝夕遣人候问武(2)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3)募士、斥候百余人俱。
当(1)谋杀单于近臣,当死。
(2)副有,当相坐。
乃(1)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2)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3)乃幽武,置大窖中(4)羝乳乃得归为(1)前长君为奉车(2)兄弟並为郎(3)子卿尚复谁为乎(4)皆为陛下所成就(5)子为父死,亡所恨(6)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为3.指出并写出下面各句中的通假字(1)且单于信女,使决人死生(2)不顾恩义,畔主背亲(3)与旃毛并咽之(4)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5)空自苦亡人之地(6)信义安所见乎?(7)孺卿从祠河东后土(8)法令亡常(9)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10)武父子亡功德(11)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驩(12)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
(13)始以疆壮出4、选出与下面例句中加点词用法不同的一句()例句:何久自苦如此!A.单于壮其节B.空以身膏草野C.反欲斗两主D.单于愈益欲降之5、选出与下面例句中加点词用法不同的一句()例句:惠等哭,舆归营A.天雨雪B.杖汉节牧羊C.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D.羝乳乃得归6、选出与下面例句句式不同的一句()例句: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A.见犯乃死,重负国B.皆为陛下所成就C.武留匈奴凡十九岁D.为降虏于蛮夷7.选出与下面例句句式相同的一句()例句:(3)何以女为见?A.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B.子卿尚复谁为乎?C.非汉所望也D.皆为陛下所成就《苏武传》练习题(二)一、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数通使( ) (2)丈人行( )(3)厚赂( ) (4)单于( )(5)阏氏( ) (6)煴火( )(7)膏草野( ) (8)啮雪( )(9)牧羝( ) (10)弹劾( )(11)夷灭( ) (12)刑戮(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
(1)因厚赂单于( )( )(2)幸蒙其赏赐( )(3)以货物与常( )(4)蹈其背,以出血( )3.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
(1)何以女为见?____________(2)不顾恩义,畔主背亲____________(3)宛王杀汉使者,头县北阙____________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同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汉天子,我丈人行也B.武使匈奴明年,陵降C.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D.单于视左右而惊5.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并加以解释。
(1)单于壮其节____________(2)空以身膏草野____________(3)惠等器,舆归营____________(4)反欲斗两主,观祸败____________6.下列句中的“于”字已按其作用作了分类,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赵氏求救于齐。
②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
③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④望长安于日下。
⑤夫庸知其年之后生于吾乎。
⑥而耻学于师。
⑦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⑧师不必贤于弟子。
A.①⑦/②⑥/③④/⑤⑧ B.①⑥/②⑦/③⑤/④⑧C.①⑥/②④/③⑦/⑤⑧ D.①⑥/②⑦/③④/⑤7.翻译下列句子。
(1)置币遗单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举剑拟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下面是对本课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武出使匈奴,是在汉与匈奴关系有所改善,两国矛盾有所和缓时期,本不应有危险,然而,由于张胜私下支持虞常等人的谋反选择,导致了苏武被匈奴扣留。
B.虞常沦落匈奴,但没有忘记汉朝,他伏弩射卫律的行动,正是他爱国的具体表现。
C.苏武的自杀举动,表现了汉朝使节宁死不屈的凛然正气,因此赢得了敌国的敬意。
D.卫律使尽威吓、利诱等手段,但始终未能动摇苏武对国家、对民族忠贞不贰的祟高气节。
9.填空。
(1)班固,东汉著名的__________,《汉书》开创了“包举一代”的__________体例,是继《史记》之后又一部历史与文学巨著。
文学史上,司马迁与班固并称__________。
(2)“二十四史”是指由《史记》至《明史》的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
它的前四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3)班固又是东汉最著名的辞赋家,____________是他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二、阅读文章1-5自然段,完成后面各题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阴:阴谋B.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候:拜见C.而收系张胜。
收:逮捕D.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坐:定罪,治罪2.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和用法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①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②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③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④虽生,何面目以归汉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的“膏”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例句:空以身膏野草A.欲因此时降武B.单于壮其节C.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D.其一人夜亡告之4.翻译下列句子。
(1)汉亦留之以相当。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见犯乃死,重负国。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何以女为见?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虞常等人的“行动”失败的原因是什么?这说明了什么问题?文中写这件事有何作用?(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苏武的“爱国忠君”“宁死不屈”表现在哪些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7.如何看待苏武的言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万宝常。
不知何许人也。
父大通。
从梁将王琳归于齐。
后复谋还江南,事泄,伏诛。
由是宝常被配为乐户。
因而妙达钟律.遍l八音。
造玉磬以献于齐。
又尝与人方食,论及声调,时无乐器,宝常因取前食器及杂物,以箸扣之,品其高下,宫商毕备,谐于丝竹,大为时人所赏。
然历周洎隋。
俱不得调。
开皇初,沛国公郑译等定乐,初为黄钟调。
宝常虽为伶人,译等每召与议,然言多不用。
后译乐成奏之,上召宝常,问其可不,宝常日:“此亡国之音,岂陛下之所宜闻!”上不悦。
宝常因极言乐声哀怨淫放,非雅正之音,请以水尺为律,以调乐器。
上从之。
宝常奉诏,遂造诸乐器。
太子洗马苏夔以钟律自命.尤忌宝常。
夔父威,方用事,凡言乐者,皆附之而短宝常。
数诣公卿怨望。
苏威因诘宝常。
所为何所传受。
有一沙门谓宝常曰:“上雅好符瑞,有言征祥者,上皆悦之,先生当言就胡僧受学.云是佛家菩萨所传音律,则上必悦。
先生所为,可以行矣。
”宝常然之,遂如其言以答威。
威怒日:“胡僧所传,乃是四夷之乐,非中国所宜行也。
”其事竟寝。
宝常尝听太常所奏乐,泫然而泣。
人问其故,宝常曰:“乐声淫厉而哀,天下不久相杀将尽。
”时四海全盛,闻其言者皆谓为不然。
大业之末,其言卒验。
宝常贫无子,其妻因其卧疾,遂窃其资物而逃。
宝常饥馁,无人赡遗,竟饿而死。
将死也,取其所著书而焚之,曰:“何用此为?”见者于火中探得数卷,见行于世,时论哀之。
(选自《隋书》)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又尝与人方食尝:尝试B.其声率下郑译调二律率:一概,都C.皆附之而短宝常短:说坏话D.其事竞寝寝:停止不用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明万宝常音乐才能的一组是(1)妙达钟律,遍工八音(2)宫商毕备,谐于丝竹(3)然历周洎隋,俱不得调(4)宝常虽为伶人,译等每召与议,然言多不用(5)宝常尝听太常所奏乐,泫然而泣(6)大业之末,其言卒验A.(1)(2) B.(3)(5)C.(4)(6) D.(2)(5)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A. 万宝常曾和别人吃饭时,谈起了音乐,当时手头没有乐器,他就用筷子敲击手边的餐具和各种杂物,奏出的音乐,其和谐动听不亚于一支丝竹俱全的乐队,使大家十分赞赏。
B. 隋文帝开皇初年,沛国公郑译修定了宫廷中的乐谱和有关音乐礼仪的规章制度,文帝召见宝常,问他郑译修订的音乐如何,宝常说那音乐是亡国之音,并极力反对。
C. 万宝常创作的乐曲,旋律十分清新淡雅,他的大部分乐曲都流行开来。
他认为太常所演奏的音乐哀伤淫糜,预示着天下不久就要大乱。
后果然如此。
D. 万宝常出身于地位低贱的乐户,一生不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