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克思主义思考题

马克思主义思考题

1、物质世界普遍联系原理对我国民族经济发展的启示。

答:民族经济的发展必须走向世界。

民族经济的发展必须注重内部各地区、各部门的统筹兼顾、协调发展。

民族经济的发展必须与科技教育相联系,注重可持续发展。

民族经济的发展必须保持自身的相对独立性,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2、运用对立统一规律谈一谈你对“吃亏就是占便宜”的理解。

答:从辩证法的角度来看这里的吃亏和占便宜是两个对立统一的矛盾体,是人们对待事物时的不同态度,在一般情况下都是以对立的方式存在,看似不可能在同一事物中同时出现。

比如说吃亏就像是你在一家公司担任一个小职位,和你同职位的同事,在下班后都争先恐后地离开公司,由于工作的繁重,而你却在公司不支付加班费的情况下毫无怨言地留下来继续加班到深夜,直到工作圆满完成。

对你身边的同事来说,你无疑是一个爱吃亏的傻子,这样努力地做“没价值”的事情,在这来说很难与占便宜拉上关系。

矛盾分析法的观点说到,矛盾的对立统一关系在一定的条件会相互转化,也就是说吃亏在一定条件下就是占便宜。

而对立统一规律也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的线索。

在事物发展过程中量变到达一定程度时会促成质变,推动事物继续向前发展。

还是刚才的例子,在全部人包括你自己的眼中这都是一件没有利益可谈的事情。

但是,其实在你加班的这一过程中你会发现你自己的工作办事能力正在不知不觉的提升当中,工作效率也在不断地提高当中,终于在一次公司活动讨论会中,你根据自身的工作经验适时地提出独特的建议,让在场的人无不为之震惊,很自然地取下了活动策划的组织权,并从此得到公司的重用。

这结果无疑是捡了一个大大的便宜了。

其实细想这都是你正确对待吃亏与占便宜的辩证统一关系,至于升职只不过是你在处理它们两者关系中一个最普遍不过的结果。

在如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几乎所有人都不愿意吃亏,都在避免吃亏,都认为吃亏是愚笨的表现,其实在某些情况下我们应该明白到吃亏是对社会对自己少一点自私,少一点索取,多一点奉献,多一点为人着想。

也许在你运用这些被命以为吃亏的待人处世过程中会收获很多你意想不到的结果,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占便宜。

3‘“度”的含义和“度”的方法论意义答:含义:度是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即事物的限度、幅度、和范围,度的两端叫关节点或临界点,超出度的范围,一物就转化为他物。

事物的量和质的统一在度中体得到体现。

量变与质变相互区别的根本标志就在于: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了度。

美学家、哲学家李泽厚先生非常重视这一范畴,认为是哲学的“逻辑起点”。

黑格尔认为“度”是“质”与“量”的统一,并由“限度”深化为“程度”,实际存在的事物都是同一本质在不同程度上的体现,也就是说同一个本质变化程度不同就形成不同的事物。

当然,他是主客观统一论者,所以不能认为他是在说纯客观问题。

其实在某种程度上我国的中庸思想和哲学上的度有相似之处。

方法论意义:这一方法论原理认识和处理问题时,要掌握适度的原则,要学会把握分寸、火候,防止“过犹不及”。

4、学习和理解“辩证否定”观的含义及其方法论意义。

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是:第一,否定式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第二,否定事实事物发展的环节。

第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

第四,辩证的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

(41)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要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和前进性,对待一切事物都要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反对肯定一切和否定一切的形而上学否定观。

5、运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谈一谈你对下面这三段花的理解和思考:一个平庸的人,看不出比自己高明的东西;一个有才能的人却能立即认出别人的天来。

——佚名智者受理智的指导,常人受经验的指导;而野兽受直觉的指导。

——西塞罗感觉到的东西你不能马上理解它,理解了的东西你能深刻的感觉到它。

——毛泽东答: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包括感觉、知觉、表象三种形式。

特点是直接性和具体性。

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以及假说和理论等形式。

特点是它的间接性和抽象性。

第一段话主要体现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平庸的人无疑具备了人的基本特性,有感觉,知觉,表象,但是他却看不出别人比自己高明的东西,也就是不能够用概念等科学的理性方式认识别人比自己突出的长处。

而一个有才能的人明显会有充分的知识文化,有科学的概念,判断等知识表现的理性认识,认出他人的天才。

也就是说有才能的人比平庸的人多了理性认识,而平庸的人发展到有才能,也必须要从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从低级阶段发展到高级阶段。

第二段话主要体现了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是理性认识的基础。

野兽只有感性认识,所以只能受直觉指导,而常人只能受社会经验指导,智者能受理智指导,从野兽到智者受指导是从感性到理性,可知感性认识是基础,理性认识是经过感性认识的发展而来,智者的理智是靠平常人甚至是野兽的最初的感性认识指导的经验的堆积起来的精神财富。

第三段话主要体现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的辩证关系,感觉到不一定能理解,能理解一定能感觉到。

两者是具有统一性的特性。

6、运用“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的辩证关系”谈一谈你对大学教育培养学生“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理解与思考。

答:首先,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的。

也就是说大学要想培育学生成才,就必须要注重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

在培养学生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人格的塑造,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例如大学校园在开设各种专业课程给同学们的同时,也重视各大学生各组织、社团的发展,学生会,团委,青年志愿者协会,社团联合会等一系列学生干部的培训。

其次,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又必然是具有价值的。

大学生要想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就必然要认真学习学校开设的各项专业课程,掌握专业课程的概念,基础知识,并往更深层次的方向加以研究。

也就是人文精神的培养要以坚持科学精神为基础。

最后,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

也就是说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两者是相互作用的。

7、运用“人是价值客体和价值主体的辩证关系”谈一谈你对人们如何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理解和思考。

个人的社会价值和个人的自我价值之间密切联系,并且同社会对个人的尊重满足相互关联。

个人的社会价值离不开个人的自我价值。

我认为一个人要是把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割裂,单方面的注重两者中的一个,那么这个人最终是不可能实现自我价值或者是社会价值的。

个人只有在满足自己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要的基础上,才可能为社会做出贡献。

也就是只有在具有了一定的自我价值的基础上,才可能有个人的社会价值。

个人的自我价值也不能离开个人的社会价值。

个人和社会是相互需要、相互满足的关系。

任何一个人,总是作为价值的主体得到社会对自己的尊重和满足,才能生存和发展。

那么,个人不能只作为价值的主体,享用社会对自己的尊重和满足,必须作为价值的客体对社会作出任何贡献。

如果只享用社会对自己的尊重和满足,而不创造个人的社会价值,为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就会遭到社会的反对,也就不能很好地实现个人的自我价值。

因为,任何人满足自己,都不是离开社会而独立实现的,都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实现的。

8、你认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应把“为人民服务”作为一种现实的道德要求还是理想的道德追求。

答: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人民服务”有不同的层次:最高层次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第二层次的是尽量为他人做好事。

第三层次的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第四层次的是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

我认为应该把为人民服务作为一种现实道德要求,现实上不要求人们做到最高层次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这个要求不实际,也不可能要求全部人都这样做,我们在注重创造社会价值的同时也应该要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只有两者相协调,才有可能实现社会的和谐,如果过分强调社会价值,抹杀自我价值的发展,那么人民的积极性将会受到打击,也不适合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

我们应该把第二和第三层次的为人民服务当作自身道德的基本要求,这样才是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完美结合的表现。

是能够切实运行,符合我国国情,是中华民族道德情感的体现。

9、用“群众史观”谈一谈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对普通个人实现自我价值(在社会中如何发挥自己作用)的影响?答: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在创造历史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我们不能小看人民群众在社会中的作用。

尤其是当今世界朝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我们可以透过互联网查阅到更多的学习资料,使我们学习更加便捷和全面;方便快捷的互联网可以提供更多更新的信息渠道,使个人兴趣得到更充分的发展;透过互联网可以以最低成本展现自身的技能达到最高成效的效益。

正确使用互联网能使我们更充分的实现自我价值。

利用互联网实现自身价值,给社会带来巨大反响,用新的方式给社会作出贡献,实现社会价值的例子有不少,网络歌手,网络作家,网店等等一系列的网络职业都有共同点,那就是借用信息技术的传播效果,达到自身价值的展现,最终实现自我价值。

另外,个人利用信息技术制造社会轰动效应的案例也有不少,将一些拍摄下来的视频上传到网络上帮助警方破案的例子,利用网络揭示企业、政府黑幕的文章,视频;传播不为人知的偏远山区的社会生活,呼吁给予帮助也给人们带来心灵上的震撼。

总的来说,互联网的出现,使我们的社会越来越趋向透明化,对社会发展起到不可小觑的作用,而个人也因为互联网的出现使自身综合素质得到更全面的发展,也给了人们展现自我价值的平台。

我们要做的是好好利用这一渠道为我们服务,为社会服务。

10、谈一谈你对“不神圣的市场经济”这篇关于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论述的文章的理解与思考。

它们具有的共同特点是:那就是权力与经济的关系过密,即权钱结合的官商经济,没有足够明晰的有保障的财产权。

政府权力过大,会导致裙带关系和由裙带所引致的腐败的盛行,全社会道德水准下降;出现经济失序和缺乏效率,最终国家肌体受损,社会发展陷入恶性循环。

拉美现象就是一个有增长,但是没有发展的现代化;是一个多数人不能过上幸福日子的现代化,或者说是一个少数人能过上幸福日子的现代化。

我认为以上三个地区的市场经济都是典型的传统市场经济,在传统市场经济体制中,经济实体之间的交易多为现货市场交易和人格化交易,政府或国家不受制度约束。

我认为这三个地区的经济要想实现现代经济模式。

11、传统市场经济和现代市场经济制度特点的区别。

(一) 传统市场经济的特点:①在传统市场经济体制中,经济实体之间的交易多为“现货市场交易”和“人格化交易”②政府或国家不受制度的约束。

(二) 现代市场经济的特点:①虽然现货市场交易和人格化交易仍然在相当的范围内进行,“非人格化交易”成为重要的交易方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