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马克思的读书笔记

关于马克思的读书笔记

关于马克思的读书笔记【篇一:马克思读书笔记】读《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所想这位思想家在他所处的时代中,不同于虽有思想却不科学的空想家,也不同于虽然哲理深邃、但政治守旧的学问家。

他厌恶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鄙视逃避斗争/躲进书斋/像藏在乳酪里的懦夫。

早在1845年,他就写下了“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的名言。

他赞赏但丁的“走你的路, 让人们去说罢!”但是他自己独辟蹊径, 率先走社会主义同工人运动相结合的崭新道路, 毕生致力于科学地解释世界和革命地改变世界。

马克思“他是科学家, 但是他首先是一名革命家。

作为革命家的马克思,他所从事的不是以往那种政权到手就大功告成的政治革命, 而是无产阶级以改变旧世界, 创建新世界, 实现共产主义, 解放全人类为历史使命的伟大社会革命。

它包括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环境与人的一系列改造, 其间执政与管理、建设与改革、物质与精神、一国与国际相互关联而不可割裂对立,是一个世界性的不断发展而又区分阶段的漫长的历史进程。

马克思正是站在这一高度, 认定包括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在内的科学, 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他是先进阶级的卫士, 又是新型革命的导师, 他从根本上不同于历史上的农民起义领袖, 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革命家,以及在工人中活动的密谋主义者和无政府主义者, 当然也不是为大家所解读的民主派、人道主义者、和平改良主义者以及自由个性主义者。

他是站在时代大潮和先进阶级的前列的现代最伟大的思想家。

马克思的“物质决定精神,存在决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经典理论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物质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着社会向前发展。

社会革命的时代的到来,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阶级就要崛起从而推翻代表和维护现存生产关系的阶级, 摧毁旧的基础, 从而解放生产力, 推动历史向前发展。

社会革命或社会前进的根源,,正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所引起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马克思的伟大发现, 揭示了生产力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证明了有阶级存在的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阶级斗争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这个科学论断本身就肯定了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作为科学家的马克思, 除了真理,他什么都不崇拜;为了真理, 他什么都可牺牲。

仅写资本论中关于英国劳工法的20 多页文字, 他就翻遍了大英博物馆收藏的所有蓝皮书。

他用40 年心血铸就了世界工人阶级的圣经, 然而他所得的却不够偿付他写作时花去的烟钱。

他坚持着献给人民的应该是最好的。

没有经过仔细加工和琢磨的作品,他宁愿一本也不出版。

他宁可烧掉手稿, 也不愿半生不熟地遗留于世。

他在研究的每一个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 这是他为未来的战斗准备的精神武器。

这些发现, 在恩格斯看来, 特别值得提及的有两个: 一是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创立了唯物史观;二是马克思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 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

恩格斯赞叹道: “一生能够发现两个该是很够了。

即使只能作出一个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

”马克思生前曾谈到有关问题时说“无论是发现现代社会中有阶级存在或发现了各阶级间的斗争,都不是我的功劳,我所加上的新内就是实事求是和谦虚谨慎之情。

科学理论的重大发现, 离不开时代的需要和历史的积累, 并非吹肥皂泡似的随口可出。

不靠主观夸张, 全凭实践检验。

”历史表明,只有马克思的两个发现揭示了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为先进阶级和进步人类开辟了不断接近真理和创新发展的广阔道路。

即使在一球两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制度)的今天还是这样。

当今的资本主义世界不论科技怎样发达, 式样如何翻新, 雇佣劳动与资本的对立不消失, 剩余价值理论就不会过时;人类文明和社会历史继续发展,唯物史观的真理光辉就依然绚丽多彩。

马克思发现的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揭示了剥削阶级必然灭亡的的命运,肯定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巨大作用,给了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认识和改造世界,翻身求解放,推动历史前进的弧大思想武器。

改革开放以来,伟大的邓小平同志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江泽民同志提出“科教兴国”“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动力, 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纵观人类文明的发展史, 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重大突破,势必引起生产力的深刻变革和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

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以电子信息、生物技术和新材料为支柱的一系列高新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和飞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和人类的生活。

科学技术日益渗透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成为推动现代生产力发展的最活跃的因素。

现代国际间的竞争, 说到底也是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而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

不少贫弱的民族和落后的国家,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经济起飞,虽然有着各不相同的具体条件和有利因素, 但重视教育, 善于采用先进科学技术是它们发展的源动力。

如今经济发展的事实表明, 新的经济时代正在来临。

“ 知识经济”中的“知识”包含了科学、技术、技能、技巧以及管理知识等内容。

我国经济能否加快发展, 我想不仅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 而且还是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的政治问题。

“只有马克思的哲学唯物主义, 才给无产阶级指明了摆脱精神奴役的出路, 一切被压迫阶级一直受着这种精神奴役的痛苦。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生产关系, 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运动规律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 是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社会主义是核心, 三个部分有机联系, 成为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理论和纲领。

“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马克思一直在为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思考着, 研究着问题, 直到生命的最后刻才“ 停止了思想”,这是何等彻底的革命精神。

“马克思主义在理论上的胜利,逼得它的敌人装扮成马克思主义者。

”正因为马克思是最伟大的思想家, 而且首先是一个革命家, 所以他是“当代最遭嫉恨和最受诬蔑的人。

”所以许多政府都驱逐他,但是马克思“对这一切毫不在意, 把它们当着蛛丝一样轻轻地抹去,只是在万分必要时才给予答复。

”这充分展现了无产主义者蔑视一切敌人的伟大气魂、不可战胜的巨人般的力量和善于斗争的伟大性格。

马克思逝世这个损失是“不可估量的”。

这位巨人的逝世,使我们将感到无产阶级的领导和历史科学的发展形成了空白。

但是这个世界共产主义正在蓬勃发展,老一辈的无产阶级以为我们新一代做出了应有的表现,而对于我们青年来说最好的告诫就是“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到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象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我们是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和建设任务的接班人。

马克思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辉煌的一生。

他,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直至逝世前的一瞬间仍然为无产阶级的革命事业思想着斗争着。

而我们青年大学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坚持马克思主义青年观,尊重我们青年个性的健康发挥,促进思想和身心的健康发展。

我们要提高思想理论水平;明确方向和目标提高对培养“四有”新人的认识,自觉完善自己,为成才提供动力;提高、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能力,增强实践的自觉性。

我们当代大学生只有学习和掌握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刻理解中国现在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真正弄清现阶段只能实行这样的路线和政策,不能实行别样的路线和政策,才能在进入社会后,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不动摇,自觉地理解和执行党和政府的各项方针和政策,提高自觉运用理论指导工作实践的能力,从而减少实际工作中的盲目性,增强工作中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实践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大学生的我们一定要有危机感、紧迫感, 要有奋发图强的精神,尤其是新一代的青年大学生。

我们要胸怀壮志、踏实进取、奋发努力、勤勤恳恳、扎扎实实地学习, 以获取更多知识;我们养成勤动脑勤思考的习惯, 不断提高运用科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跟上科学技术前进的步伐, 用智慧的头脑、勤劳的双手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 创造明天更美好的生活。

【篇二:马克思主义读书笔记】读书笔记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一)前言在接触的这本书之前,我对于马克思的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可谓是很少了解,只在高中的哲学学习中对其有一个朦朦胧胧的认识。

大二的这学期我接触到这本教材,花了一些课余时间看了这本书,它加深了我对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的认识。

在读书之前,我的印象中马克思只是一个哲学家、思想家;但是在读完这本书之后,这样的观念完全转变了,他更是一个热血沸腾的革命家、坚强不屈的斗士。

这本书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详细解读与构架。

(二)文献搜索之前其实在布置作业的时候,我也在图书馆借阅过一些书,但是很多都深奥难懂,不知道如何理解。

于是决定阅读这本《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教材,它通熟易懂,很适合初学者的阅读。

(三)阅读版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修改版,前三章(四)读书笔记1、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的特点。

事物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不是主观臆想的。

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也是相互联系的,任何事物都不能被孤立,整个世界更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但是,由于事物是多样的,因而事物的联系也是多样的。

我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的要旨,它是要求人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定整体性、开放性的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

在当今这个开放的世界中,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我认为各个国家要树立世界眼光,顺应世界潮流,抓住机遇,努力发展自己。

在中国的和谐社会建设中,我认为建设者们也要处理好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坚持统筹兼顾,促进全面发展。

对于我们自身而言,更应该看清事物的普遍联系,要明白生活中的一个小细节也会影响我们的行为、性格乃至命运,抓住每个小细节,从微小处出发,努力发展更好的自己。

2、辩证唯物主义在坚持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的同时,又承认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我认识到人们在实际活动中要达到预想目标,就一定要是自己的内心想法符合事物发展规律,但也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虽然事物的规律是客观的,但是并不代表我们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我们应该尽量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到认识规律、改造规律、认识规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