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中评述能力的培养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中评述能力的培养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中评述能力的培养
在美术新课程“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教学活动中,我们不得不去面对一个问题——学生参与“欣赏”,但他们学会评述了吗?这个问题的实质是学生的评述能力是否得到了培养。

长期以来,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中似乎都留有一个固定的课堂模式,即老师以课本为主导将中外美术作品,包括绘画,建筑,雕塑等美术作品介绍给学生,以期望达到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及审美情趣。

这样的课学生参与率低,教学方法单一,对于处于小学阶段的孩子而言难免过于枯燥乏味,课堂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课后学生没欲望探究,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又抛到了九霄云外。

我们需要找到一些行之有效的美术欣赏课学习方法,学会评述便是重中之重。

很多老师都觉得不解,为什么我课下努力搜集素材资料,在课堂上讲到口干舌燥,结果教学效果很不理想?甚至很多老师和学生都害怕上美術欣赏课!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1.教学方法单一。

在美术欣赏评述课堂上,一般都以教师讲述为主,学生的任务就是听,这样的课堂氛围要么冷清要么混乱,调动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述的知识远离他们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使他们无法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小学生的注意集中力不会超过20分钟,一节乏味的“美术史知识课”下来,效果可想而知。

2.学生受以往经验影响,不积极收集资料。

我通过观察发现,在美术教学中,学生很喜欢上美术课,但比较感兴趣的是绘画课或者是手工课,对美术知识、欣赏、评述缺乏兴趣,课前布置让他们收集资料,往往只有个别孩子完成,其中还有很多是父母帮助搜集。

造成这方面的原因很多,例如是受以往经验影响,觉得美术欣赏课没有趣,没有主动搜集资料的动力。

3.教师与学生对欣赏的程序、要领、问题、方法缺乏了解。

在美术欣赏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感到最头疼的问题就是对一幅作品不知从哪欣赏,没有欣赏程序、没有欣赏要领、提不出问题、没有欣赏方法,这就使教师和学生不能很好掌控欣赏评述课,深浅难以掌握。

掌握学习方法是能力生成的关键,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美术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有关联的表述:“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

这里明确地提出欣赏和评述的教学导向要在学习方法方面下功夫。

第一步,学会观察。

苏联教育家马申斯基认为:没有观察就没有明确的观念。

人们的认识首先是通过感官而获得,观察是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尤其是美术,它是一门视觉艺术,许多的感觉体会都是通过观察而获得的。

通过观察,先让学生先明确作品内容,即这件作品包括哪些形象,是动物、植物、还是人物?从整体上对作品有个把握。

观察并不是一味的欣赏,适当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动动手,可以临摹一下。

俗话说“眼高才能手高。

”只有让学生亲自在观察中尝试美术的创作,才能更好地了解作品,从中获得美的体验。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再稍加引导,学生即可容易掌握。

第二步,学会分析。

分析是更进一步的欣赏,是鉴赏美术的关键步骤。

以往的分析大致从形、色、构图等方面直接分析。

我们可以采用改变作品原貌,如可以将画面分解,改变原有位置,分析原作品构图的合理性,或者改变大小、色彩等方面的因素进行比较分析。

通过对作品的分析过程的体验,运用谈话、提问、讨论等方法得出结论,并结合教师在多媒体的教学,学生对作品会产生更浓厚的兴趣,课堂会更生动有趣。

第三步,学会解释。

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不论是原有作品中好与不好的地方,都要充分的阐述理由,要多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

通过分析阶段的比较,学生会加深对各种概念的理解,同时逐步掌握分析的方法,而解释阶段通过阐述理由与辨说,既可以巩固相关的知识,又可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第四步,学会评述。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对同一审美对象,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心境,不同的经历、学识和情感个性,就会有不同的审美意味和不同的理解。

教师要注意引导和鼓励,不要为学生代劳。

语言表达能力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对作品的描述与思想的表达,学生只会讲“我喜欢”、“我觉得它非常美”这些句子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讲出自己独特的认识和情感。

要让学生做到用词恰当、语言丰富、评述准确生动是非常难的,教师必须在平时的美术评论活动中应有目的地培养这种能力。

刚开始,当学生评述一个作品时,往往只会用“画得很美”等一些简单句子来回答,这时候,教师就循循善诱“美在哪里?可不可以从构图、人物形象塑造,从色彩、线条或者主题上来评述。

”经过启发,大家根据欣赏的内容,挑选老师口头提供的词汇,构图可用“合理、严谨”等词;色彩评述可选用黑板上的词汇:对比强烈,和谐统一,明亮清新等;人物形象塑造用讨论法来用词,比如:个性鲜明,有血有肉,灵动有力等。

久而久之,学生积累的词汇就会越来越多,词汇就会用得更加灵活、贴切,评论的水平也会越来越高,兴趣也会越来越浓。

在欣赏评述课中,我们要创造情境,鼓励孩子大胆发言,各抒己见,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和欣赏能力,我们要做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充分的发掘学生审美能力和对美术作品的感受。

我越来越觉得做为一名美术教师应加强自身的
美学素质修养,重视对学生的评述能力的培养,积极为学生营造一片艺术天地来增强其审美感知能力和审美评述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