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儿童保健学答案

儿童保健学答案

一、儿童年龄分期,胎儿至18周岁,分哪7个阶段?胎儿期、新生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及青春期。

二、胎儿期是指:自卵子与精子结合至胎儿娩出。

三、新生儿期是指: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至未满28日。

四、婴儿期是指:自出生到不满1周岁。

(0岁组)五、幼儿期是指:从1岁至不满3岁。

(1-2岁组)六、学龄前期是指:3-6岁。

(3-5岁组)七、学龄期是指:6-12岁(6-11岁组)八、青春期是指:从儿童时期过度到成年人的一个发育阶段。

女童比男童早2年;青春期为(9-12岁起到17-18岁)男童为(11-13岁起到19-21岁);青春前期2-3年;青春中期2-4年;青春后期3年。

九、儿童体格生长是指:儿童身体各器官和系统的长大和形态变化。

发育是指:细胞、组织、器官功能的分化与成熟。

十、体格生长的一般规律是:1.生长的连续性和阶段性2.身体各部分长度比例岁年龄而不同3.各器官发育不平衡性4生长的个体差异十一、身长和体重在生后第(1)年增长最快,至1岁时体重是出生体重的(3)倍,身长是出生身长的(1.5)倍。

是生后的第一个生长高峰;第二个高峰是(青春期)。

十二、婴儿头部高度占身高的(1/4),成人头高占身高的(1/8)。

十三、儿童的(神经)系统发育较早,脑的发育在出生头(2)年最快,(5)岁时脑的大小和重量已经接近成人水平。

淋巴系统(出生后)生长迅速,到(青春期)达顶峰。

十四、生长发育的长期趋势是指:自19世纪后期,欧美学者即以观察到儿童的身长一代比一代高,性发育也较前提早。

十五、赶上生长:健康儿童的生长总是沿着自身特定的轨道前进,但受到疾病、激素缺乏、营养不良等因素影响时,可使儿童生长变慢偏离其自然生长轨道,导致生长落后。

一旦这些影响因素被去除后,将以超过同年龄儿童正常速度方式生长,并迅速调整到原有的生长轨道上来。

十六、体重是反映(营养状况)最常用的指标。

体重增长是(体格生长)的重要指标之一。

十七、生理性体重下降,大都在出生后(3-4)日降至最低点,以后回升,至(7-10)日回复到出生时体重,下降的体重不超过出生时体重的(7%-8%),早产儿体重恢复较迟。

十八、正常足月婴儿在生后头3个月,平均每月增加的体重约为1000-1200克,生后3个月体重约等于出生时体重的2倍;第二个3个月每月平均增加体重(500-600)克,第三个3个月每月平均增加体重(250-300)克,第四个3月,每月平均增加体重(200-250)克,至12个月龄时体重约等于出生体重的3倍。

十九、生后第2年体重增加(2-2.5)kg,平均每月体重增加200g,2岁时体重约为出生体重的4倍;2岁至青春期前体重年增长值约为2kg,青春期开始,年增长4-5kg,持续(2-3)年。

二十、3-12个月体重(kg)=(月龄+9)/21-6岁体重(kg)=年龄(岁)X2+87-12岁体重(kg)=【年龄(岁)x7-5】/2二十一、身长(高)是指头顶至足底的长度。

3岁以下儿童立为测量不准确,应该(仰卧位测量),称身长;3岁以后可立为测量,称身高。

立为与仰卧位测量值相差(1-2)cm。

二十二、出生时身长平均(50)cm;生后第1年身长增长最快。

二十三、出生第一个3个月,平均每月身长增加4cm,婴儿3月龄时身长可以达到约62cm;第二个3个月,平均每月增长2cm;后半年每月平均长1.0cm;1周岁达75cm。

二十四、第二年平均增加11-12cm,2周岁是身长约87cm;2岁以后直至青春前期平均每年增加7cm。

青春期,男性比女性晚2年。

男性1年身高平均增加9cm,女性平均增加8cm。

二十五、2-12岁身长(高)(cm)=年龄(岁)x7+77二十六、上部量:自头顶至(耻骨联合)的上缘。

主要反映脊柱的增长;下部量:自(耻骨联合的上缘)至脚底。

主要反映下肢的增长。

二十七、新生儿下部量比上部量短,前者占(40%),后者占(60%),中点在脐以上。

1岁时中点在脐下。

6岁时中点移至(脐)与(耻骨联合)之间。

12岁左右上下部量相等,中点在耻骨联合上。

二十八、坐高(顶臀长)是头顶到(坐骨结节)的长度,3岁以下仰卧位测量为顶臀长。

坐高增长代表头颅与脊柱的发育。

二十九、头围反映脑和(颅骨)的发育程度。

头部的发育最快为出生后头半年,新生儿头围平均为34cm,在头半年增加9cm,后半年增加3cm,至1周岁头围平均(46)cm。

第2年头围增长减慢,约增长2cm,2岁时头围约48cm;5岁约50cm,15岁时接近成人头围54-58cm.三十、如果出生时头围小于(32),3岁后头围小于(45),称为小头畸形,大脑发育不全时常偏小。

头围过大时应注意有无脑积水。

三十一、出生时胸廓呈圆筒状、胸围32cm,比头围小1-2cm;随着年龄增长,胸廓的横径增加快。

三十二、至(1)岁左右胸围约等于头围。

三十三、(1)岁至青春前期胸围应大于头围,其差数(cm)约等于儿童的岁数。

三十四、婴儿呼吸以(腹)式为主。

三十五、测量腹围时应使受测者取仰卧位,以(脐部)为中心,绕腹1周。

三十六、在无条件测量儿童体重和身高的情况下,上臂围可以用来评估5岁以下儿童的营养状况:>13.5cm为营养良好;12.5-13.5cm为营养中等;<12.5cm为营养不良。

三十七、体重测量方法:(每次测量体重前需校正体重计零点)测量前均应检查磅秤的零点。

体重应在空腹、排大小便、裸体或穿背心短裤的情况下进行,冬季注意保持室内温暖。

如果衣服不能脱成单衣单裤,侧应该设法扣除衣服重量。

称体重时,婴儿可卧位,1-3岁可坐位,3岁以上可站位,两手自然下垂。

小婴儿最好用载重15kg盘式杠杆秤测量,置婴儿卧于秤盘中央称重,误差不超过10g。

儿童用载重50kg杠杆秤测量,误差不超过50g。

7岁以上用磅秤,最大载重100kg,误差不超过100g。

称重时应先熟悉磅秤的读数砝码、游锤或秤锤,将它放置在与儿童年龄相当的体重附近。

秤儿童时迅速调整游锤至杠杆正中水平,所示读数记录以千克(kg)为单位,至小数点后两位数。

三十八、身长(高)测量方法:3岁以内儿童量卧位的身长,脱去帽、鞋、袜,穿单衣仰卧于量床底板中线上。

助手将头扶正,头顶接触头板,儿童面向上。

测量者位于儿童右侧,左手握双膝,使腿伸直,右手移动足板使其接触两侧足跟。

如果刻度在量床双侧,则应注意量床两侧的读数应该一致。

然后读刻度,误差不超过0.1cm。

3岁以上儿童量身高时,要取立正姿势,两眼直视前方,胸部稍挺起,腹部微后收,两臂自然下垂,手指并拢,脚跟靠拢,脚尖分开约60度,脚跟、臀部和两肩甲间几个点同时靠着立柱,头部保持正直位置,然后测量是否正确,然后读立柱上数字,误差不超过0.1厘米。

三十九、坐高测量3岁以下量顶-臀长,即为坐高。

取卧位测量,测者左手提起儿童下肢,膝关节弯曲,同时使骶骨紧贴底板,大腿与底板垂直,移动底板,使其压紧臀部,读刻度,误差不超过0.1厘米。

3岁以上量坐高取坐位,注意坐櫈高度是否合适。

坐时两大腿伸直面与躯干成直角而与地面平行。

头与肩部的位置与量身高的要求相同。

四十、胸围测量方法:3岁以下取卧位,3岁以上取立位,测量时被测者处于两手自然平放或下垂,两眼平视。

测量者立于前方或右方。

用左手拇指将软尺零点固定于被测者胸前乳头下缘,右手将软尺经右侧绕背部以两肩胛下角下缘为准,经左侧面回至零点,取平静呼吸气时的读数,误差不超过0.1厘米。

四十一、头围测量方法取坐位或立为。

测量者立于被测者之前或右方,用软尺从头部右侧眉弓上缘经枕骨粗隆,从左侧眉弓上缘回至零点,读出头围数值,误差不超过0.1厘米。

量时软尺应紧贴皮肤,左右对称。

勿把辫子和女孩头上的蝴蝶结压在软尺下,影响读数。

所用软尺要正确,有0.1厘米的刻度,测量前要检查软尺刻度是否正确,软尺测量数十次后要在检查刻度是否因反复牵引或汗水浸湿而影响正确性。

四十二、上臂围测量取立为、坐位或仰卧位,被测者两手自然平放或下垂。

取左上臂自肩缝至鹰嘴连线的中点为测量点。

以软尺绕该点水平的上臂一周,轻轻接触皮肤,进行测量,读数误差不超过0.1厘米。

四十三、皮脂(褶)厚度测量腹壁皮下脂肪:取平脐处锁骨中线部位的腹壁,测量时皮褶方向与躯干长轴平行。

背部皮下脂肪:取左肩胛骨下角稍偏外侧处,量时皮褶自下侧向上中方向,与脊柱成45度角。

上臂内侧皮下脂肪:取肩峰与鹰嘴连线中点水平,皮褶方向与上臂长平行。

不论在哪个部位测量皮下脂肪厚度,测量者常用左手拇指与示指,在测量部位捏起皮肤和皮下脂肪,捏时两指的距离为3厘米,右手提量具。

量具的钳板大小应为0.6厘米x1.5厘米。

若使用带有弹簧的量具,弹簧的牵力应保持恒定,约为15g/cm2 。

测量时误差不超过0.5mm。

四十四、在颅骨发育过程中,除头围外,尚需根据(前后囟门关闭)及骨缝闭合时间来衡量颅骨的骨化程度。

四十五、前囟门为由(额骨)和(顶骨)形成的菱形间隙,出生时斜径为(1.5-2)厘米,前囟门大小个体差异大,其范围为0.6-3.6厘米。

(6)个月以后逐渐缩小,一般至生后(12-18)个月闭合,个别儿童可推迟至(2岁)左右。

四十六、后囟门由(顶骨)和(枕骨)的骨缝构成,呈三角形,在出生时或出生后(2-3)个月内闭合。

四十七、囟门早闭见于头小畸形,囟门迟闭要区别(佝偻病)、(脑积水)、(克汀病);前囟门饱满见于(颅内压增高),囟门凹陷见于(严重脱水)及(营养不良)。

四十八、脊柱的增长代表扁骨的发育,出生后(1)岁内增长特别快。

新生儿出生时脊柱是直的,至(3)个月能抬头时,脊柱出现第一个弯曲,颈部脊柱前凸;至(6)个月会坐,出现第二个弯曲,胸部脊柱后凸;到儿童(1)岁能行走时,出现第三个弯曲,腰部脊柱前凸,这样就形成脊柱的自然弯曲,这种脊柱的自然弯曲至6-7岁才为韧带所固定。

青春后期的脊柱增长主要是椎间垫的持续形成。

四十九、6-8岁前腕部骨化中心数约为“年龄(岁)+1”,(甲状腺素)、(生长激素)、(雄激素)均明显加速骨的发育,如果这些内分泌激素不足,即可出现骨龄延迟。

五十、乳牙共(20)个,乳牙萌出的早的(4)个月开始出牙,迟的可到(10-12)个月。

2岁以内儿童乳牙总数约是月龄减4-6,(2岁半)乳牙出齐。

6岁以后乳牙开始脱落换恒牙,先出第一磨牙,(12)岁以后出第二磨牙,17岁以后出第三磨牙(智齿),恒牙共(32)个,一般于20-30岁时出齐。

五十一、性早熟是指女孩在8岁以前,男孩在10岁以前出现性生长。

男孩到13岁半睾丸无改变,或性征开始发育后4年还不成熟,应考虑青春期发育延迟。

五十二、体格生长评价方法:标准差法、百分位法、中为数法、标准差离差法、曲线图法、指数法和骨龄评价。

五十三、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长(高)(m)]2。

五十四、身高胸围指数=[胸围(cm)/身高(cm)]X10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