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
第一至三单元语文试题
班级姓名得分
一、用正楷字体书写下面的文字 (5分)
生活于道德境界的人是贤人,生活于天地境界的人是圣人。
哲学教人以怎样成为圣人的方法。
我在第一章中指出,成为圣人就是达到人作为人的最高成就。
这是哲学的崇高任务。
二、基础知识及运用(22分)
1.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4分)
辉映()开辟()酝酿()苛()刻
2.根据注音写出汉字(4分)
3.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2分)
A、茶洞山岨黄麂暧昧
B、敏捷怜悯羞惭竖笛
C、俨然慷慨怜悯攀引
D、屯戍篁竹起卸残忍
前来致谢,请在家等候。
C、学生会经过调查研究,写出了一份调查报告,提出了不少改进
食堂服务质量的意见,并责成学校领导研究落实。
D、这种陈词滥调的报告恐怕是没有人愿意洗耳恭听。
4.解释下列词语:(10分)
(1)美不胜收:
(2)价值连城:
(3)叹为观止:
(4)锲而不舍:
(5)暧昧:
5.下面句子中没有运用比喻手法的句子是()(2分)
A、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远近有了小小差异。
B、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
C、爷爷到溪中央便很快乐的唱起来,哑哑的声音同竹管声振荡在寂静空气里,溪中仿佛也热闹了一些。
D、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
三、阅读理解( 33分)
(一)阅读下面文字,回答文后问题(23分)
荔枝呈心脏形、卵圆形或圆形,通常蒂部大,顶端稍小。
蒂部周围微微突起,称为果肩;有的一边高,一边低。
顶端叫果顶,浑圆
或尖圆。
两侧从果顶到蒂部有一条沟,叫做缝合线,显隐随品种而不同。
旧记载中还有一些希奇的品种,如细长如指形的“龙牙”、圆小如珠的“珍珠”,因为缺少经济价值,现在已经绝种了。
……
荔枝的肉大多数白色半透明,说宽“莹白如冰雪”,完全正确。
有的则微带黄色。
从植物学的观点看,它不是果肉,而是种子外面的一层膜发育而成的,应称做假果皮。
真正的果肉倒是前面说的连同果壳扔掉的那一层膜。
荔枝肉的细胞壁特别薄,所以入口一般都不留渣滓。
味道微酸,适宜于生食。
有的纯甜。
早熟品种则酸味较强。
荔枝晒或烘干,肉就变成红褐色,完全失去洁白的面貌。
荔枝不耐贮藏,正如白居易说的:“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现经研究证实,温度保持在1o C至5o C,可储藏30天左右。
还应进一步设法延长储藏期,以利于长途运输。
因为荔枝不耐储藏,古代宫廷想吃荔枝,就要派人兼程飞骑从南方远送长安或洛阳,给人民造成许多许多痛苦。
唐明皇为了宠幸杨贵妃,就干过这样的事。
唐代杜牧诗云:“……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就是对这件事的嘲讽。
荔枝的核就是种子,长圆形,表面光滑,宗褐色,少数品种为绿色。
优良的荔枝,种子发育不全,形状很小,有似丁香,也叫焦核。
现在海南岛有无核荔枝,核就更加退化了。
……
荔枝是亚热带果树,性喜爱温暖,成都、福州是它生长的北限。
汉武帝曾筑扶荔宫,把荔枝移植到长安,没有栽活,迁怒于养护的人,竟然对他们施以极刑。
宋徽宗时,福建“以结实者置瓦其瓦器中,航海至阙下,移植宣和殿”。
徽宗写诗吹嘘说:“密移造化出闽山,禁御新栽荔枝丹。
”实际上不过当年成熟一次而已。
明代文徵明有《新荔篇》诗,说常熟顾氏种活了几株,“仙人本是海山姿,从此江乡亦萌孽”。
但究竟活了多少年,并无下文。
现在科学发达,使荔枝北移,将来也许不是完全不可能的事。
1.(1)“果形”一段是按怎样的顺序组织说明内容的?(4分)
(2)这种说明顺序是通过哪些词语表现出来的?(4分)
2.“贮藏”是运输问题,而果肉和果核是生态问题,“荔枝不耐贮藏”一节放在果肉和果核两节之间,是否破坏了由表及里的说明顺序?(6分)
3.在写荔枝“不耐贮藏”和“移植”时,引入唐明皇、汉武帝的事,目的何在?(6分)
4.将末段“但究竟活了多少年,并无下文”删去,“将来也许
不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改为“将来是完全可能的事”,你以为怎样?(3分)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
黄昏来时,翠翠坐在家中屋后白塔下,看天空被夕阳供成桃花色的薄云。
十四中寨逢场,城中生意人过中寨收买山货的很多,过渡人也特别多。
祖父在溪中渡船上,忙个不息。
天已快夜,别的雀子似乎都休息了,只有杜鹃叫个不息。
石头泥土为白日晒了一整天,草木为白日晒了一整天,到这时节各放散出一种热气。
空气中有泥土气味,有草木气味,还有各种甲虫类气味。
翠翠看着天上的红云,听着渡口飘来乡生意人的杂乱声音,心中有些薄薄的凄凉。
黄昏照样的温柔、美丽和平静。
但一个人若体念或追究到这个当前一切时,也就照样的在这黄昏中会有点儿薄薄的凄凉。
于是,这日子成为痛苦的东西了。
翠翠在成熟中的生命,觉得好像缺少了什么。
好像眼见到这个日子过去了,想要在一件新的人事上攀住它,但不成。
好像生活太平凡了,忍受不住。
于是胡思乱想:
“我想坐船下桃源县过洞庭湖,让爷爷满城打锣去叫我,点了灯笼火把去找我。
”
1.黄昏到来,边城温柔、美丽、平静,翠翠心中却凄凉、痛苦,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2分)
A.杜鹃叫个不息,啼叫令人悲愁
B.热气蒸人,各种气味令人烦闷
C.生意人杂乱声音,使人心里烦乱
D.生活太平凡,不能在一件新的人事上攀住,内心骚动不安的爱情无法表达。
2.在寂寞难耐之下,翠翠想离家出走,表现了怎样的心态?(4分)答:。
3.节选文字在刻画人物心理时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4分)答:
四、应用文(10分)
2009级数控专业的张红同学9月12日在学校操场捡到一个黑色钱包,内有80元钱,一张餐卡和一张银行卡,她写了一则招领启事贴在学校门口,希望找到失主。
请指出这则招领启事及内容的5处错误并改正。
我9月12日在学校操场捡到一个黑色钱包,镀金拉链的,内有80元钱、一张餐卡、一张银行卡,希望失主看到启事后,速到我这里认领。
此致
敬礼
2011年9月13日
张红
(1)
(2)
(3)
(4)
(5)
五、作文:(30分)
请以“成长”为话题,自拟题目,文体不限,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
附:参考答案
二、1. 映(yìng)辟(pì)酝酿(niàng)苛(kē)
2. 禄璀渎伦
3.A
4. (1)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很多,一时看不过来。
(2)价值连城:形容物品十分贵重。
(3)叹为观止: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好到了极点。
(4)锲而不舍: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弃。
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5)暧昧:指(行为)不光明,不可告人。
5.C
三、(一)1、(1)一般到特殊的说明顺序;(2)“通常”“还有一些”
2、荔枝不耐贮藏,主要与荔枝肉有关系,所以把这一自然段紧接在介绍荔枝肉的后面。
如果把这一节移到介绍荔枝核的后面,行文就不如现在的安排自然。
3、充实文章内容,丰富相关的知识,使文字生动活泼,增强文章的文学韵味,引起读者兴趣,寓科技知识于文学写作之中。
4、删去转折句,将否定句改为肯定句,这就使文意变为荔枝可以南移,与段首“成都、福州是它生长的北限”相矛盾。
(二)1.D
2.青春萌动,受不了“太平凡”的生活,想攀住新的人和事。
3.对比,衬托
四、
1.无标题,应在首行居中写上“招领启事”;
2.钱包样式及物品数量不应写明,以防冒
领;
3.认领地点及联系方式不明确,应具体;
4.删去“此致”、“此致”;
5.时间应与署名位置对调。
(珙职校王泽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