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陈国宁《学前心理学》第5章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陈国宁《学前心理学》第5章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 首先,儿童必须记住某个声音所代表的语义,才能理 解语词。
◈ 其次,在语言交际过程中,在听别人说完一句话之前, 要把这句话前面那部分暂时记住,才能和后面所说的 词联系起来理解;自己说完一句话或一段话时,也要 把自己说过的词或句暂时记住,才能做到说话前后连 贯。
(四)记忆与儿童情感、意志的发展
◈ 记忆丰富幼儿的情感。通过记忆,儿童对经验有关的 事情发生一定的情感体验,儿童的情感从而丰富起来。
◈ “干扰说”理论认为,在众多导致遗忘的因素中,“干 扰”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种。一旦排除干扰,记忆便能恢 复。干扰记忆效果的因素很多,主要有:
学习材料之间的干扰 疲劳和紧张情绪的干扰
(一)排除影响学习材料之间的干扰
◈ 去习惯化——个体对某种刺激习惯后,又出现新的刺 激,这时个体又恢复了反射行为,表明个体能将新刺 激和旧刺激加以区别。这种恢复了对新事件兴趣的现 象叫“去习惯化”。
◈ 2.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的建立,可以作为记忆的另一种指标,对条件 刺激做出条件性反应,表明再认的存在。
话梅
◈ 3.重学记忆
当儿童学习了一种知识或技能以后,经过一段记忆消逝 的时间,重新用同样的方法学习,第二次学习所需要的 时间或次数,比第一次学习要少些。
◈ 长时记忆开始发生(1-3个月) ◈ 长时记忆有很大发展(3-6个月)
(三)生后第二个半年记忆发展的特点
◈ 再现的潜伏期明显延长 ◈ 开始出现工作记忆
二、1-3岁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
(一)再认的内容和性质发生变化 (二)符号表象记忆产生 ◈ 1岁以后,由于语言的发展,儿童得以用符号进行表征, 从而产生了符号表象记忆。
◈ 所谓“质”的变化,是由于每个人原有的知识经验不 同,加工、组织经验的方式不同,因而回忆出来的内 容会发生多种形式的变化:有的内容变得简略、概括 了,不重要的细节消失了;有的内容变得更加完整、 合理;而有的内容却变得更加具体或更为夸张和突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根据遗忘规律科学地组织复习
(一)什么是遗忘
◈ 遗忘——是指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和回忆,或者 再认或回忆时发生错误。
3.1415926535897932384626 山巅一寺一壶酒,尔乐苦煞吾,把酒吃, 酒杀尔,杀不死,乐而乐
第三节 各年龄阶段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
一、1岁前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
(一)新生儿记忆的特点
◈ 新生儿的记忆主要是短时记忆,表现为对刺激的习惯化 和最初的条件反射。 (二)生后头半年记忆发展的特点
◈ 1岁半以后,第二信号系统在记忆中逐渐起主导作用, 表现为儿童能够迅速积累大量词汇,记忆的潜伏期也延 长了。
(四)出现初步的回忆
◈ 1岁左右儿童能够回忆几天或十几天前的事情,2岁左 右可以保持几个星期,3岁以后能够达到几个月或更 长时间。(替成人找东西)
◈ 延迟模仿
三、3-6岁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
◈ 记忆恢复有两种形式:再认和回忆(再现)。 ◈ 再认,是指识记过的事物重现出现时,感到熟悉,确
知是以前感知过或经历过的。
◈ 回忆,是指识记过的事物并没有再次出现,由于其他 事物的影响而使这些事物在头脑中呈现出来的过程。
二、记忆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 我们在提到学前儿童心理各方面的发展时,都可以看 到经验在其中的作用,而个人经验的积累,要依靠记 忆。记忆有助于其他心理过程和心理活动的发展。
(一)记忆与知觉的发展
◈ 记忆是在知觉的基础上进行的,知觉的发展又离不开 记忆。
◈ 知觉中包括着经验的作用。如:婴儿听见母亲的声音 就安静下来或活跃起来,这种队母亲声音的知觉,已 经和经验发生了联系,而它之所以能够和过去经验相 联系,依靠的是记忆。
(二)记忆与想象、思维的发展
◈ 儿童之所以能对知觉到的材料进行想象和思维,依靠 的就是记忆。
◈ 能再认不能回忆,叫不完全遗忘 ◈ 不能再认也不能回忆,叫完全遗忘 ◈ 一时不能再认或回忆,叫临时性遗忘 ◈ 永远不能再认或回忆,叫永久性遗忘
(二)遗忘的规律
◈ 要保持得好,就要减少或防止遗忘。保持和遗忘是有 其客观规律的。
◈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最早 研究了遗忘的发展进程。他 用无意义音节(由若干音节 字母组成、能够读出、但无 内容意义即不是词的音节) 作记忆材料,用节省法计算 保持和遗忘的数量。
(一)什么是保持
识记
保持
恢复
◈ 保持——已获得的知识经验在头脑中储存和巩固的过 程,也就是把感知过的事物、练习过的动作、体验过 的情绪情感、思考过的问题等,以一定的形式在头脑 中储存和巩固的过程。
(二)保持是一个动态过程
◈ 在保持阶段,头脑中存储的知识经验会发生“量”和 “质”两个大方面的变化。
◈ 就“量”的变化而言,保持的数量随时间的推移而逐 渐下降,最显著的表现就是遗忘。
(二)记忆发生的时间
◈ 由于研究者采用的指标不同,判定记忆发生的时间也稍 有区别。但是,不论用何种方法或指标进行研究,都可 以肯定:新生儿期已经出现了记忆。
在“听觉”部分曾谈到,有研究发现,把记录母亲的心 脏跳动的声音放给儿童听,儿童会停止哭泣。研究者的 解释说,这是因为儿童感到他们又回到了熟悉的胎内环 境里。由此认为,胎儿已经有了听觉记忆。
(一)无意记忆占优势,有意记忆逐渐发展 无意记忆 & 有意记忆
(二)记忆的理解和组织程度逐渐提高 机械记忆 & 意义记忆
(三)形象记忆占优势,语词记忆逐渐发展 形象记忆 & 语词记忆
(四)幼儿记忆的意识形态和记忆方法逐渐发展
第四节 记忆的保持和遗忘规律在学前儿童活动中的应用
一、记忆的保持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
和记忆中原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的记忆。
(四)记忆内容的变化
◈ 从记忆的内容看,记忆可以分为运动记忆、情绪记忆、 形象记忆和语言记忆。
◈ 运动记忆(出生后2周左右) ◈ 情绪记忆(6个月左右) ◈ 形象记忆(6-12个月左右) ◈ 语词记忆(1岁左右)
1、运动记忆
运动记忆是指识记内容为人的运动或动作的记忆。一 切生活习惯上的技能、体育运动或其他活动中的动 作,都是依靠运动记忆来掌握的。(生后2周)
◈ 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根据复习时间分配不同,复习分为两种:集中复习和分散 复习。
集中复习:连续进行的复习。 分散复习:复习之间间隔一定时间的复习。 集中复习即刻效果要好,但若想记忆保持时间长且稳定,
分散复习更值得提倡。
◈ 利用记忆恢复的规律
一般说来,记忆的内容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少,但有时刚学完 后不能回忆的东西,经过一段时间又会在记忆中再现出来。
从儿童这几种记忆发生发展的顺序来看,最早出现的 是运动记忆(出生后2周左右),然后是情绪记忆(6 个月左右),再后是形象记忆(6~12个月左右), 最晚出现的是语词记忆(1岁左右)。
儿童这几种记忆的发展,并不是用一种记忆简单代替 另一种记忆,而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相互作用的过程。
三、记忆策略的形成
◈ 反复背诵或自我复述 ◈ 使记忆材料系统化 ◈ 间接的意义识记
右出现回忆。在整个学前期,回忆都落后于再认。
◈ 回忆和再认的差别,是由于其活动机制的不同。再认 依赖的是感知,回忆依靠的是表象。
(三)记忆容量的增加
◈ 随着年龄增长,儿童记忆中所保留的信息容量逐渐增加。
◈ 记忆广度,是指在单位时间内能够记忆的材料的数量。 ◈ 记忆范围,是指记忆材料的种类,内容的丰富程度。 ◈ 工作记忆,是指在短时记忆过程中,把新输入的信息
◈ 儿童的意志行动也离不开记忆。意志是有目的的行动, 熊东过程中必须始终记住行动目标。
◈ 幼小儿童为什么不能很好地坚持完成任务???
第二节 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趋势
一、记忆的发生
(一)记忆发生的指标
◈ 1.习惯化 当婴儿注意一个对象时,他的心率会放慢且会将头转向 刺激源,但当同一个刺激持续呈现的时候,婴儿的心率 就会逐渐恢复到原来的水平,或将头转开,这个过程叫 习惯化。
苹果
(三)短时记忆出现重要变化
◈ 10个月的婴儿已经出现短时记忆。 ◈ 1岁半以后,短时记忆保持的时间有缩短的趋势。
◈ 研究者对这种现象的解释是:1岁半时语言发展的转折期,语言 的急剧发展影响了短时记忆的发展。语言的发展使得第二信号 系统的记忆得以产生,它干扰了原有的记忆机制——第一信号 系统的记忆机制,而第二信号系统的机制又没有成熟,不足以 完成记忆任务。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您体验过喜怒哀乐吧 您学习过公式定理吧 您背诵过外语单词吧 您曾经游历过许多处名胜古迹吧 您曾经听到过许多首流行歌曲吧 您曾经思考过许多种疑难问题吧 虽然,有些事已经过去了,但是,有时候它们 会浮现在您的脑海里。
印第安人的文字如何写? “空中飞碟”什么形状? 喜马拉雅山的雪人什么模样? 原始大森林中的道路怎么走? 您一定无法确切回答。原因很简单,就是您 没有亲自看过、亲自干过、亲自“经验”过。
◈ 新生儿记忆的表现
• 比如,母亲喂孩子时往往先把他抱成某种姿势, 然后再开始喂。不用多久(10天左右),儿童便 对这种喂奶的姿势形成了条件反射:每当被抱成 这种姿势时,奶头还未触及嘴唇就已开始了吸吮 动作。
• 这种情况表明,儿童已经“记住”了喂奶的“信 号”——姿势。
二、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趋势
儿童最早出现的是运动记忆。对喂奶姿势的条件反射 就是属于这种记忆。
动作记忆
2、情绪记忆
情绪记忆是对体验过的情绪或情感的记忆。 儿童喜爱什么,依恋什么,厌恶什么都是情绪记忆 的表现。 儿童的情绪记忆出现得也比较早。(6个月)
• 难忘初恋:不能释怀的情绪记忆
3、形象记忆
• 形象记忆是以感知过的事物的具体形象为内容的 记忆。(6-12个月)
• 幼儿的形象记忆是依靠表象进行的,其中起主要 作用的是视觉表象。
形象记忆
4、语词记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