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测试题一、积累运用。
(20分)1、下面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改正后用正楷字将整词语抄写在田字格中。
(2分)张惶失措穷愁缭倒因地治宜日簙西山2、给下面一段话加点字注音。
(2分)白竹园寺风景区青松翠竹,芳草鲜美,沟壑.纵横(),重峦叠嶂.(),真可谓“三春花满香如海,深冬冰雪秀翠竹”。
3、下面句子中的成语使用得不恰当的一项是()。
A.老妇人还没有满意,她要做一个名副其实....的坟堆。
B.做信客的,就得挑着一副生死与共....的重担,来回奔忙。
C.大致说来,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
D.这里没有棕树蛇的天敌,一旦它在夏威夷安家落户,该岛的鸟类将在劫难逃....。
4、请用一句话给下面这则新闻拟一个适当的标题。
(2分限20字以内)(襄樊教育信息网4月19日报道)4月17日上午,武汉科技大学分别授牌给襄樊一中、三中、四中、五中和襄阳一中,确定这5所学校为该大学的优质生源基地。
今后,武汉科技大学将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5校生源,在调剂专业时优先安排;在招收美术类、艺术类特长生和高水平运动员考生时,优先选录5校推荐的考生;并定期派专家、教授到5校为学生开展心理辅导、观念引导、素质拓展、学科培训等讲座。
5、仿写句子。
(2分)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
你珍惜成功吗6、名着阅读(2分)《《骆驼祥子》中的祥子在性格上前后有什么变化?①从农村刚来北京,祥子,经历了三起三落后,祥子变成了。
7、按要求默写句子。
(8分)①,铁马冰河入梦来。
②晴空一鹤排云上,。
③《使至塞上》诗人以比喻写出自己出使时飘零之境的句子是“,。
”④《三峡》中描绘夏日水势汹涌的句子“,。
”⑥新世纪的青少年,要发奋有为,报效祖国,绝不能“,。
”而被时代遗弃。
(请用汉乐府《长歌行》中的诗句填空)二、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10分)8、阅读下面的一则笑话,联系上下文,在横线上补上一句话,使前后连贯。
(2分)一日,公司老总来到公关部,阴沉着脸对老牛说:“我已经不止一次接到客户反映了,说你们部里有些人上班时间化妆,你这个主任怎么当的?”老总走后,女士们猜想必遭老牛一顿痛骂,不料老牛却说:“别听他的,大家应该化妆!”女士们一片欢呼。
老牛又补充道:“!”从此,公关部再无一人当从化妆了。
9、阳光中学开展“走上辩论台”综合性学习活动,八年级(1)班举行辩论赛,正方的观点是“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主要靠自律(自我约束)”,辩论时,双方唇枪舌剑,反方突然这样发问:“孙悟空不就被套了个紧箍咒?”(1)反方的观点是(2分)(2)假如你是活动的策划者你在活动之前会如何安排?(不少于三个步骤)(3)(3)假设你是正方,你将怎样得体有力地回击反方?(你还可以用哪些实例或名言警句反驳对方?)(3)三、阅读理解(40分)(一)阅读下面的《渡荆门送别》古诗文,完成题。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0.这首诗中间两联描绘舟过荆门时所见景色,其中第二联中的“随”“入”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
请简要分析“随”字好在何处。
(2)11.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二)阅读文言文《记承天寺夜游》,完成6-9题。
(10分)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2分)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相与..步于中庭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13、翻译句子。
(2分)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14、用课文原句或词语填空。
(2分)表明作者夜游原因的句子是,表明寻找张怀民原因的是,能概括作者夜游感觉的词语是。
15、全文只用了十来个字,先正面描写,后又用竹柏的倒影来衬托月光,写出了月光的特点,创造出宁静淡雅的美好意境。
从邀友赏月的情形看,苏轼并未完全消沉,这可看出他是一个的人。
(2分)16、对“闲人”该如何理解?(2分)(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12分)希腊时间2008年3月24日12时25分,最高女祭司、希腊女演员玛利亚·娜芙普利都在奥林匹亚赫拉神庙前,用凹面镜聚焦太阳光点燃奥运圣火。
自此直至8月8日,祥云火炬将在世界各地传递。
祥云火炬的外表设计引万众瞩目,却很少有人知道这火炬要经受狂风暴雨、低压缺氧、跌落冲击等重重考验,在它身上凝聚了众多的科技因素。
航天芯,也就是火炬的燃烧系统,包括燃料供应系统(燃料瓶、稳压装置和回热装置)和燃烧器两大部分。
燃料供应系统的主要构成部件是燃料瓶和稳压装置,燃料瓶非常耐压(达14兆帕),一瓶燃料需要保证燃烧15分钟以上。
为了既能保证和火炬外壳的匹配,又能满足燃烧时间,燃料瓶只能做得又细又长。
火炬燃料用的是99%以上纯度的丙烷。
采用丙烷燃料是为了能在火炬传递路线范围内,满足环境温度的要求;再者,丙烷燃烧后火焰是橙色,具有较好的可视性。
火炬的燃烧需要稳定的流量,稳压装置能提供稳定压力、稳定流量的燃料。
将火炬开关设计到稳压装置上,还能少了一个零件。
稳压装置共有三个功能:第一是减压;第二是稳压;第三就是在意外跌落的情况下,还能确保火炬继续燃烧,不会发生危险。
为了延长燃烧时间,火炬还设计了回热装置。
燃料出来后不是直接进燃烧室,而是通过回热系统给燃料瓶进行加热,减缓温度降低的速度,满足燃烧时间。
回热管保留热量,让管内的气体温度也升高,利于燃烧。
双火焰是燃烧器的一个核心设计。
燃料经过回热之后,分两路,一路进入预燃室,一路进入主燃室,基本上...按1:2的比例进行分配。
预燃室中燃料和空气混合后再燃烧,掺混得比较好,火焰温度比较高,形状短,是蓝色的。
而主燃室的燃料没有经过预混,燃料喷出后和空气混合,先扩散再燃烧,火焰温度稍低些,呈不透明的橙色,火焰高度高于25厘米。
预燃室相当于一个稳定的火源,保证它始终不灭,即使外面的主燃室火焰熄灭,它会马上把主火焰点燃。
这样的设计,一是喷出燃料比较均匀,是球形的火焰;二是喷出来的燃料能与空气掺混的比较均匀,燃烧比较充分,烟就会小,有利于观赏性和环保。
5月7日,在中国火炬传递手的努力下,祥云火炬顺利登顶珠穆朗玛峰,光耀五洲。
17、本文说明对象是,主要介绍它的。
(2分)18、在设计上如何确保火炬在传递过程中火焰始终不灭?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其中四点即可。
(4分)19、选文划线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20、文中最后一段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3分)(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14分)母亲的鞋架夜深了,下了整整一天的秋雨还在淅淅沥沥地敲打着楼外的玻璃窗,发出滴滴答答的响声,母亲从我的记忆深处蹑手蹑脚地走出她的小房……随着职务的提升,不仅工作忙碌,应酬也多了起来,我回家再无规律。
妻子渐渐习惯了,我每每回家太晚,她抱怨几句便不再理睬我。
一次深夜回家,看到母亲在她的房门口,显然是在等我。
我带着责备地说她:“娘,不用惦记我。
您这么大年纪了,该多休息。
”母亲结巴着说:“娘知道,娘担心你……”那以后,再没有看到母亲等在房门口。
母亲只有我这么一个儿子,因为父亲早亡,我结婚后,母亲便跟着我和妻子同住。
只有小学文化的母亲,牵挂着我爱着我,却最大限度地给我飞翔的自由。
这一天,夜里回到家门口时,屋里传来了清脆的钟声---是大厅墙上老式挂钟报时的声音。
抬手看看表,12点。
“她们应该都睡了吧。
”我想着,轻手轻脚地开门关门,脱鞋进房间……第二天吃早饭时,母亲突然对我说:“你昨天晚上怎么回来那么晚?都12点了吧?这样不好……”我一下愣住了,不知道母亲怎么会这么清楚。
我边往母亲的碗里夹菜,一边敷衍着:“娘,我知道了。
”以后,每次我回家晚了,第二天母亲总会大概地说出我回家的时间,但不再多说什么。
我知道---母亲是在提醒我别回家太晚,提醒我不能对家过于疏淡。
而我心头的疑问也越来越大:我每次晚归,母亲是怎么知道的呢?母亲在她43岁那年,因为一场意外,双眼失明,此后便一直生活在无光的世界。
那晚,我又是临近12点才回到家中。
因为酒喝的太多,我没有回房间睡觉,悄悄地去了阳台,想吹吹风,清醒一下。
站了一会,大厅又传来报时的钟声,十二下,清脆而有节奏感,我开始踱回房间。
刚到门口,我呆住了,在月光下,母亲正俯身在鞋架前,摸索着鞋架上的一双双鞋---她拿起一双放到鼻子前闻一闻,然后放回去,再拿起另一双……直到闻到我的鞋后,才放好鞋,直起身,转回她的房间。
原来,母亲每天都是等待我的回来,为了不影响我和妻子,她总是凭借鞋架上有没有我的鞋来判断我是否回到家中,总是数着挂钟的钟声来确定时间。
而她判断我的鞋子的方法竟然是依靠鼻子闻。
我的泪水悄然滑出眼眶。
我已经习惯以事业忙碌为借口疏淡了对母亲的关心,但母亲却像从前一样时刻牵挂着我。
一万个儿子的心能不能抵得上一位母亲的心呢?那以后,我努力拒绝一些应酬,总是尽量早回家。
因为我知道,家中有母亲在牵挂着我。
母亲是63岁时病逝的,她去世后,我依然保持着早回家的习惯。
我总感觉,那清朗的月光是母亲留下的目光,每夜都在凝视着我。
又是深夜,下了整整一天的秋雨还在淅淅沥沥地敲打着楼外的玻璃窗,发出滴滴答答的响声。
母亲从我的记忆深处蹑手蹑脚地走出她的小房,走到鞋架前,弯下腰来……21、“我呆住了,在月光下,母亲正俯身在鞋架前,摸索着鞋架上的一双双鞋---她拿起一双放到鼻子前闻一闻,然后放回去,再拿起另一双……直到闻到我的鞋后,才放好鞋,直起身,转回她的房间。
”(4分)⑴请你从描写方法和内容上赏析上段语句。
(2分)⑵此时此刻,“我”感慨万分。
请发挥合理想象,写出“我”当时的心理活动。
(2分)22、分析文章开头、结尾语段的作用。
(4分)23、文中母亲只说了二句话:①“娘知道,娘担心你……”;②“你昨天晚上怎么回来那么晚?都12点了吧?这样不好……”。
上述两句话有何特点,请加以品味。
(3分)24、你在学习生活中,一定感受过母亲无言的...关爱,请用一段文字描述出来。
(文中例子除外)(3分)四、作文(50分)25、任选一题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题一:材料作文大雨还在不住地下着,三个人相继跑到路旁的破土屋避雨。
墙上一只蚂蚁在艰难地往上爬,爬到一大半时,忽然滚落了下来。
这是它第六次失败记录。
然而过了一会儿,它又沿着墙根,一步一步地往上爬了……注视着这只蚂蚁,一个人禁不住称赞:“多可敬的小蚂蚁呀!有了这种毅力,何愁事业不成功!”第二个人却禁不住说:“多可悲的小蚂蚁呀!怪不得你一辈子都在地底下挣扎。
”第三个人自言自语道:“多愚笨的小蚂蚁呀!你为何不另找出路呢?”读了这段文字,你有什么感触呢?请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诗歌除外),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