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八年级上册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教学设计文登市界石中学宋晓晨高文芳于昌霞【课程标准】了解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讲述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
【教材分析】本课位于《世界历史》九年级上P24——27,介绍了亚洲两个典型的封建国家日本和阿拉伯。
“大化改新”是一场古代日本以学习和模仿古代中国隋唐的经济和政治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改革。
它打击了奴隶主贵族势力,形成了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国家,使日本社会环境稳定,社会经济得到发展,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走向封建社会,为以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阿拉伯地区是当今世界多极化政治格局中一个重要的部分。
了解和熟悉阿拉伯国家和伊斯兰教的源起和由来,对理解当代国际政治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随着伊斯兰教的创立和传播,阿拉伯各部迅速统一,并且扩张为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学情分析】本课授课对象是初三学生。
他们有一定的历史基础,初步掌握了学习历史的方法和思维技巧。
但我校地处较偏远农村,家长对孩子学习大多不够重视,学生知识面窄,世界近代历史已有的知识储备不足,因此,教学中既要注意语言的专业性又要尽量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既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又符合现实教学以“以学生为本”的要求.我们借助多媒体,通过课件展示、情境创设、让学生直观的感受知识;以教学目标为主导,提出问题,通过自主、合作、探究,解决本节课的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教材自主学习,掌握日本奴隶制封建国家出现和统一的时间,大化改新的背景、内容、意义;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2.通过中日对比,史料等,分析大化改新使日本从野蛮落后的原始状态步入文明;同时通过日本大化改新的成功,使学生认识到改革促进社会的发展,树立学习先进文化勇于改革的意识。
3.通过拓展资源,史料分析等,认识到伊斯兰教的创立对阿拉伯半岛的统一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教学重点】日本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作用以及伊斯兰教的创立和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
【教学难点】一是为什么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二是正确认识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国家建立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方法】1.搜集有关日本和阿拉伯的相关资料。
2.分组导学,学案导学,学生根据学案带着着问题自学教材,做好预习工作;课堂讨论、探讨研究,教师点拔释疑、归纳升华。
3.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人类在经历过奴隶社会后纷纷进入到新的社会形态——封建社会。
我们来学习第四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设计意图】单刀直入式,直接切入本课主题,让学生第一时间明确学习内容。
【学习新课】一、自主学习1.出示学习目标:(生齐读)学生阅读、把握学习目标,根据导学案,自主安排学习任务。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指导学生自主安排学习任务,全面充分调动全体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
2.预习感知:(一)教师出示导学案中的预习感知(导学案中用不同的标示,如★和☆,以明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任务,体现分层评价教学理念。
)学生根据要求独立自主学习,并记录自己的学习成果及疑难,以备小组合作交流。
【设计意图】(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及良好习惯的形成。
(2)鼓励学生在自学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二、合作交流师:在亚洲,最先进入封建社会的是哪个国家?(中国)那位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中国什么时期进入封建社会。
生:自由回答。
师:东亚的日本是怎样进入到封建社会的呢?出示世界地图。
师:日本地处亚洲东部,是我国“一衣带水”的邻邦。
说出你知道的日本?(地理、历史)生:发动甲午中日战争、侵华战争。
生:鉴真东渡等。
生:由许多岛屿组成,国土有限,自然灾害频发,资源匮乏。
师:如今的日本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水平仅次于美国、中国的第三经济大国。
那么,古代的日本是个什么样子呢?先来了解日本的统一过程。
【设计意图】加强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注意力。
同时边引导学生看图边向学生介绍日本的自然特点,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分析问题的能力。
回顾中日之间的战争与交往,梳理所学知识,将中国史融入到世界历史,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一)日本大化改新1.出示日本地图,引导学生了解古代日本的历史概况:师:那位同学给大家介绍古代日本统一的过程?生:自主学习课文第一段。
生回答,教师归纳:(1)日本各岛在1世纪前后,开始出现奴隶制国家。
(2)后来,奴隶制国家大和兴起。
(3)大和不断征服扩张,5世纪统一了日本。
2.统一后的日本,还是奴隶制国家。
日本是什么时候、是怎样过渡到封建社会的呢?(生:大化改新)师:我们了解大化改新是日本的社会状况。
生:(1)阅读课本,分析大化改新的历史背景:幻灯片展示:国内,各种矛盾尖锐,政局混乱;改革势在必行。
师:怎么改?生:自由回答(大化改新、仿照唐朝制度改革等)师:日本是一个善于学习的名族,几千年来,日本不断地向中国学习,以达到壮大自己的目的。
动脑筋:我们先来回顾中国古代史有关内容,想一想中日交往是从何时开始的。
在什么朝代双方使节往来相当密切?那时交往密切的原因是什么?(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教材“动脑筋”问题)生:小组合作讨论师:想一想中日交往是从何时开始的?(出示图片:汉倭奴国王金印)生:汉朝。
师:在什么朝代双方使节往来相当密切?并举出交往的事例。
生:唐朝。
鉴真东渡、唐招提寺等。
师:中日交往密切的原因是什么?师:出示材料:大约6、7世纪是中国唐朝和日本的社会状况,进行对比。
得出结论。
生:唐朝经济、文化领先世界,吸引着各国纷纷前来学习,特别是先进的封建制度更吸引了还处在奴隶社会的日本。
幻灯片展示:国际上:中国的隋唐制度非常先进师:假如你是一个日本遣唐使,看到两国的差距,回国后,你会怎么做?师:日本天皇和留学中国的士大夫决心参照唐朝的制度进行改革。
我们先来了解这场改革的开始。
幻灯片展示:“中臣镰足图片及资料”引导学生分析,明确日本社会深受中国隋唐先进制度的影响。
师:改革中的重要人物“中臣镰足”,同学们自由阅读了解。
(2)大和国的宫廷政变:7世纪中期,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大化改新开始了。
师:宫廷政变开启了大化改新,记住“时间、人物”(3)“大化改新”的内容。
(学生看书了解大化改新的内容)师:出示大化改新的内容。
政治方面: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
经济方面: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化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师:政治是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明确了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
经济上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形成了以土地为纽带的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
幻灯片展示:“大化改新”的影响。
生:巩固背诵:大化改新的时间、人物、内容、影响。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分析,让学生明确“大化改新”是一场古代日本以学习和模仿古代中国隋唐的经济和政治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改革。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4)幻灯片展示:比较日本、唐朝的衣着、建筑、钱币师:我们来欣赏一组图片。
日本社会的很多方面仍保留着唐朝的风尚。
你还能举出哪些例子?(5)历史的启示:日本一个岛国,国土有限,资源匮乏,但日本却成为当今世界排名前列的经济大国,从古代日本历史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小组内每一位学生都发表自己的看法,每个小组再推选代表在班级发言。
最后由教师小结:启示:日本民族非常善于把其他民族的文化拿来,变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
在古代日本向中国学习,在近代日本向西方学习,这些都使日本不断进步、强盛。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分析,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实现生生“思维对话”的目的。
同时通过学习日本大化改新的成功,认识到改革促进社会的发展,树立学习县级文化勇于改革的意识。
3.师:“大化改新”后,大和正式改名日本国,意为“日出之国”。
他们自诩为太阳的子民,天皇是太阳之子。
(出示日本国旗)我们再来了解一下进入封建社会后的日本出现的一个特殊阶层——武士。
出示图片:结合自由阅读卡,简单介绍日本武士与武士道精神。
【设计意图】学生回顾以前的历史并和小组成员进行交流,最后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小组合作意识。
(二)阿拉伯国家的建立大约同一时间,西亚的阿拉伯半岛上也建立起统一的封建国家。
接下来,我们来学习西亚封建国家——阿拉伯的建立。
1、历史背景(1)阿拉伯半岛概况出示地图:6世纪时的阿拉伯地区地图师:说一下,你知道的有关阿拉伯的相关知识。
学生:介绍阿拉伯的有关内容地理位置:阿拉伯半岛位于西亚,地处红海和波斯湾之间,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岛。
半岛内陆,大部分地区是沙漠和草原,其中夹带着一些绿洲。
自然条件:阿拉伯气候炎热,雨量稀少,土地适合畜牧,不宜农耕。
为了争夺水草,部落间常发生残酷的战争;“血亲复仇”的习俗盛行。
重要城市:半岛西部又是古代东西方重要的商业要道。
在这个地区有两个最著名的商业城市──麦加和麦地那。
【设计意图】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阿拉伯的有关资料,目的是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
这里让学生介绍阿拉伯的信息,锻炼学生分类整理材料的能力以及口头表述的能力。
为收集、甄别、整理史料材料打下坚实的基础。
(2)阿拉伯人的社会情况:(拓展资源)在6至7世纪时,半岛处于氏族公社的解体过程中,社会和阶级危机严重,各部落由于宗教信仰不同,经常爆发残酷的战争。
麦加城内有一座克尔伯神庙,里面有一块黑色陨石和几百个偶像,被当地居民视为神物。
部落的贵族享有守护古庙、征收麦加市集税和管理麦加水源的特权。
另外,他们还经营商业、贩卖奴隶,成为有势力的商业贵族。
一般的氏族成员被迫依附于贵族,甚至沦为奴隶,阶级分化十分剧烈。
因此,阿拉伯贵族为了镇压人民的反抗,掠夺新的土地,急需建立一个强有力的国家,人民也渴望打破部落局限,谋求一条生路。
大约570年,波斯侵占也门,另外开辟了一条从波斯湾经两河流域到达地中海的商路。
商路的改变,对阿拉伯社会经济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总之,六七世纪之交,阿拉伯社会内外矛盾交织在一起,十分尖锐。
阿拉伯贵族为了对内镇压人民的反抗,对外抵御外族的侵扰,保护商路,发展商业经济,并进一步掠夺新的土地,阿拉伯人民迫切要求统一各部落,建立起强大的阿拉伯国家。
穆罕默德创立的伊斯兰教应运而生。
一神教的产生,对阿拉伯国家的建立就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资源的学习,详细分析伊斯兰教创立的背景,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伊斯兰教会在阿拉伯统一国家形成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2、伊斯兰教的创立和发展师:说出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生:阅读教材,整理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
(以小组为单位,在组长的带领下整理)幻灯片展示:⑴创立伊斯兰教(时间、地点、教义等);⑵在麦加城传教失败;带领少数信徒出走麦地那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⑶兵临麦加,最终与贵族达成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