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染色体的数目和形态

染色体的数目和形态

2020/2/28 18
*常规染色技术与显带技术的结果
2020/2/28 19
一、 染色体的形态特征
❖根据各对染色体上表现出琐的染色带型 或萤光区域,从而可以在染色体长度, 着丝点位置长短臂比,随体有无等特点 的基础上,进一步根据染色的显带表现 区分出各对同源染色体,予以分类和编 号。例如,人类的染色体有23对 (2n=46), 其中22对为常染色体,另一 对为性染色体。
❖次缢痕在细胞分裂时,紧密地与核仁 相联系。可能与核仁的形成有关,因 此也称为核仁组织中心(nucleolus organizer).
2020/2/28 3
人类染色体的编号(pp12-13)
❖1.按染色体的长度进行 排列(分组);
❖2.按长臂长度进行与着 丝点位置排列(M,SM, ST,T);
❖3.按随体的有无与大小 (通常将带随体的染色体 排在最前面)。
2020/2/28 4
一、 染色体的形态特征
❖ 次缢痕的位置和范围,也与着丝点一样,都是 相对恒定的。这些形态特征也是识别某一特定 染色体的重要标志。
❖ 此外,染色体的次缢痕一般具有组成核仁 的特殊功能,在细胞分裂时,它紧密联系着一 个球形的核仁,因而称为核仁组织中心。例如, 玉米第六对染色体的次缢痕就明显地联系着一 个核仁。也有些生物在一个核中有两个或几个 核仁。例如,人的第13、14、15、21 和22对染色体的短臂上都各联系着一个核仁。
2020/2/28 7
一、 染色体的形态特征
❖ 各种生物的染色体形态结枸不仅是相对稳定的, 而且数目一般是成对存在的。这样态和结构 相同的一对染色体称为同源染色体;
❖ 而这一对染色体与另一对形态结构不同的染色 体,则互称为非同源染色体。例如,水稻有1 2对同源染色体,这12对同源染色体彼此即 互称为非同源染色体。
2020/2/28 13
(2)吉姆萨(Giemsa)显带法
❖本法将材料经过处理后,进行Gimesa染 色,最后能做成永久的封片,在光学显 微镜下观察。因为它是用Giemsa 染色体 显带的,故称G带。一般讲G带与Q带 是一致的。
2020/2/28 14
*黑麦(Secale cereale, 2n=14)染色体 Giemsa C-带
2020/2/28 1
次缢痕(secondary constriction)和随体(satellite)
❖某些染色体的一个或两 个臂上往往还具有另一 个染色较淡的缢缩部位, 称为次缢痕,通常在染 色体短臂上。
❖次缢痕末端所带有的圆 形或略呈长形的突出体 称为随体。
2020/2/28 2
❖次缢痕、随体的位置、大小也相对恒 定,可以作为染色体识别的标志。
2020/2/28 8
一、染色体的形态特征
❖在细胞遗传上可以根据各对同源 染色体 的形态特征,予以编号,以便识别和研 究。例如,水稻和玉米可按各对染色体 长度和着丝点的位置而编号列于表1- 1, 根据长臂与短的比值, 可在细胞分 裂后期看到染色体形态的不同,凡比值 接近1的,染色体呈v形;比值接近或 大于2的,将呈L形;比值更大,将呈 棒状。
(4)末端(termind)显带法
❖本法是对染色体末端区的特殊显带法, 能产生特殊的末端带型,故称T-带。 对分析染色体易位时有一定价值。
2020/2/28 17
(5)C-带法
❖本法专门为显示着丝点区附近的结构异 染色质的,故称C-带。此法先用现酸 (HCL)和硷(NaOH)作变性处理, 最后用Giemsa染色。(和显G-带的方 法也不同)
2020/2/28 20
一、 染色体的形态特征
❖ 目前国际上已根据人类各对染色体的形态特征 及其染色的显带表现,把它们统一地划分为7 组(A、B......G),分别予以编号。这样把 生物核内全部染色体的形态特征所进行的分析, 称为组型分析或称核型分析。
2020/2/28 10
2020/2/28 11
染色体分带技术有下列几种方法:
➢(1)荧光显带法 ➢(2)吉姆萨(Giemsa)显带法 ➢(3)反带(reverse band)法 ➢(4)末端(termind)显带法 ➢(5)C-带法
2020/2/28 12
(1)荧光显带法
❖本法是最先用于分带技术的。动、植物 染色体都可用荧光染料奎吖因 (quinaerine),染液处理后, 在荧光显微 镜下呈现明暗不同的带区。由于用奎吖 因处理后才显带的故称Q带。其缺点是 不能制作永久标本片。
一、 染色体的形态特征
❖ 着丝点所在的缢缩部分是主缢痕。 ❖在某些染色体的一个或两个臂上还常另外有缢
缩部位,染色较淡,称为次缢痕。 ❖它的位置是固定的,通常在短臂的一端。某些
染色体次缢痕的末端所具有的圆形或略呈长形 的突出体,称为随体。 ❖它的大小可以不同,其直径可与染色体同样, 或者较小,甚至小到难以辩认的程度。联接染 色体臂和随体的次缢痕也可长或短。
2020/2/28 9
一、 染色体的形态特征
❖ 近年来由于染色体分带技术的发展,可以更确 切地鉴定各对同源染色体。染色体分带技术开 始于1969年,是最近十几年发展起来的一 项细胞学新技术。它使用特殊的染色方法,使 染色体产生明显的染色的色带(暗带)和未染 色的明显相间的带型,形成了鲜明的染色体个 体性。因此,可作为鉴别单个染色体和染色体 组的一种手段。同时,对研究染色体结构和功 能,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2020/2/28 5
(一)染色体的大小
❖不同物种和同一物种的染色体大小差异 都很大,而染色体大小主要指长度而言, 在宽度上同一物种的染色体大致是相同 的。一般染色体长度变动于0. 20-- 50微米;宽度变动于0.20--2.0 0微米。
2020/2/28 6
一、 染色体的形态特征
❖ 在高等植物中单子叶植物一般比双子 叶植物的染色体大些,但双子叶植物中 牡丹属和鬼臼属是例外,具有较大的染 色体。玉米,小麦,大麦和黑麦的染色 体比水稻为大;而棉花,苜蓿。三叶草 等植物的染色体较小。
2020/2/28 15
(3)反带(reverse band)法
❖应用本法染色后所显示的带与其他带型 相反,如用Giemsa染色显带的地区,即 G-带,用反带法则相反,成为明亮区, 故称R-带。本法可用吖啶橙染色,也 可用Giemsa染色,但染色程序与G -带的 方法不同。
2020/2/28 1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