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
宜宾学院
14
第二章 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一、染色体形态特征
(2)、近中着丝粒染色体
➢ 近中着丝粒染色体(SM, submetacentric chromosome): 着丝点偏向染色体一端,两臂长度 不等,分别称为长臂和短臂;
➢ 在细胞分裂后期染色体呈“L”形。
宜宾学院
15
第二章 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一、染色体形态特征
根据着丝粒位置进行的染色体分类
着丝粒位置
染色体符号
着丝粒比 ①
着丝粒指数
中着丝粒
m
1.00~1.67
0.500~0.375
亚中着丝粒
sm
1.68~3.00
0.374~0.250
亚端着丝粒
st
3.01~7.00
0.294~0.125
端着丝粒
t
7.01~00
0.124~0.000
①长臂长度/短臂长度; ②短臂长度/染色体总长度
一、染色体形态特征
宜宾学院
蚕豆及其染色体
3
第二章 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一、染色体形态特征
染色体的重要性
1
几乎所有生物细胞中均有。
2
真核生物染色体均有其特定的形态特征,在细胞分裂的 中期和早后期(染色体收缩程度最大、形态最稳定、并
且分散排列易于计数)最为明显和典型。
3
中期染色体分散排列在赤道板上,故通常以这个时期进
短臂 长臂
随体 次缢痕
主缢痕
端粒
宜宾学院
12
第二章 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一、染色体形态特征
1、着丝粒和染色体臂
➢ 着丝粒:细胞分裂时,纺锤丝附着的区域,又称着丝点。 ➢ 着丝粒不被染料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表现为染色体上一缢缩
部位(无色间隔点),所以又称为主缢痕(primary constriction)。 ➢ 着丝粒所连接的两部分称为染色体臂。
一、染色体形态特征
(3)、近端着丝粒染色体
➢ 近端着丝粒染色体(ST, subtelocentric chromosome): 着丝点接近染色体的一端,染色体两 臂长度相差很大。
➢ 细胞分裂后期染色体近似棒状。
宜宾学院
17
第二章 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一、染色体形态特征
(5)、颗粒状粒染色体
➢ 另外,还有一种形态比较特殊 的染色体,称为颗粒状或粒状 染色体。
➢ 高等植物中单子叶植物的染色体一般比双子叶植物要大些。 ➢ 单子叶植物中,如,玉米、小麦、大麦和黑麦 > 水稻。 ➢ 但双子叶植物中的牡丹属和鬼臼属也具有较大的染色体。
宜宾学院
6
第二章 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一、染色体形态特征
(一)染色体的大小
宜宾学院
7
第二章 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一、染色体形态特征
(一)染色体的大小
宜宾学院
31
第二章 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三、染色体的数目
宜宾学院
32
第二章 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三、染色体的数目
真核生物染色体数目的一般特点: ➢ 数目恒定。 ➢ 体细胞(2n)是性细胞(n)的两倍。 ➢ 与生物进化的关系:无关。可用于物种间的分类。 ➢ 染色体数目恒定也是相对的(如动物的肝、单子叶植物的种
宜宾学院
24
第二章 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宜宾学院
25
第二章 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二、染色体组型分析与带型分析
染色体组型分析是对生物某一个体或某一分类单位(亚种、种等)的 体细胞的染色体按一定特征排列起来的图象(染色体组型)的分析。
人类染色体的编号
1.按染色体的长度进行排列(分 组);
2.按长臂长度进行与着丝点位置 排列(M,SM,ST,T);
➢ 这些精心设计的处理和染色方法称为分带、显带或分染技术。 ➢ 不同的处理方法往往可以得到不同的染色体带型。 ➢ 由于染色体的部分螺旋化方式、程度是特定的,因此一种好
的分带程序能够使染色体呈现丰富而稳定的带型。
宜宾学院
28
第二章 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宜宾学院
29
第二章 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宜宾学院
30
第二章 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宜宾学院
8
第二章 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一、染色体形态特征
(一)染色体的大小
油菜与萝卜远缘杂交后代:68条
宜宾学院
9
第二章 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一)、 染色体的大小
宜宾学院
10
第二章 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一、染色体形态特征
(一)、 染色体的大小
宜宾学院
11
第二章 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一、染色体形态特征
(二)、 染色的特征
三、染色体的数目
真核生物染色体数目的一般特点: ➢ 数目恒定。 ➢ 体细胞(2n)是性细胞(n)的两倍。 ➢ 与生物进化无关。可用于物种间的分类。 ➢ 染色体数目恒定也是相对的(如动物的肝、单子叶植物的种
子胚乳)。
➢ 体细胞中形态结构相同、遗传功能相似的一对染色体称为 同源染色体,分别来自生物双亲。形态结构上不同的染色 体间互称为非同源染色体。
3.按随体的有无与大小(通常将 带随体的染色体排在最前面)。
宜宾学院
26
第二章 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宜宾学院
27
第二章 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二、染色体组型分析与带型分析
染色体带型是通过一系列特殊的处理,使得螺旋化程度和收缩 方式不同的染色体区段发生不同的反应,再经过染色,使其呈 现不同程度的染色区段(往往是异染色质区段被染色)。
(4)、端着丝粒染色体
➢ 端着丝粒染色体(T, telocentric chromosome): 着丝点位于染色体的一端,因而染色体 只有一条臂;
➢ 细胞分裂后期呈棒状。 ➢ 但有人认为真正的端着丝粒染色体可能
并不存在,只是由于有些染色体的短臂 太短,在光学显微镜下看不到而已。
宜宾学院
16
第二章 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 两条臂都极短,所以整个染色 体呈颗粒状。
宜宾学院
18
第二章 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一、染色体形态特征
➢ 染色体臂长度和着丝粒的位置是染色体识别与编号的另一个 重要特征。
宜宾学院
19
第二章 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一、染色体形态特征
染色体的形态示意图(有丝分裂中期)
宜宾学院
20
第二章 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一、染色体形态特征
➢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在染色体上位置相对固定。 ➢根据其位置/两臂相对长度可将染色体的形态分为五类。
宜宾学院
13
第二章 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一、染色体形态特征
(1)、中间着丝粒染色体
➢ 中间着丝粒染色体(M, metacentric chromosome): 着丝点位于染色体中部,两臂长 度大致相等;
➢ 细胞分裂后期由于纺锤丝牵引着 丝粒向两极移动,染色体表现为 “V”形。
子胚乳)。 ➢ A染色体和B染色体(额外的染色体)。
宜宾学院
33
第二章 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课堂小结
1、染色体的形态特征
着丝点、随体、分类
2、染色体组型和带型分析 3、染色体数目
宜宾学院
34
第二章 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
——选自第二章第二节 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
专业基础课程
为《作物育种学》奠定பைடு நூலகம்础
课程目标
掌握遗传学基本规律及研究方法
宜宾学院
1
第二章 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主要内容
染色体的形态特征 染色体组型和带型分析 染色体数目
重点:染色体分类 染色体结构相关概念
宜宾学院
2
第二章 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宜宾学院
23
第二章 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一、染色体形态特征
3、次镒痕和随体
➢ 某些染色体的一个或两个臂上往往还 有另一个染色较淡的缢缩部位,称为 次缢痕,通常在染色体短臂上。
➢ 次缢痕末端所带的圆形或略呈长形的 突出体称为随体。
➢ 次缢痕、随体的位置、大小也相对恒 定,可作为染色体的识别标志。
➢ 次缢痕在细胞分裂时,紧密地与核仁 相联系。可能与核仁形成有关,也称 为核仁组织中心.
宜宾学院
21
第二章 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宜宾学院
22
第二章 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一、染色体形态特征
2、染色单体(chromatid)
➢ 在有丝分裂中期所观察到的染 色体是经过间期复制的染色体, 均包含有两条成分、结构和形 态一致的染色单体。
➢ 一条染色体的两个染色单体互 称为姊妹染色单体(sister chromatid)。
行染色体形态和特征的研究。
宜宾学院
4
第二章 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一、染色体形态特征
普通小麦:根尖细胞中期染色体
宜宾学院
5
第二章 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一、染色体形态特征
(一)、 染色体的大小
➢ 不同物种间染色体的大小差异很大:植物染色体 长度:0.20-50 m 宽度:0.20-2.00 m
➢ 同一物种不同染色体:宽度大致相同;染色体大小主要对 长度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