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1届高三各地最新试题汇编文言文专项训练 新高考题型共15题

2021届高三各地最新试题汇编文言文专项训练 新高考题型共15题

1.河北省邯郸市2021届高三上第一次月考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马绛,大名人。

景德元年,诏下贡举。

诸举子推绛就试,守令劝驾,遂首荐登甲科。

释褐,试秘省校书郎,出知婺州义乌县。

至则開县扉,凡辩讼者径造于一庭,为之别白是非,因勉之以义教,民辄听命罢去,无复词牒,案牍大治。

后十年,父老犹有称道绛者。

再调寿州录事参军。

还,赴铨部,引对御前,选补职事官,除莱州防御判官。

时蔡齐在诸生,未知名。

绛一见曰:“海滨有此奇士!”忘年定交,日与游甚欢。

是秋,主试贡士,首送蔡齐。

春榜至,齐冠天下士,绛得知人之名。

秩满,改著作佐郎。

丁艰。

既除,迁秘书丞、知梧州。

绛性刚直,不屈上官,耻焉苟合,以是滞留常调官不遂。

尝曰:“吾资不适时,与其求容之辱,不若全吾道。

”故于鄠、杜终南圭峰之下,就水竹营别墅,为栖逸之地。

及自岭外归,称疾罢官,慨然有丘壑志。

故枢相王曙在西府,雅知绛。

蔡齐亦在内署,数勉绛起还朝,相与称荐,遂以太常博士通判秦州。

时河阳相王钦若知州事,多回挠,绛持法不阿,河阳不悦。

僚佐为绛言,宜姑为和。

绛曰:“守正之谓和。

朝廷置吏,岂使苟相顺适以为和哉?吾知奉公而已。

”内珰乘传奏边事,承河阳指,阴诬中绛,遂徙延州。

代还,知坊州,赐五品服章。

蔡齐拜御史中丞,被命举御史,而以绛名上,时王钦若作相,三奏而三却之。

齐怀敕至中书曰:“被命举御史,某之所知,无易马某。

朝廷不用,请纳此敕。

”执政不得已,除绛殿中侍御史,寻改侍御史。

绛素厉风节,及在司察之职,危言无顾惮。

时在台省王曾吕蒙正当国重绛方介有守从容谓绛真而温宽而栗所以成德也君道少为委蛇不亦裕欤绛曰:“良农能稼而不能穑。

士固有道,违道干誉,非鄙志者。

”其自守如此。

庆历八年六月卒,享年七十有五。

(节选自《张方平集》)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时在台省/王曾吕蒙正当国重/绛方介有守从容/谓绛直而温/宽而栗/所以成德也/君道少为委蛇/不亦裕软/B.时在台省/王曾吕蒙正当国重/绛方介有守/从容谓/绛直而温/宽而栗/所以成德也/君道少为/委蛇不亦裕欤/C.时在台省/王曾吕蒙正当国/重绛方介有守/从容谓绛/直而温/宽而栗/所以成德也/君道少为委蛇/不亦裕欤/D.时在台省/王曾吕蒙正当国/重绛方介有守从容/谓绛直而温/宽而栗/所以成德也/君道少为/委蛇不亦裕欤/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引对,又称“赐对”指皇帝召见臣僚询问对答。

B.春榜,科举考试中,会试一般在春季举行,也称春闱。

考中者张榜公布,故名春榜。

C.丁艰,又称丁忧,指遭遇父母丧,朝廷官员必须回原籍守丧。

D.服章,“服”指“服饰;“章”指帽子,用来表示官员的品阶身份。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马绛才干卓著,勤政爱民。

他担任义乌知县时,专门营造一庭院,替百姓明辨是非,并注重教化,深受百姓的爱戴。

B.马绛慧眼独具,荐举英才。

他发现莱州蔡齐是难得的奇才,不顾其年轻无名,与之订交,并荐举他赴京应试。

C.马绛性情刚直,守正不阿。

他因王钦若做事多苟且顺服、没有原则而拒绝与之同流合污。

后来马绛被举荐做御史时,遭王钦若再三阻挠。

D.马绛淡于名利,重于义节。

他在官场虽然屡屡受挫,但志向不改。

面对宰相的直言劝告,他却不为所动。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资不适时,与其求容之辱,不若全吾道。

(2)被命举御史,某之所知,无易马某。

朝廷不用,请纳此敕。

14.马绛被调往延州的直接原因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10.C句子大意是:当时在御史台,王曾、吕蒙正担任宰相,看重马绛方正耿直有操守,私下与马绛聊天说:“正直而温和,宽厚而庄重,是成就德望的原因。

你的做事的原则稍微变通一下,不就很宽裕了吗?”11.C项,“朝廷官员必须回原籍守丧”太过绝对,应该是“一般情况下,朝廷官员必须回原籍守丧”,若遇特殊情况也可酌情处理。

12.A项,“专门营造一庭院”错。

原文是“出知婺州义乌县。

至则開县扉,凡辩讼者径造于一庭,为之别白是非”,意思是“出任婺州义乌知县。

马绛到任后打开县衙大门,凡是打官司的人都可以直接进入庭堂,马绛给他们辨别是非对错”,“造”是“到、前往、拜访”之意,不是“专门营造一庭院”13.(1)我的性情不合时宜,与其遭受乞求接纳的污辱,不如保全自己的志节。

(2)奉命举荐御史,据我所知道,没有能替代马绛的。

朝廷如果不能任用,请收回这诏令。

14.奉命出使的太监,回奏边境的事务时,为迎合讨好王钦若,暗中诬陷中伤马绛,于是被调往延州。

参考译文:马绛,大名人。

景德元年,诏令举荐乡贡,很多举子都推荐马绛参加考试,太守亲自动员他前往,于是考中进士第一名。

初入仕途,担任秘省校书部,出任婺州义乌知县。

马绛到任后打开县衙大门,凡是打官司的人都可以直接进入庭堂,马绛给他们辨别是非对错,并乘机用道义教化勉励他们,百姓都服从判决而离开,没有再告状的了,社会安定,太平无事。

后来过了十年,父老乡亲中还有称赞马绛的。

又调任寿州录事参军。

回京后,到吏部候选,被皇帝召见答问,选派职事官位,授予莱州防御判官。

当时蔡齐在读书学生中间,没有名声。

马绛一见他说:“海滨之地竟有这样的奇士俊才。

”结为忘年交。

每天与他交游,很是快乐。

这一年,马绛主试乡试,首先选送蔡齐。

会试张榜,蔡齐位居天下举子之首。

马绛因此赢得慧眼识人的名声。

任期满,改任著作左郎。

遭遇亲丧回乡守制,结束后。

调任秘书丞、梧州知府。

马绛性情刚直,不屈服于上司,以同流合污为耻,因此官位一直得不到升迁。

马绛曾说:“我的性情不合时宜,与其遭受乞求接纳之辱,不知保全自己的志节。

”因而在鄠、杜两县之间的终南高峰之下,靠近水边竹林除营造别墅,作为隐居之地。

等到从岭南归来,称疾辞官。

慨然有隐居山林的志向。

前宰相王曙尚在任上,平素了解马绛,蔡齐也在翰林院,多次勉励马绛出仕回朝。

一起举荐他,于是凭借太常博士的身份担任秦州通判。

当时,河阳相王钦若担任秦州知州,做事多是一味顺服,毫无原则,马绛持法公正,刚直不阿。

王钦若很不高兴,手下对马绛说:“应该姑且顺和。

”马绛说:“坚守正道叫做和,朝廷设置官吏,怎能把苟且顺应作为和呢?我只懂的一心奉公。

”太监奉命出使回奏边境事务,为迎合王钦若旨意,暗中诬陷中伤马绛,于是被调往延州。

返回朝廷,出任坊州,赐穿五品服饰。

蔡齐拜受御史中丞,奉诏令举荐御史,于是把马绛的名字写上,当时王钦若做宰相,三次奏请三次被拒绝,蔡齐怀揣诏令到中书省说:“奉令举荐御史,据我所知道,没有能替代马绛的。

朝廷如果不能任用,请收回这诏令。

”当权者不得已,授予马绛殿中侍御史之职,不久,改为侍御史。

马绛平素严谨自守,出任监察之职,正言正行,不惧惮权威。

当时在御史台,王曾、吕蒙正担任宰相,看重马绛方正耿直有操守,私下与马绛聊天说:“正直而温和,宽厚而庄重,是成就德望的原因。

你的做事的原则稍微变通一下,不就很宽裕了吗?”马绛说:“优良的农夫能够耕种却不一定能收割。

读书人本有原则,违背原则来求取名声,不是我的追求。

”他像这样爱惜名节。

庆历八年六月去世,享年七十五岁。

2.湖湘名校教育联合体2021届高三入学摸底考试一、古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诸位贤弟足下:十月廿一,接九弟在长沙所发信,内途中日记六页,外药子一包。

廿二接九月初二日家信,欣悉以慰。

自九弟出京后,余无日不忧虑,诚恐道路变故多端,难以臆揣。

及读来书,果不出吾所料,千辛万苦,始得到家,幸哉幸哉!郑伴之下不足恃,余早已知之矣。

郁滋堂如此之好,余实不胜感激!在长沙时,曾未道及彭山屺。

何也?观四弟来信甚详,其发愤自励之志,溢于行间;然必欲找馆出外,此何意也?不过谓家塾离家太近,容易耽搁,不如出外较净耳。

然出外从师,则无甚耽搁,若出外教书,其耽搁更甚于家塾矣。

且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皆可读书。

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

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

六弟自怨数奇②,余亦深以为然;然屈于小试,辄发牢骚,吾窃笑其志之小而所忧之不大也。

君子之立志也,有民胞物与之量,有内圣外王之业,而后不忝于父母之所生,不愧为天地之完人。

故其为忧也,以不如舜不如周公为忧也,以德不修学不讲为忧也。

是故顽民梗化则忧之,蛮夷猾夏则忧之,小人在位、贤人否闭则忧之,匹夫匹妇不被己泽忧之。

所谓悲天命而悯人穷,此君子之所忧也。

若夫一体之屈伸一家之饥饱世俗之荣斥得失贵贱毁誉君子固不暇忧及此也六弟屈于小试,自称数奇,余穷笑其所忧之不大也。

余自十月初一日起,每日一念一事,皆写之于册,以便触目克治,亦写楷书。

冯树堂与余同日记起,亦有日课册。

树堂极为虚心,爱我如兄弟,敬我如师,将来必有所成。

余向来有无恒之弊,自此写日课本子起,可保终身有恒矣。

盖明师益友,重重夹持,能进不能退也。

本欲抄余日课册付诸弟阅,因今日镜海先生来,要将本子带回去,故不及抄。

十一月有折差,准抄几页付回也。

兄国藩手具。

道光二十二年十月二十六日(摘自《曾国藩家书•致诸弟》,有删改)[注]①负薪:背柴,相传汉代朱买臣背着柴草时还刻苦读书。

②数奇:这里指命运不好,遇事不利。

10.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若夫一体之屈伸/一家之饥饱/世俗之荣斥/得失贵贱毁誉/君子固不暇忧/及此也/B.若夫一体之屈/伸一家之饥/饱世俗之荣斥/得失贵贱毁誉/君子固不暇忧及此也/C.若夫一体之屈伸/一家之饥饱/世俗之荣斥得失贵贱毁誉/君子固不暇忧及此也/D.若夫一体之屈/伸一家之饥饱/世俗之荣斥得失/贵贱毁誉/君子固不暇/忧及此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足下:对对方的尊称。

译为“您”。

是旧时交际用语,上称下时的敬词。

B.民胞物与:民为同胞,物为同类。

泛指爱人和一切物类。

“与”,给予。

C.不忝:不辱,不愧。

出自《孔丛子•执节》。

“忝”,有愧于,常用作谦辞。

D.折差:古时称专为地方大员送奏折到京城的邮差为折弁,折差即折弁。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从此信中可看出,曾国藩认为读书与环境并无关系,而在于自己的心境。

如果真的要立志读书,哪怕是闹市也不要紧,否则就算在仙境中也读不好书,这番教诲对今天的求学者仍然适用。

B.作者认为六弟心高气傲,眼高手低,格局不大,气量太小。

与其怨天尤人,不如好好地反省自己,看看自己还有什么需要改正的地方,心里不要总想着自己的荣辱得失,而是应该多考虑天下的大事。

C.这是曾国藩与诸弟谈为学之道的一封信。

他在这封信里以高屋建瓴的姿态,将自己的“金针”传给诸弟,陈义颇高,没有一点说教成分,娓娓道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