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声像档案拍摄归档业务知识
一、主要内容
1、工程(项目)声像档案拍摄收集归档的内容
2、照片档案的拍摄整理
3、录像资料的拍摄整理
4、录像专题片的制作
5、声像档案移交
二、收集原则:
原则一:拍摄、收集工作与工程建设同步
原则二:真实记录建设工程实际状况
原则三:全面反映建设工程整体面貌
1、记录建筑物(构筑物)的各个部分
基础+主体+ 附属设施 / 兼顾所有单体(注意分期开工的项目,每一期都要重复采集)
2、记录工程建设各个方面
严格按照文件规定五个方面,特别是工程原貌、基础、隐蔽、主体、质量事故、竣工面貌为声像档案归档的必备内容。
3、记录工程建设的整个过程
前期 + 中期 + 后期(竣工)不漏项的全面记录
4、照片拍摄和视频拍摄必需同时同步完成
三、收集归档内容:
(一)开工前原貌
(二)基础工程
(三)主体工程
(四)竣工面貌
(五)其它方面
(一)开工前原貌
1. 原址、原貌
2. 周边状况多个角度(本工程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相邻建筑)
(二)基础工程
1.建筑物基础类型及施工
打桩、基础开挖、桩基础、基础钢筋、基础浇灌、基础墙、基础回填、支撑、基础垫层、承台等
2. 建筑物基础异常处理
3、地下管线
4、地下人防工程
(三)主体工程
1. 主体设计模型
2. 钢筋工程
3. 管线工程
4. 砌体、砼灌注
5. 主体结构布局、大型构件安装
6. 防水、保温、防腐工程
(四)竣工面貌
1. 工程整体外观和立面状况
2. 消防、绿化、亮化、雕塑、道路等附属及配套设施
(五)其它方面
1.开工、竣工仪式
2.施工现场及施工管理(文明工地创建等)
3.工程质量检查、质量事故及处理情况
4.施工建设中的重要活动、重大事件
5.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等施工情况
6.竣工验收情况
总之,具体的有36个节点需要拍摄,即:1 原址、原貌(周边状况、拆迁情况);
2 开工仪式;
3 打桩;
4 基础开挖(挖土);
5 基础浇灌;
6 垫层浇灌;
7 承台浇灌;
8 基础柱浇灌;
9 基础回填(回土);10 每层结平浇灌;11 圈梁浇灌;
12 模板工程;13 支撑;14 钢筋工程;15 管线工程;16 大型构件安装;17 主体设计模型;18 主体结构布局;19 建筑物基础异常处理;20 防水工程;21 保温工程;22 防腐工程;23 竣工后整体外观、各个立面;24 代表性标志等;25 消防;26 绿化;27 亮化;28 雕塑;29 道路等附属配套设施;30 竣工仪式;31 施工现场与施工管理;32 工程质量检查;33 质量事故及处理情况;34 施工建设中重要活动、事件;35 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36 竣工验收情况。
(六)市政工程声像档案拍摄的主要内容
1、市政工程施工前状况
2、市政工程总体概貌
3、市政工程基槽隐蔽前、管线敷设、井位施工(高程、轴线、重要的坐标等)情况
4、道路工程路基、基层、面层、人行道、挡土墙、绿岛及附属构筑物等各个分部施工全过程
5、桥、涵及施工断面情况
6、桥梁工程:桥墩、承台、梁板、吊装、亮化(钢筋、混凝土及新材料、新工艺等)
7、竣工验收情况(包括验收过程、建筑物、构筑物全貌)
8、质量事故发生部位的位移、沉降、变形及处理
四、照片资料的拍摄整理
(一)拍摄人员要求
声像工作人员应具有一定的建设工程专业、档案专业、影视专业技能的人员承担
(二)拍摄相机要求
使用专业单反相机
相机设定照片分辨率:不小于1200万像素
(三)相机设置
1、拍摄前必须正确设置相机中的日期、时间、照片大小、照片质量、色彩空间等。
2、相机的照片格式设定在RAW+JPEG。
3、相机的光圈使用F7、速度1/60s以上,感光度ISO设置一般不超过400,最好设100。
(四)拍摄照片的质量要求
1.主题明确
画面完整,构图完美,尽量保持画面中的线条横平竖直,拍摄项目与拍摄内容相符,保留拍摄信息,避免张冠李戴
2.画面清晰、色彩真实
曝光准确、焦点清晰,色彩还原逼真
3.防止失真(使用广角镜时注意校正焦平面,防止画面过度失真)
(五)拍摄照片的整理
1、系统著录每张照片均需按照档案馆的声像档案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进行著录:工程项目信息(项目名称、施工位置、建设单位等);拍摄者(姓名或代码);
拍摄时间;拍摄位置;相机信息(品牌、型号);存储位置信息;原始文件名。
2、制作声像档案册
档案册要注明项目名称(主题文字),工程概貌,照片的说明,拍摄单位,拍摄人。
档案册打印应使用激光快印或油墨颜料的彩色打印,也可以用照片装帧成册,不能用水溶性墨打印(不符合档案保存要求)。
列为市级以上重点工程或者申报市级以上优质工程的项目,需要从拍摄的数码照片中选择各个内容节点的照片不少于80张,制作成照片档案册。
三、录像资料的拍摄整理
(一)摄像机的要求
使用高清专业数字摄像机,分辨率不低于1920×1080 25p或1920×1080 50i,码流不低于15Mbps,视频格式标准为: MPEG。
(二)摄像质量要求
主题明确、白平衡准确、焦点清晰、色彩真实;
图面运动稳定,少使用推拉镜头;
多机位、多视角拍摄;
使用三脚架,左右上下稳定移动。
(三)录像资料的整理
视频编辑
对录像资料按照建设工程进度流程的项目内容进行剪接,并配上相应的文字说明,镜头编辑要符合逻辑关系,转换自然。
四、录像专题片的制作
列为市级以上重点工程或者申报市级以上优质工程的项目,还需要制作专题片。
要求是:
1.国家级“鲁班奖”、省级“扬子杯”、市级“琼花杯”,这一类专题片有不同的要求。
2.市级、省级评优片,要求主题明确、脚本文字表达准确、优美,配音标准、流畅,字幕清晰;充分反映工程项目的技术特点、工艺特色和建设风貌;片长不少于8分钟;画面流畅,转接自然,画面与文字相吻合,无晃抖、跳帧、黑屏等技术瑕疵。
3.国家级“鲁班奖”,片长5分钟,技术、艺术性要求更高(如有需求,可以推荐摄制单位)。
五、声像档案的移交
声像档案成果应包含:建设工程照片档案集,数码照片、录像资料和录像专题片,均应刻录于符合档案保存要求的DVD光盘。
光盘说明文件:说明光盘保存的内容、档案数量、制作日期、制作者等。
光盘的标签:光盘标签内容包括:工程项目的名称、工程项目档案号(由城建档案馆赋号)、责任者(录制单位或个人)、录制时间等。
所有声像文件首先在电子报送系统生成对应文件夹,根据分类把所有文件放在对应的文件夹中,进行打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