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管理道德和社会责任

管理道德和社会责任

管理道德和社会责任
回想发生在几年之前的三鹿奶粉事件,到现在仍影响深远。

为什么人们要到国外去买奶粉?记得前一段时间,在人人看的一条信息,莫里斯安中惊现老鼠尸体,看得我都想吐了。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这一切归根于管理道德和社会责任。

这样,那么什么是伦理道德呢?从西方思想来讲,伦理的要义是个人作为组织人或作为企业的成员而行动。

伦理的真谛是个人的单一性与共同体的普遍性的统一。

而从中华文化方面来讲,道德一词,古已有之。

“道”是中国“轴心期”各派思想家公认的一个概念。

儒家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老子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这里的道是一种规律。

但是,道与德不是等同的,孔子说:“志于道,据于德”,《老子》说:“道生之,德蓄之”;朱熹说:“德者,得也,行道而有得于心也。

”因此,道德也就是人在求道中形成的内在体会及外显的品格。

即人们认识“道”、遵循“道”,内得于己,外施于人,便称“德”。

道德通常指用来明辨是非的规则或原则,它是一定社会用以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

主要相关的道德观主要包括功利主义道德观,权利之上道德观,公平公正道德观,社会契约道德观,推己及人道德观。

我无法评判孰对孰错,每一种存在便是合理。

企业是需要道德伦理。

之所以需要企业伦理和管理道德,是因为如果企业没有良好的伦理形象和管理道德,会引起社会的负面评价,使企业因深陷伦理困境与道德风险而降低经济运行的效率和效益。

那伦理道德到底具有怎样的经济意义和管理意义呢?有以下几个模式:理想类型论,文化矛盾论,最强动力----最好动力论,竞争力论。

总而言之,无论企业伦理还是管理道德,都不是企业经济运行和企业家管理活动中“价值附加”,而是企业品质与管理素质的内在构成,具有十分重要的管理学意义。

然而还是有许多的因素或大或小地影响着企业道德的,它们是什么呢?一是道德发展阶段。

根据国外学者研究,道德发展分三层次,每层次分两阶段。

随阶段上升,个人道德判断越来越不受外部因素影响。

第二点,个人特性。

管理者的个人特性对组织的管理道德有着直接的影响。

个人特性包括管理者的个人价值观、自信心和自控力。

由于这些因素影响,管理者的决策不可能完全相同,他们确定的方向与底线不会轻易改变。

外在与内在说玩了,组织起了很大的作用。

首先是组织结构,一个完善、有明确规章制度的组织能有效地预防不道德管理行为。

再者是,组织文化,诚信做事,包容失败的组织文化必然可以减少不道德的管理行为。

反之,必将助长不道德管理行为的滋生和扩散。

之后不可不说的是问题强度道德问题的强度直接影响管理者的决策。

影响小时,管理者极有可能采取道德行为;但是影响巨大时,管理者可能为了保护组织的利益和甘被揭露的风险而采取不道德行为。

最后进入解决环节:如何改善企业道德行为,挑选高道德素质的员工、建立道德守则和决策规则、在道德方面领导员工、设定工作目标、对员工进行道德教育、对绩效进行全面评判、进行独立的社会审计、提供正式的保护机制……
当然,仅仅是这样,我觉得还是不够的,企业还需要一种责任感。

社会责任是企业追求有利于社会长远目标的一种义务,它超越了法律与经济对企业所要求
的义务。

社会责任是企业管理道德的要求,完全是企业出于义务的自愿行为。

因此,管理者办好企业,把企业做强、做大、做强,使管理行为符合道德规范,多做社区福利投资和社会慈善事业,最好能自觉保护自然环境,尽可能减少企业活动对生态的破坏······
话不多说了,在我看来,无德企业严重损坏了市场经济秩序,挑战了社会文明。

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绝不能放任见利忘义的行为,绝不允许企业失守企业道德。

道德应是企业的生命,就像温总理讲到企业家责任时指出:企业家要有道德,每个企业家都应该流着道德的血液,每个企业都应该承担起社会责任。

合法经营与道德结合的企业,才是社会需要的企业。

各种食品事件不断提醒我们,企业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必须坚守社会道德,承担企业责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