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政府、政策与经济学问答题

政府、政策与经济学问答题

问答题第一篇经济学的理论框架第一章稀缺性与选择1、什么是经济资源稀缺规律?2说明生产要素的内容及企业家才能的功能。

3、为谁生产包括哪些内容? 4说明以市场经济为主的国家决定生产什么是价格体系起作用。

5、说明消费品生产和资本品生产的关系6、什么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和资本密集型企业?每个国家如何选择这两种方式的生产?7、说明市场经济条件下总产品的分配为什么是由价格体系决定的。

第二章价格机制与市场1、需求、需求量和供给及供给量的涵义是什么?2、除价格外决定需求数量和供给数量的因素有哪些?3、区别需求变动和需求量的变动,供给变动和供给量变动。

4、分别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与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理论解释商品的需求曲线。

5、说明下列概念:均衡、均衡价格、均衡数量,并作图说明均衡价格的决定。

6、说明供给曲线为什么向右上方倾斜?7、为什么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市场的非均衡是常态?8、简述最高价格政策和最低价格政策,并分析它们各自的利与弊。

第三章成本与收益1、定义下列概念:机会成本、总成本、不变成本、可变成本、平均成本、平均可变成本、平均不变成本、增量成本边际成本,并作图说明各种短期成本之间的关系。

1、说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内容,并举例说明它在现时中的表现。

2、定义总收益、平均收益及边际收益和利润,并说明完全竞争厂商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的特征。

4、短期平均成本曲线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都是U型,解释它们形成U型的原因?3、为什么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时,厂商可以实现利润最大化。

6、什么是正常利润和超额利润。

7、为什么利润最大化原则 MC = MR 在完全竞争下可表达为 MC = P ?4、为什么完全竞争厂商在实现长期均衡时超额利润为零?9、完全竞争市场上农产品的价格是如何决定的?10、说明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厂商和行业二者的需求曲线有什么不同?11、为什么完全竞争单个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12、用简单图形表示完全竞争市场下长期行业供给曲线:A 成本不变行业B 成本递增行业C 成本递减行业13、作图说明价格不变条件下企业的盈亏平衡点。

14、作图说明单价趋于下降条件下企业的盈亏平衡点。

第四章国民经济收入循环1、说明国民生产总值的含义。

2、说明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

3、说明影响意愿投资的主要因素。

4、说明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定义。

5、说明两部门国民收入的均衡条件为意愿投资等于意愿储蓄。

4、说明两部门条件下导致均衡国民收入变动的因素。

7、作图说明利息率是如何决定的。

8、作图说明四部门经济的收入流程模型9、说明财政政策乘数包括的内容。

10、说明凯恩斯对经济萧条根源的解释。

11、试分析政府和开放部门对国民收入的影响。

12、能否说某公司生产的汽车多卖掉一些比少卖掉一些时GNP增加要多一些?13、“如果一企业用5台新机器替换5台报废的旧机器,它没有使GNP增加,因为机器数量未变”。

这一说法对吗?14、如果政府雇佣原来领取失业救济金的人员做工作人员,GNP会发生什么变化?15、在下列两项中每一项所发生的情况在国民收入核算中有什么区别?一个企业为经理买一辆小汽车以及这个企业给这位经理发一笔额外报酬让他自己买一辆小车16、说明下列哪些项目不被计入美国的GNP之中,为什么?⑴优秀的厨师在自己家里烹制的膳食⑵购买一块土地⑶电力公司排放的污染物对房屋和庄稼的污染和破坏⑷IBM公司设在英国的工厂所创造的利润第五章经济体系1、什么是市场机制?什么是“看不见的手”的原理,其条件有哪些?2、说明市场和政府失灵的表现有哪些?在混合经济中政府主要承担的角色是什么?3、试述传统、计划、市场、混合等几种经济体系各自的特点及有关运行机制。

4、说明消费者主权的原理。

5、不同条件下,如何权衡自由选择、自由竟争、消费者主权的原则之间的关系。

第二篇国内经济与政治背景第一章分工与产业进步1、说明社会分工和私有制是商品生产产生的前提条件。

2、说明马克思对分工和专业化与发展水平关系的论断?3、个人间分工的直接经济性和间接经济性有哪些?地区分工的经济性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工和专业化的不经济性表现在哪些方面?说明分工和专业化导致相互依赖的程度和范围越来越广的具体表现。

5、说明分工和交换的关系和交易费用与市场范围之间的关系,导致交易技术提高的因素有哪些?1、现代经济中货币体系的重要作用有哪些?2、说明英国工业革命与市场经济制度建立的关系及英国工业革命的特征。

3、说明英国农业革命对工业革命的意义。

9、英国最早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是什么?4、说明19世纪70年代后英国经济衰落的原因。

11、说明美国工业化成功的原因并说明欧美各主要国家工业化成功的经验。

12、说明新经济的标志、特点和如何理解新经济提供的新机遇。

13、如何理解从根本上看,美国的成功也得益于其制度因素?14、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结构性矛盾有哪些?15、分别说明导致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的主要因素。

16、说明交易费用的内涵及企业规模边界与交易费用的关系。

17、说明企业管理交易本身产生分工和专业化的必然性。

18、说明企业作为一个层级组织的基本弱点有哪些?19、说明政府的作用对企业规模有何影响。

第二章经济机构1、说明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各自的特征及公司制企业的特征、优势和基本类型。

2、说明20世70、80年代后期西方国家出现私有化的原因。

3、公共选择理论认为公共机构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建议是什么?4、说明公共部门改革的内容。

5说明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政府怎样实现角色转换?6、说明商会的影响力及其与政府的关系。

7、说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行业协会的意义并说明我国行业协会的主要职能。

8、说明西方国家工会的作用及其负面影响。

9、工会在政治上的影响力及影响工会力量的因素有哪些?10、说明我国工会的影响力是如何表现的?11、说明金融机构的含义。

12、说明中央银行的地位、职能,政府与中央银行的关系是什么?13、说明我国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各自的发展历程。

14、分别说明保险公司、证券交易所的含义和作用有哪些?第三章政府的框架1、说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对政府职能的认识过程。

2、目前在现代市场经济国家,政府承担的主要责任有哪些?3、设立地方政府的一般原因有哪些?4、说明联邦制国家的有限分权模式和单一制国家的有限集权模式。

5、请介绍一下美国分权制的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6、从政治权力上划分,中央政府立法机关的职责有哪些?地方政府立法机关一般拥有的权限有哪些?7、从行政上划分,地方行政部门的行政权力和责任可分为哪两方面?其自治事务和委办事务包括哪些内容?5、说明中央政府在行政方面的主要权力和责任。

9、说明中央与地方政府关系的实质。

10、中央与地方的财政是怎样划分的?11、说明我国政权的基本体系。

12、说明在我国民族自治与特别行政区存在的意义。

13、说明我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地位和作用。

14、说明我国国务院的地位和作用。

15、说明我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关系。

16、说明我国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与国务院及地方人民代表大会的关系。

17、说明我国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的性质。

18、说明我国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职权。

19、说明我国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原则及依据。

20、说明高度集权的中央与地方关系体制及其优势和劣势。

21、说明放权压力型的中央与地方关系体制及其优势和劣势。

22、放权压力型模式的过渡性固有矛盾表现在哪些方面?23、说明民主合作型的中央与地方关系体制的特征。

24、说明我国财政体制的历史发展。

25、说明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的指导原则、内容及对其改革的必要性。

22、说明目前我国中央和地方根据事权划分的各自支出的范围有哪些?27、说明根据财权与事权相统一的原则税收如何划分?第四章公共决策的制定1、说明关于公共决策的含义和公共政策体系包括的内容。

2、说明公共政策的含义。

3、说明公共选择理论对立法者或政治家、行政官员、政党、利益集团、选民在决策过程中行为的分析。

4、说明政党在决策系统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哪些方面?5、说明利益集团对公共政策的影响途径有哪些?其影响力取决于哪些因素?6、说明在现代民主国家,公民决定或影响政府公共决策的主要途径有哪些?7、说明司法机关对公共政策的影响途径。

8、说明脑库在决策中的作用过程。

9、说明公共决策体制的含义、目的、类型。

10、说明首长制公共决策的特点。

11、说明以美国为最典型代表的总统—议会制的特征。

12、说明内阁--议会制的特征。

13、说明“阿罗不可能定理“的内容。

14、说明从政治上看的公共决策的本质。

15、说明我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公共决策体系的内容。

16、说明党对国家事务实行政治领导的主要方式17、说明一项议案是如何成为法律的?18、说明什么是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19、说明民主党派在我国公共决策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0、说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公共决策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1、说明在我国政治社团存在的必要性、对公共政策的影响途径、作用和局限性。

22、说明我国现有的政策研究组织有哪些形式?23、说明公务员对公共政策的影响途径和局限性。

24、说明舆论和媒体对公共政策的影响途径和局限性。

第五章宏观经济的主要问题1、用乘数和加速数的理论说明经济周期。

2、说明非自愿失业产生的原因。

3、什么是奥肯定律。

4、说明失业引起的经济和社会问题。

5、解释自然失业率。

6、说明降低自然失业率的必要性和政策措施。

7、说明能对物价水平产生需求拉上作用的两个方面的因素。

8、说明凯恩斯对需求拉上通货膨胀的解释。

9说明成本推进通货膨胀的含义、类型及根源。

10、说明国际贸易的传递机制。

11、说明通货膨胀的收入再分配效应的具体表现。

12、说明通货膨胀给经济社会带来的后果。

13、说明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影响的两种观点。

14、解释菲利普斯曲线。

15、如何通过外汇收支的调节,协调总供求的矛盾16、说明哈罗德—多马模型和索洛模型对经济增长解释的区别。

17、说明经济增长的好处和社会代价。

18、什么是经济净福利?19、什么是“实际生活质量指数”?20、说明关于“滞胀”原因的几种观点。

21、说明对经济增长的成本效益评价法。

22、什么是可持续发展?第六章政府调控经济的方法——经济政策1、说明长期政策和短期政策的目标分别是什么?2、说明财政的构成。

3说明财政政策工具有哪些?4、财政制度的内在稳定经济的功能是如何发挥出来的?5、什么是补偿性的财政政策6、什么是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或反周期政策?7、说明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在年度预算中的具体运用。

8、说明各项财政政策工具对国民收入的影响。

9、说明影响财政政策后果的因素。

10、说明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为什么会导致挤出效应。

11、说明货币传导机制及其经历的阶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