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微生物发酵机理(1)

微生物发酵机理(1)


抗反馈调节突变菌株与营养突变菌株比较:
1.不受培养基中营养成分的限制,生产稳定; 2. 易于筛选 3.可有效防止回复突变,易于保存
教学ppt
15
对于分支合成途径使用抗性突变菌株要和营 养缺陷型结合育种,才会得到更高的产量。
葡萄糖
反馈抑制
赖氨酸 Met -
甲硫氨酸
Lys- 天冬氨酸
AK 天冬氨酸磷酸
9
2. 渗漏缺陷型(leaky mutant):
一种不完全遗传障碍营养缺陷型, 能够自己合成某一代谢终产物但达不到 反馈调节的浓度,所以不会造成反馈抑 制而影响中间代谢产物的积累。 与营养缺陷型的区别?
教学ppt
10
(二)抗反馈调节突变菌株的应用
抗反馈调节菌株:对反馈抑制作用不敏感, 或对反馈阻遏有抗性,或二者兼而有之的 菌株。
HD
高丝氨酸
AHVr
苏氨酸教学ppt
反馈阻遏
黄色短杆菌 的苏氨酸合 成途径
16
抗代谢类似物的筛选方法
不含结构类似物 含结构类似物
教学ppt
17
3.抗分解阻遏突变体的应用 例如:葡萄糖-脯氨酸,筛选抗分解阻遏突变体
利用葡萄糖类似物选育蔗糖酶、淀粉酶、 纤维素酶
教学ppt
18
4.选育组成型突变株和超产突变株
23
启动基因的突变增加RNA聚合酶和 DNA的亲和力,增加转录速率。
教学ppt
24
(二)发酵条件的控制
1.添加前体绕过反馈控制点
(-)
A
B
C
(-)
D
(-)
E
F
教学ppt
25
2. 添加诱导剂:从提高诱导酶合成量来说,
最好的诱导剂往往不是该酶的底物,而是底
苯丙氨酸
结构类似物
S-(2氨基乙基)-L半 胱氨酸-(AEC)
-氨基--羟基戊酸 (AHV) 乙硫氨酸
D-精氨酸
对氟苯丙氨酸
教学ppt
13
获得方法及其原理: 营养缺陷型回复突变菌株
出发菌株 营养缺陷型
催化亚基基因突变 催化和调节亚基均突变
催化亚基完全回复




催化亚基未完全回复


教学ppt
催 化 亚 基 和 调 节 回 14
教学ppt
21
使胞内的代谢产物迅速渗漏出去,解除末端产物的反馈抑制。 1. 用生理学手段—— 直接抑制膜的合成或使膜受缺损 如: 在Glu发酵中把生物素浓度控制在亚适量可大量分泌Glu; 控制生物素的含量可改变细胞膜的成分,进而改变膜透性; 当培养液中生物素含量较高时采用适量添加青霉素的方法; 再如:产氨短杆菌的核苷酸发酵中控制因素是Mn2+; Mn2+的作用与 生物素相似。 2. 利用膜缺损突变株 ——油酸缺陷型、甘油缺陷型 如:用谷氨酸生产菌的油酸缺陷型,培养过程中,有限制地添加油酸, 合成有缺损的膜,使细胞膜发生渗漏而提高谷氨酸产量。 甘油缺陷型菌株的细胞膜中磷脂含量比野生型菌株低,易造成谷氨酸 大量渗漏。应用甘油缺陷型菌株,就是在生物素或油酸过量的情况下, 也可以获得大量谷氨酸。
在培养过程中我们可以控制补加营养物质的
量也不造成反馈调节(阻遏或抑制)。
教学ppt
2
如 A
BC
DE
限量添加E,就会造成C大量积累
枯草芽孢杆菌的精氨酸营养缺陷型,鸟氨 酸积累量可到到25g/L.
教学ppt
3
F
G
A
B
C
DE
协同反馈
F
G
A
B
C
DE
教学ppt
4
F
G
A
B
C
DE
教学ppt
5
F
G
H
A
B
C
DEBiblioteka 教学ppt8肌苷酸生成菌株
PRPP
PRPP酰氨转移酶
IMP
PRPP-磷酸核糖基焦磷酸
IMP-肌苷酸 S-AMP-肌苷酸琥珀酸 AMP-腺嘌呤5`-单磷酸 XMP-黄苷酸
S-AMP AMP
XMP
GMP-鸟嘌呤5`-单磷酸
产量达13g/L
GMP
肌苷酸简介:很好的高效调味品,也是重要
的工业原料。
教学ppt
如果调节基因发生突变,以至产生无效的阻遏物而 不能和操纵基因结合,或操纵基因突变,从而造成 结构基因不受控制的转录,酶 的生成将不再需要诱 导剂或不再被末端产物或分解代谢物阻遏,这样的 突变株称为 组成型突变株。少数情况下,组成型突 变株可产生大量的、比亲本高的多的酶,这种突变 株称为超产突变株。
教学ppt
19
组成型突变株
调节基因发生突变
产生无效的阻遏物而不 能与操纵基因结合
操纵基因突变
突变操纵基因不 能与阻遏物结合
结构基因不受控制地转录,酶的 生成将不再需要诱导剂或不再被 末端产物或分解代谢物阻遏。
组成型突变
教学ppt
20
5.条件致死 例如在抗生素和酶制剂生产过程中的应用。
6.细胞膜通透性突变体的应用
第四节 代谢调节的人工控制
微生物的正常代谢不会使代谢产物过 量积累,发酵目的是尽可能多地积累代谢 产物,以此必须打破微生物的代谢调节机 制,使代谢产物大量积累。
方法
改变微生物的遗传学特性 控制发酵条件
教学ppt
1
一 改变微生物的遗传学特性 (一).营养缺陷型和渗透缺陷型突变菌株的应用
1.营养缺陷型:原菌株由于发生突变,致使 代谢途径中某一步骤发生缺陷,从而丧失 了合成某种物质的能力,必须在培养基中 外源补加该营养物质才能正常生长的突变 菌株。
赖氨酸简介: 谷物中不含的必须氨基酸。
教学ppt
6
谷氨酸棒状杆菌生产赖氨酸
天冬氨酸 天冬氨酸激酶(AK)

天冬氨酰磷酸

抑 制
天冬氨酸半醛 高丝氨酸脱氢酶(HSDH) 异亮
赖氨酸
反 馈
高丝氨酸 氨酸


甲硫氨酸 苏氨酸
教学ppt
7
利用谷氨酸棒状生产赖氨酸比利用大肠杆菌 的优势: (1) 不存在天冬氨酸激酶或天冬氨酸半 醛脱氢酶受阻遏的问题; (2) 赖氨酸分支的第一和第二个酶(双 氢吡啶二羧酸合成酶和双氢吡啶二羧酸还原 酶)不受赖氨酸的抑制或阻遏; (3)赖氨酸产生菌中缺少L-赖氨酸脱羧酶。
教学ppt
22
7.增加有关基因的数量
增加结构基因或操纵基因的数量 例如,β-半乳糖苷酶、青霉素酶、氯
霉素转酰氨酶等可借助含有相应结构基因 的质粒转移给受体培养物来增加产量;利 用含有对苯丙氨酸的结构基因的转导噬菌 体可使该酶产量增加15倍。
通过操作基因与传统诱变技术和代谢调 控相结合提高产量。
教学ppt
抗反馈抑制突变菌株的获得途径:
1.结构类似物抗性突变菌株
2.营养缺陷型回复突变菌株
获得方法及其原理: 结构类似物抗性突变菌株
教学ppt
11
将接除了反馈抑制的突变菌株筛选出来
极少数
A`
大多 数
经过突变处理的菌株
A—某种氨基酸 A`—某种氨基酸的类似物
教学ppt
12
目标产物 赖氨酸
苏氨酸
异亮氨酸 精氨酸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