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心脏康复ppt课件
tion 修复;复兴;复职;恢复名誉
国内译为“康复” 香港译为“复康” 台湾译为“复健”
-
+ 1912年,Herrick教授制订了心肌梗死后的治 疗处方。
+ 30年代后期,Mallory教授对心肌梗死演变 的研究结论更加强了AMI严格卧床的规定。
要求绝对卧床6-8周
-
❖体力活动
室壁瘤、心力衰竭
心脏破裂、心源性猝死
❖病理学 (Mallory , 30年代后期)
心肌缺血坏死 稳定的疤痕时间(6周)
❖ 心肌重构(MI)梗塞和非梗塞组织的扩展
不适当的体力活动 室壁瘤
❖回顾性调查(Jugdutt等) MI(广泛前壁)
运动(过早、反复、高水平) 室壁瘤↑
-
❖ 卧床休息(1w)→肌肉体积和肌肉收缩力↓10%-15% ❖ 卧床休息(7-10天 )
-
❖冠心病(心肌梗死、稳定性心绞痛
PTCA术后、冠状动脉搭桥术后)
❖各种心脏病术后(心瓣膜置换、心脏 移植)
❖心功能不全(各种心脏病,临床稳定) ❖原发性高血压 ❖高脂血症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
❖ 个体化的运动 ❖ 宣传教育 ❖ 心理康复
-
如何制定有效安全的运动处方
-
❖ <7.0 METs (缺血发作3周后) ❖ 心绞痛或运动时ST段压低1-2mm ❖ 运动时再灌注或室壁运动障碍 ❖ 充血性心衰病史 ❖ 轻度但非严重左心功能不全 ❖ 心室晚电位阳性 ❖ 非持续室性心律失常 ❖ 不能自我监测或遵守运动处方
-
➢ 严重左心功能不全 ➢ <5METs (缺血发作3周后) ➢ 运动诱发的低血压(>15mmHg) ➢ 缺血ST段压低>2mm ➢ 低量级运动诱发心肌缺血 ➢ 运动后持续缺血 ➢ 持续性室性心律失常(自发、诱发)
-
+ 心脏康复的定义 + 心脏康复的发展史 + 现代心脏康复概念 + 心脏康复内容 + 心脏康复的评价
-
心脏康复(Cardiac Rehabilitaton)
要求保证使心脏病人获得最佳的体力、 精神及社会状况的活动总合,从而使 病人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在社会上重新 恢复尽可能正常位置,并能自主生活。
心源性休克 或心力衰竭
严重心理 障碍
<40%
功能储 备
(METs) ≥7.0
5.0-7.0
≤5.0
血肌钙 蛋白浓
度 正常
正常
升高
-
Myers J, et al. Am Heart J. 2001;142:1041-6
-
❖ 单纯冠状动脉再通后 ❖ >7.0METs(缺血发作3周后) ❖ 无心肌缺血 ❖ 无左心功能不全 ❖ 无严重心律失常
+ 1973年Wenger等首先发表了以运动疗法为 基础的AMI康复程序疗法;
+ 1991年美国心肺康复学会发表了《心脏康 复程序指南》,2004年美国《心脏康复和 二级预防程序指南》第4版出版;
-
CR—心脏康复
美国心研所
WHO
现代CR
涉及医学评价、处 方运动、心脏危险 因素矫正、教育咨 询和行为干预的综 合长期程序,减少 再梗和猝死的危险, 稳定或逆转动脉硬 化过程和改善病人 的心理和职业状态。
理疗科
多门类:营养医学 运动医学
药物学 心理学 伦理学
多形式:保健组织多样性
医疗单位组织康复程序 社区性组织康复程序 家庭形式康复程序
-
心脏康复的核心
患者评估 血脂管理 血压管理 戒烟 糖尿病管理
营养咨询 体重管理 心理社会因素管理 体力活动咨询 运动锻炼
需要由医生、护士、体疗师,营养师、 药剂师,临检技师和心理医生共同参与完成
-
心脏康复的目标
短期目标
长期目标
控制心脏症状 提高心脏储备 限制心脏病不良影响 提高心理社会和
职业状况
降低心血管疾病 发病率和病死率
-
❖危险性分层理论(临床、分级运动试验) 低危患者:无需ECG监测 中危患者:间断性ECG监测 高危患者:连续性ECG监测
❖重要危险因素 (与运动有关) 年龄、心脏病病情、运动强度
-
+ 概念:1MET=耗氧量3.5ml/(kg·min)。
安静坐位能量消耗为基础,是一种表示相对能量代 谢水平和运动强度的重要指标。例如人在静坐时 MET约为1.0,速度为9.6km/h的跑步MET约为10.0等。
+ 用途:确定运动强度 评定康复心脏功能水平 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特点: 不受β受体阻滞的影响 运动试验与日常生活中能量供需关系定量联系
-
危 险
分 层
运动或恢复期
症状及心电图 改变
心律失常
再血管化后 并发症
心理障碍
左心室
射血分 数
低 危
运动或恢复期 无心绞痛症状 或心电图缺血
改变
无休息或运
动引起的复 杂心律失常
AMI溶栓血管 再通,PCI后 或CABG后血
管再通且无 合并症
无心理障 碍(抑郁、
焦虑等)
>50%
中 危
中度运动(56.9METs)或恢 复期出现心绞
直立性低血压 循环血容量↓700-800ml→反射性心动过速 血粘度↑→血栓 ❖ 卧床休息(3W)→体力工作能力↓20%-25% ❖ 肺容量、肺活量↓、肺通气功能↓ ❖ 氮和蛋白质负平衡→心肌坏死愈合↓ ❖ 长期卧床→焦虑和压抑
-
“坐椅子” (40年代,Levine和Lown) → 新的临床实践的开始
痛症状或心电 图缺血改变
休息或运动 时未出现复 杂室性心律
失常
AMI,PCI或 CABG后无合 并心源性休
克或心力衰 竭
无严重心 理障碍
40-49%
高 危
低水平运动 (<5.0METs)或 恢复期出现心
绞痛症状或心 电图缺血改变
休息或运动 时出现的复 杂性室性心
律失常
AMI、PCI或 CABG后合并
理论:下肢下垂→回心血量↓→ 每搏量↓→心脏作功↓
实际:坐位氧耗量>平卧位(早期活动益处抵消)
早期活动(50年代) AMI 4周 步行3-5min Bid (Newman ) 14天内 (Brummer)
早期分级活动方案(61年,Cain) —有效性、安全性
-
+ 1963年WH0成立了心血管病康复专家委员 会,肯定了AMI康复疗法;
使冠心病患者 恢复到适当的 体力、精力和 社会适应能力, 使其通过自己 努力,尽可能 地恢复正常生 活
经有处方的运动 锻炼、医疗教育、 心理、营养、职 业和社会咨询指 导重新获得正常 或接近正常活动 状态的综合方案。
-
+ 医学康复 + 教育康复 + 职业康复 + 社会心理康复
多学科:心血管内科 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