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语》选读之十二《高山仰止》

《论语》选读之十二《高山仰止》


• 【读解】 谁能升堂入室? 读解】 谁能升堂入室? • 人情看冷暖,世态趋炎凉。 同学们听老师贬了子路一句, 一下子便看不起他了。老师只 好再来一个说法。 撇开这一点不论,我们来看老师给子路的说法:升堂矣, 未 入于室也。 堂是正厅。室是内室。过去的四合院房屋建筑,中间是天 井. 进屋首先得入门,入门后登(升)入厅堂,然后才能进入 内室。 但这些在这里都是比喻的说法。入门,升堂,入室,表示 的 是学习的几个阶段。入门指刚刚学 刚学会,升堂指已经有 所掌 刚学 有 握,有所成就;入室则已经“到家 到家”了,已得其奥妙。 到家 所以,子路实际上已到中等水平,如果按十级考核,起码 也 该是五级了吧。就从严要求而言,孔子认为他还不配在自己 的门下弹瑟,但也不至于差到让大家都看不起的程度,于是予 以正名 给他评了个等级。 就我们来说,当然不能满足于子路的水平,升堂了事,而 应 该进一步做到入室。不论学什么,都成为真正到家的行家里 成为真正到家的行家里 手。 升堂入室,才是追求。 升堂入室,才是追求
知其终不用也。于是始欲成就后学,以传 道于来世。又不得中行之士而思其次,以 为狂士志意高远 狂士志意高远,犹或可与进于道也。但 狂士志意高远 恐其过中失正 过中失正,而或陷于异端耳,故欲归 归 过中失正 而裁之也。 而裁之
啮 指 痛 心
论语解读》 【评点】顾鸿安 《论语解读》 评点】 孔子的一生,是为行道而献身。孔子周游列 国,屡遭碰壁。后在陈绝粮,遭到颠沛、困厄, 见道不可行,思归讲学 思归讲学,培养人才。特别吸引孔 思归讲学 子回国的力量,是那些年青需要指导教育的学生。 这批年轻人,都是“狂简”之士,他们志向高远, 很可造就但行为粗率简单,容易“过中失正”。 鲁哀公十一年(前484)鲁国执掌大权的季康 子在冉求的鼓动下,迎请孔子回国,孔子在流亡 十多年后,终于回到了故国。
11-15子曰:“由之瑟(1)奚为于丘之门 ?”门人 子曰: 由之瑟 奚为于丘之门 奚为于丘之门(2)? 子曰 不敬子路。子曰: 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3)也 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 也。
• 【注释】 注释】 • (1)瑟:音sè,一种古 乐器,与古琴相似。 • (2)奚为于丘之门:奚, (2) 为什么。为,弹。为什 么在我这里弹呢? • (3)升堂入室:堂是正厅, 室是内室,用以形容学 习程度的深浅。 朱熹《论语集注》 朱熹《论语集注》
• 【评点】顾鸿安 《论语解读》 评点】 论语解读》 • 孔子的这四位弟子都是他比较满意的。只有子 路生性好强,易受伤害,当时孔子才说他“恐怕不 能善终”。后来,子路担任卫国大夫孔里的家臣, 遭逢卫国内乱,子路本可脱难,但他抱着“食其食 (领受他人的俸禄)者不避其难”的信念,身入危 城,死于乱中。孔子对子路的告诫竟不幸而言中。 当然,这不是孔子会算命。孔子是“知命”之人, “知命”之人 他看到的人和事太多了,他是根据春秋末期的各国 混乱无序的政治形势和子路的性格(子路必然要参 政)所作的预言。预言要应验,是要合乎逻辑的。
高山仰止
制作 中
浙江浦江二 黄 旭 宝
5-22子在陈 曰:“归与!归与! 子在陈(1)曰 归与!归与! 子在陈 吾党之小子(2)狂简 狂简(3),斐然(4) 吾党之小子 狂简 ,斐然 成章,不知所以裁(5)之 成章,不知所以裁 之。”
【注释】 (1)陈:古国名,大约在今河南东部和安徽北 部一带。 (2)吾党之小子:古代以500家一为党。吾党 意即我的故乡。小子,指孔子在鲁国的学生。 (3)狂简:志向远大但行为粗率简单。 (4)斐然:斐,音fěi,有文彩的样子。 (5)裁:裁剪,节制。
• 【评析】 评析】 • 子路这个人有勇 无谋,尽管他非常刚 强。孔子一方面为他 的这些学生各有特长 而高兴,但又担心子 路,惟恐他不会有好 的结果。师之爱生, 师之爱生, 师之爱生 人之常情。孔子的这 人之读解】 • 古语说:“峣峣者易缺。”太洁白了容易受到玷 污,太高峻了容易缺损,大刚强了,则容易夭折。孔子 知人论事, 具有先见之明。后来的事实证明,子路的 确不幸被孔子所言中,死 于卫国的内乱之中。据《史 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子路担任 卫国大夫孔俚的 家臣,卫国发生内乱,子路本在城外,但他抱着 “食 其食者不避其难”的信念,身入危城,与暴徒血战而死。 据说 孔子听到卫国内乱,曾伤心地说:“子路要丧命 了!”不久,果然 传来了子路壮烈牺牲的消息。 一个人的性格和气质决定行动,刚强者往往不会委 白求全,所 谓“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宁为玉碎, 宁为玉碎 不为瓦全”,“宁愿站着 刚强易折, 死,不愿跪着生”。孔子深 知子路的性格刚强易折 刚强易折 所以对他发生了叹惋。 孔子对他的学生真是了如指掌啊!
• 【评析】 评析】 • 孔子说这段话时,正当鲁国季康子执政, 欲召冉求回去,协助办理政务。所以,孔子 说回去吧,去为官从政,实现他们的抱负。 但同时又指出他在鲁国的学生尚存在的问题: 行为粗率简单,还不知道怎样节制自己,这 些还有待于他的教养。
• 朱熹《论语集注》 朱熹《论语集注》 • 夫子初心,欲行其道于天下,至是而
• 【评析】 评析】 • 这一段文字记载了孔子对子路的评价。他先 是用责备的口气批评子路,当其它门人都不尊敬 子路时,他便改口说子路已经登堂尚未入室。这 是就演奏乐器而言的。孔子对学生的态度应该讲 是比较客观的,有成绩就表扬,有过错就反对, 让学生认识 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不足,同时又树立 信心 树立起信心 认识 不足 树立 信心, 争取更大的成绩。
• 孔子离开鲁国共十四 载,返国后,已是六 十九岁。鲁哀公见孔 子回国,虽表热烈欢 迎,可惜懦弱无能, 不会重用孔子,孔子 也不求仕途。这时周 室衰微,礼乐废,诗 书缺,孔子便天天在 在 杏坛上为弟子讲学, 杏坛上为弟子讲学, 并删定群经, 并删定群经,为万世 立教,从此不再离开 立教 鲁国。
11-13闵子侍侧,訚訚(1)如也;子路,行行 闵子侍侧,訚訚 如也 子路,行行(2) 如也; 闵子侍侧 如也;冉有、子贡,侃侃(3)如也 子乐。 如也。 如也;冉有、子贡,侃侃 如也。子乐。 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 【注释】 注释】 (1)訚訚:音yín,和 颜悦色的样子。 (2)行行:音hàng, 刚强的样子。 (3)侃侃:说话理直气 壮。
• 【评点】顾鸿安 《论语解读》 评点】 论语解读》 • 孔子认为音乐的曲调要合乎《雅》《颂》那样 的中和之音 中和之音,而子路鼓瑟却有“杀伐之声 杀伐之声”(据 中和之音 杀伐之声 《孔子家语》),因而孔子不满意,认为有悖于乐 道,所以说了上面这番话。 孔子又考虑到自己的话恐怕会影响子路的威信, 就向学生们进行解释:“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 也。”一个人的学问、技艺能够得到孔子的“升堂” 的评价,已经是很了不起的了。从发展的眼光看, 如能继续努力,既会“升堂”,就有“入室”的希 望,达到精湛的高度。从而可见孔子对学生的爱护 和关切。
• 【读解】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读解】用之则行, •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也就是成语所说的“用行 舍藏”或 “用舍行藏”,它最为精炼地表达了儒者对 于出仕与退隐 入世与 出世 进与退 出仕与退隐,入世与 出世,进与退 进与退的政治选择与人 出仕与退隐 生态度。 这里面所蕴含的,一方面是进退之间深刻的内在 矛盾,另一 方面也显示了儒学通权达变 通权达变的思想方法和 通权达变 精神气度。 孔子另外还多次说:“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 隐。”(《泰伯》) “邦有道则任,邦无道则可卷而 怀之。”(《卫灵公》)孟子也说: “穷则独善其身, 穷则独善其身, 穷则独善其身 达则兼善天下。”(《尽心上》)所有这些说法,其 达则兼善天下 实都是“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意思。 问题在于,“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虽然懂得 用行舍藏的道 理,但真正面对现实,落实到每个人身 上,不仅用舍不由你,就是行藏也往往是你无可奈何 的呀!
• 【评点】顾鸿安 《论语 评点】
解读》 解读》
本章孔子赞美颜渊 安贫乐道,随遇而安; 教育子路尚智不尚勇 尚智不尚勇。 尚智不尚勇 “暴虎冯河”是无智愚 勇,“临事而惧,好谋 而成”才是大智大勇。 举大事者必慎其始终, 谋在事先而昌, 谋在事先而昌,事在谋 先则亡。鲁莽待事如暴 先则亡 虎冯河者,无谋愚勇, 不足成事
【 论语 论语禅解】
木铎之任, 木铎之任,菩萨 之心。 之心。
• 南怀瑾《论语别裁》 南怀瑾《论语别裁》
“吾党之小子狂简”——小子是年轻人。党是指古 代的乡党,也就是鲁国这一些跟随他的学生们。“狂 简”是两个典型。豪迈、慷慨 豪迈、 豪迈 慷慨,多半年轻人喜欢的个 轻易、 性和作风就是“狂”。轻易、草率 轻易 草率,对国家天下事掉 以轻心,就是“简”。第二种典型“简”,把天下事 看得太容易了,自己想到就好像做得到一样,年轻人 也容易犯这个毛病。“吾党之小子狂简”,是说跟自 己的这班年轻人,蛮有豪气,看天下事太容易了 看天下事太容易了。虽 看天下事太容易了 然文采不错,“斐然成章”地议论纷纷,毕竟还未成 器。 • 学问之道,最难的是如何中肯仲裁 中肯仲裁。像做衣服的 中肯仲裁 技师一样,要把一块布裁剪成一件合身而大方的衣服, 这是一门不简单的学问。所以他一心要回到鲁国,献 身于文教的千秋事业。
子路一生,刚毅不 挠,遇事义无反顾,最 后死于卫国孔悝、蒯瞶 之乱,临死仍不失君子 本色,结缨而绝,虽死 而其守死善道、能辨明 伦之精神,至今千古传 诵。当死讯传至鲁国时, 孔子非常伤痛的说: 「忆!天祝予!」祝, 断也,孔子感叹说:是 天要断了我的道啊!跟 失去颜渊一样的哀伤。
7-11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1),惟我 子谓颜渊曰: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 子谓颜渊曰 与尔有是夫(2)!”子路曰:“子行三军(3),则谁与 与尔有是夫 ! 子路曰: 子行三军 , (4)?”子曰:“暴虎 冯河 ,死而无悔者,吾不 冯河(6),死而无悔者, ? 子曰: 暴虎(5)冯河 与也。必也临事而惧 。好谋而成者也。 与也。必也临事而惧(7)。好谋而成者也。” • • • • • • • • 【注释】 注释】 (1)舍之则藏:舍,舍弃,不用。藏,隐藏。 (2)夫:语气词,相当于“吧”。 (3)三军:是当时大国所有的军队,每军约一万二千 五百人。 (4)与:在一起的意思。 (5)暴虎:空拳赤手与老虎进行搏斗。 (6)冯河:无船而徒步过河。 (7)临事不惧:惧是谨慎、警惕的意思。遇到事情便 格外小心谨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