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时 数列知识要点一、 数列的概念1.数列是按一定顺序排列的一列数,记作,,,,321 n a a a a 简记 n a .2.数列 n a 的第n 项n a 与项数n 的关系若用一个公式)(n f a n 给出,则这个公式叫做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
3.数列可以看做定义域为N (或其子集)的函数,当自变量由小到大依次取值时对应的一列函数值,它的图像是一群孤立的点。
二、数列的表示方法数列的表示方法有:列举法、图示法、解析法(用通项公式表示)和递推法(用递推关系表示)。
三、 数列的分类1. 按照数列的项数分:有穷数列、无穷数列。
2. 按照任何一项的绝对值是否不超过某一正数分:有界数列、无界数列。
3. 从函数角度考虑分:递增数列、递减数列、常数列、摆动数列。
四、数列通项n a 与前n 项和n S 的关系 1.ni in n aa a a a S 13212.2111n S S n S a n n n课前热身1.数列1,3,6,10,…的一个通项公式为 ( ) A.)1(2n n a n B .12n a n C .2)1(n n a nD .2)1( n n a n 2.在数列 ,55,34,21,,8,5,3,2,1,1x 中,x 的值为( ) A .10 B .11 C .12 D .133.数列 n a 的通项公式为 n n a n 2832,则数列各项中最小项是( )A .第4项B .第5项C .第6项D .第7项4.已知数列 n a 是递增数列,其通项公式为n n a n 2,则实数 的取值范围是5.数列 n a 的前n 项和142n n S n ,,则典例精析题型一 归纳、猜想法求数列通项【例1】根据下列数列的前几项,分别写出它们的一个通项公式 ⑴7,77,777,7777,…⑵,638,356,154,32 ⑶1,3,3,5,5,7,7,9,9… 题型二 应用)2()1(11n S S n S a n n n求数列通项例2.已知数列 n a 的前n 项和n S ,分别求其通项公式.⑴23 nn S ⑵)0()2(812 n n na a S三、利用递推关系求数列的通项【例3】根据下列各个数列 n a 的首项和递推关系,求其通项公式 ⑴141,21211n a a a n n(2),0,11 n a a 0)1(1221 n n n n a a na a n ,⑶121,111n n a a a数学门诊已知n S 是数列 n a 的前n 项和,且满足21223 n n n S a n S ,其中 4,3,2,0 n a n ,又21 a ,求数列 n a 的通项公式。
课堂演练1. 若数列 n a 的前n 项的323n n a S ,那么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 A .132 n n a B .nn a 23 C.33 n a n D.nn a 322.已知数列 n a 满足01 a ,1331n n n a a a (N n ),则 20a ( )A.0 B.3 C.3 D.234.已知数列 n a 满足,11 a)2(,311n a a n n n ,⑴32a a 和求 ⑵证明:213 n n a知识要点1. 等差数列的概念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都等于同一个常数,这个数列就叫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等差数列的公差,用d 表示。
2.递推关系与通项公式m n a a d n a a d d n a a d m n a a d n a a d a a mnn n m n n n n1;)1()()1(1111变式:推广:通项公式:递推关系:由此联想到点),(n a n 所在直线的斜率。
为常数)即:特征:m k m kn n f a d a dn a n n ,(,)(),(1),为常数,(m k m kn a n 是数列 n a 成等差数列的充要条件。
3.等差中项:若c b a ,,成等差数列,则b 称c a 与的等差中项,且2ca b ;c b a ,,成等差数列是c a b 2的充要条件。
4.前n 项和公式2)(1n a a S n n ; 2)1(1d n n na S n变式:12);2()1(2)1(2121211 n S a dn a d n a na a a n S a a n n n n n n),()(,)2(22212为常数即特征:B A BnAn S Bn An n f S n da n d S n n n是数列 n a 成等差数列的充要条件。
5.等差数列 n a 的基本性质),,,(N q p n m 其中⑴q p n m a a a a q p n m ,则若反之,不成立。
⑵d m n a a m n )( ⑶m n m n n a a a 2⑷n n n n n S S S S S 232,, 仍成等差数列。
6.判断或证明一个数列是等差数列的方法:①定义法:)常数)( N n d a a n n (1 n a 是等差数列②中项法:)221 N n a a a n n n ( n a 是等差数列③通项公式法:),(为常数b k bkn a n n a 是等差数列④前n 项和公式法:),(2为常数B A BnAn S n n a 是等差数列 课前热身:1.等差数列 n a 中,,39741 a a a963852,33a a a a a a 则( )A .30B .27C .24D .21 2.等差数列 n a 中,)(31,1201191210864Ca a a a a a a 的值为则A .14B .15C .16D .173.等差数列 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当d a ,1变化时,若 1182a a a 是一个定值,那么下列各数中也是定值的是)8201513S C S B S B S A ....5.设n S ,n T 分别为等差数列 n a 与 n b 的前n 项和19195224T S n n b a n n ,则 典例精析一、等差数列的判定与基本运算例1:⑴已知数列 n a 前n 项和n n S n 92①求证: n a 为等差数列;②记数列 n a 的前n 项和为n T ,求 n T 的表达式。
⑵数列 n a 中,n S 是前n 项和,当2 n 时,)21(2n n n S a S ①求证:n S 1是等差数列,②设12 n S b nn ,求 n b 的前n 项和n T二、公式的应用例2:设等差数列 n a 的首项1a 及公差d 都为整数,前n 项和为n S①若9801411 S a ,,求数列 n a 的通项公式 ②若770614111 S a a ,,,求所有可能的数列 n a 的通项公式 三、性质的应用例3:已知等差数列 n a 中,公差d >0前n 项和为n S ,且满足:14454132 a a a a ,,①求数列的通项公式;②设cn S b nn,一个新数列 n b ,若 n b 也是等差数列,求非零常数c ;③求1)25()( n n b n b n f (N n )的最大值 数学门诊若数列 n a 是等差数列,数列 n b 满足21 n n n n a a a b ( N n ), n b 的前n 项和为n S ,已知083125 a a ,试问n 为何值时,n S 取得最大值?并证明你的结论。
课堂演练1.设n S 是等差数列 n a 的前n 项和,若1266331S SS S ,则() A .103 B.31 C.81 D.912.在等差数列 n a 中132321 a a a ,, 则654a a a 等于( )A .40 B.42 C.43 D.453.等差数列 n a 中,12910S S a ,,则前____项的和最大。
4.已知等差数列 n a 的前10项和为100,前100项和为10,则前110项和为6.设等差数列 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已知001213123 S S a ,, ①求出公差d 的范围,②指出1221S S S ,,, 中哪一个值最大,并说明理6.3等比数列知识要点1. 定义: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叫做等比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比数列的公比,记为)0 q q ,(。
2. 递推关系与通项公式mn m n n n n n q a a q a a qa a 推广:通项公式:递推关系:111 3. 等比中项:若三个数c b a ,,成等比数列,则称b 为c a 与的等比中项,且为ac b ac b 2,注:是成等比数列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4. 前n 项和公式)1(11)1()1(111q q qa a q q a q na S n n n5. 等比数列的基本性质,),,,(N q p n m 其中 ①q p n m a a a a q p n m ,则若反之不真! ②)(2N n a a a a a qm n m n n mn mn , ③ n a 为等比数列,则下标成等差数列的对应项成等比数列。
④ ,,,时,n n n n n S S S S S q 2321 仍成等比数列。
6. 等比数列与等比数列的转化 ① n a 是等差数列)10( c c cna ,是等比数列;② n a 是正项等比数列)10(log c c a n c ,是等差数列;③ n a 既是等差数列又是等比数列 n a 是各项不为零的常数列。
7. 等比数列的判定法 ①定义法:(常数)q a a nn 1n a 为等比数列; ②中项法: )0(221n n n n a a a a n a 为等比数列;③通项公式法: 为常数)q k qk a nn ,( n a 为等比数列;④前n 项和法:为常数)(q k q k S n n ,)1( n a 为等比数列。
课前热身1. 如果-1,c b a ,,,-9成等比数列,那么( ) A.b =3,ac =9 B .b =-3,ac =-9 C.b =3,ac =-9 D .b =-3,ac =-92. 在等比数列 n a 中,若206574 a a a a ,则此数列的前10项之积等于( )1051010102050....D C B A3. 103107422222)( n n f 设)18(72)18(72)18(72)18(72)()(431 n n n n D C B A D n f N n ....)(等于,则4. 已知数列 n a 是等比数列,且 m m m S S S 323010,则, 5. 在数列 n a 中,若)1(32111 n a a a n n ,,则通项n a =典例精析一、 等比数列的基本运算与判定 例1:⑴设首项为)0(1 a aa ,公比为q 的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为80,前2n 项的和为6560,求此数列的首项与公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