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光学专题(学案)一、 知识点睛色散二、 精讲精练【板块一】光现象1. 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柳树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线折射形成的B .黑色物体能够反射黑色光C .光线在电影银幕上发生的是漫反射D .影子是光反射形成的光现象 光的 直 线 传 播 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光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光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光的反射 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类:__________、__________。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图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平面镜成像 光的折射成像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像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图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图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透 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体的颜色 凸透镜 凹透镜 作用:________________。
成像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应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______________。
应用:______________。
透明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_。
不透明物体:__________________。
红外线的应用:________________。
紫外线的应用:________________。
2.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的是()A.通过玻璃观赏白鹤梁水下奇观B.小鸭在水中看见自己的像C.阳光透过树林时留下树的影子D.岸边植物的倒影3.一个人站在平面镜前,离镜面的距离为1.6m,在这个人的正身后2.5m处的墙上有一幅画,则这个人从镜中看到的画到他本人的距离是()A.2.5m B.5.7m C.4.1m D.1.6m4.在探究树荫下光斑的综合实践活动中,为了研究孔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小华设计了四种开有不同形状孔的卡片甲,并用另一张卡片乙覆盖在甲上,如图所示。
接着,从图示位置沿箭头方向水平移动乙,观察光斑形状的变化情况。
下列合乎要求的是()A.B.C.D.5.如图所示,一束激光沿_______射到空水槽底部O点,形成一个光斑,向水槽中注入适量水后,水槽底部光斑会移动到O点的_______(选填“左”或“右”)侧。
继续沿水槽壁缓慢注水,在此过程中,折射角__________(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6.为解决高楼灭火难题,军工转民用“导弹灭火”技术实验成功,如图,发射架上有三只眼:“可见光”、“红外线”和“激光”,当高楼内有烟雾火源不明时,可用__________发现火源,可用_______精确测量火源距离(均选填“可见光”、“红外线”或“激光”)。
7.一个演员在舞台上演出。
当舞台上方的红色追光灯照射到她时,观众看到她一身艳丽的红色服装;当灯光操作员改用绿色追光灯照射她时,观众看到她上装为绿色而裙子为黑色。
那么,这位演员服装的实际颜色是()A.上装和裙子都是红色B.上装和裙子都是绿色C.上装为绿色,裙子为黑色D.上装为白色,裙子为红色8.自动感应门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感应装置接收到人所发出的红外线,将门打开;另一种是感应装置发出微波来感知向门移动的物体,将门打开。
以下设计方案能探究某自动门属于哪种类型的是()A.两人从不同位置分别向门靠近,观察门的反应B.门打开后,人在门前静止站立一段时间,观察门的反应C.人以两种不同速度分别向门靠近,观察门的反应D.人分别在白天和夜晚的时候向门靠近,观察门的反应9.电磁波是一个大家族,如图是它们的家族谱。
对电磁波的认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可见光也是一种电磁波B.红外线比紫外线的频率低C.真空中不同电磁波的传播速度不同D.在医学上,用来灭菌消毒的是紫外线【板块二】透镜10.下列关于图中所示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A.图甲中,小孔成的是倒立的虚像B.图乙中,人配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C.图丙中,白光通过三棱镜要分解成红、橙、黄、绿、蓝、灰、紫七色光D.图丁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11.2014年在巴西举行的世界杯足球赛首次采用“门线技术”,图甲中的摄像机镜头相当于______(选填“凸”或“凹”)透镜,足球到摄像机距离u____2f(选填“>”、“=”或“<”)。
如图乙,裁判员手腕处的表在一秒内就能收到分析结果,表是通过接收___________信号工作的。
12.一束平行光经过一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甲)。
小明用此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当物体位置如图乙所示时,在光屏上呈现的是()A.倒立缩小的实像B.倒立等大的实像C.倒立放大的实像D.正立放大的虚像13.在我国首次“太空授课”中,女航天员王亚平制造了一个小水球,我们看到了她在水球中的“倒影”,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B.“倒影”不能成在光屏上C.照相机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制成的D.若王亚平距水球变远,“倒影”会变大14.如图是杨大爷眼睛看物体时的成像情况,则它的眼睛类型及矫正需要选用的透镜分别是()A.远视眼凸透镜B.远视眼凹透镜C.近视眼凹透镜D.近视眼凸透镜【板块三】光学作图15.如图为发光点S和竖直放置的平面镜的位置情况。
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完成下列两小题:(1)在图中用光路图作出发光点S的像点S'(2)推导证明S'点和S点到平面镜距离相等。
16.如图所示是艺术体操训练房的俯视图,训练房的北墙有一大平面镜,当老师从室外进入到图示位置时,甲、乙、丙、丁四位同学能通过平面镜观察到老师的是()A.甲同学B.乙同学C.丙同学D.丁同学17.将一平面镜斜放在装有水的水槽中,有一束光线垂直射向水面,如图所示,请画出这束光线在水中行进最后射出水面的光路图。
18.(1)如图1,小枫想要利用一块平面镜使竖直向下照射的太阳光沿水平方向射入涵洞中,请你通过作图标出平面镜的位置,完成光路图,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2)如图2所示,凸透镜的主光轴与水面重合,F是凸透镜的焦点,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射向凸透镜,画出折射光线的大致传播方向。
19.如图,人眼透过玻璃三棱镜观察另一侧的蜡烛A,发现成像在A′处。
在A上选择一点S画出光路图以表明成像于S′的原理(可以只画一条光线)。
【板块四】光学实验20.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透明橡皮膜、注射器、乳胶管、止水夹等器材制成凹、凸形状可改变的液体透镜,并利用液体透镜探究“光的折射”和“透镜成像”,如图所示:(1)在探究“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时,首先在两个透明玻璃长方体容器中充入蚊香烟雾,然后将水注入橡皮膜,制成液体透镜,再将液体透镜放置在两个玻璃容器之间,如图甲所示,让光线沿图示方向射入玻璃容器,经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将______(选填“偏离”或“偏向”)主光轴。
如果此时再用注射器向橡皮膜注水,改变液体透镜的凸起程度,则折射光线偏折的程度_____(选填“会”或“不会”)改变,在玻璃容器中充入蚊香烟雾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用液体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蜡烛、光屏和液体透镜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光屏上出现清晰的烛焰像,若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移到光具座10cm刻度时,则烛焰经凸透镜所称的像是_______。
A.放大、倒立的实像B.放大、正立的虚像C.缩小、倒立的实像D.缩小、正立的实像(3)为了探究“影响液体透镜折光能力强弱的因素”,物理兴趣小组人员做了如下实验:在图甲所示的装置中,保持液体透镜的凸起程度、即形状不变,先后在橡皮膜中注入酒精和煤油,观察光线经不同液体透镜折射后的偏折程度,此时,他们是在探究液体透镜折光能力与____________是否有关,在此探究过程中保持液体透镜的凸起程度,即形状不变的具体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利用液体透镜还可以探究哪些问题?(写出一个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小亮进行了下面的实验:照图中那样,把一面镜子M平放在平板上,把一个画有角度的白色硬纸板竖立在镜上,硬纸板是由E、F两块粘接而成,可绕接缝ON转动,ON垂直于镜面。
(1)实验时从白纸板前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光的传播路径,这是因为光在光屏上发生了___________(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
(2)让光线逆着反射光线射向镜面,经M反射后,反射光线逆着原入射光线方向射出,表明光路是___________。
(3)可折转的白色硬纸板在实验中的作用是:(写出两条)①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
22.如图甲所示,小丽同学在进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将玻璃板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
再取两段相同的蜡烛A和B竖直地放于玻璃板前后,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移动蜡烛B,直到看上去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在此实验中:(1)如果有5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_______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用两段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_____关系。
(2)小丽将光屏放在蜡烛B的位置上。
发现光屏上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
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如图乙所示),在实验过程中会出现的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