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兽医学实验周

中兽医学实验周


(二)切穴法 切穴的手叫押手,一般用左手切穴,穴位 不同切穴方法不同。 1.切押法 用左手拇指尖切押穴位皮肤,右手持针, 使针尖沿押手拇指甲前缘刺入。
2.舒张法 用左手拇、食指按压穴位皮肤上,并向
两侧撑开,使穴位皮肤紧张,以利进针。 穴位皮肤松弛时用此法。 3.夹持法
用左手拇、食指将穴位皮肤捏起,针尖 从侧面刺入。

前肢背侧,肱骨外上髁内侧凹
曲池 8 陷处。
肩髃 9 前肢,上臂肱骨肩端前凹陷处。
1 迎香 鼻孔外侧上端旁开0.1cm处。
1 前肢肘关节内侧,肱二头肌肌腱 曲泽
1 尺侧缘凹陷处。 1 前肢掌侧,腕关节根部至肘关节 心 内关 2 正中连线前1/6处。 包 经 大陵 1 前肢掌侧,腕关节根部正中凹陷 3 处。 1 前肢,第3指指端正中,距爪根 中冲 4 0.1cm处。
(三)持针法 刺穴的手叫刺手,一般用右手持针刺穴。 1.豪针持针法 因其细而长,易弯易颤。持针时,用刺手的 拇指、食指捏针柄,中指和无名指护住针身 或用拇、食、中指捏握针柄,捻转进针。
2.全握式持针法 此法持针有力,用于园利针、小宽针或大宽 针。即用拇指、食指捏持针尖,留出适当深 度,其余三指握针身,并将针尾抵于手心中。 3.执笔式持针法 用拇、食、中三指握针尾,中指尖抵按针身 以控制入针深度。
(六)针刺角度 指针体与穴位皮肤平面所构成的角度,由针 刺方向所决定。 1.直刺 针体与穴位皮肤呈90°角、垂直刺入。 2.斜刺 针体与穴位皮肤呈45°角刺入。 3.平刺 针体与穴位皮肤呈15°角沿皮刺入。 故又叫串皮刺或横刺。
前肢肘关节内侧,肱二头肌肌 尺泽 1
腱桡侧缘凹陷处。

40
下关
头侧部,耳前颧弓下凹陷处。
41

腹部,耻骨联合与胸剑联合中点连线(分13等份)胸剑联合下2

不容 42 等份旁开约2cm处。

关门
腹部,胸剑联合下5等份旁开约2cm处。
43
天枢
腹部,耻骨联合上5等份旁开约2cm处。
44
水道
腹部,耻骨联合上3等份旁开约2cm处。
45
髀关
46
后肢外侧,髂前上棘与髌骨外缘 连线上,平耻骨联合处。
关冲
15
前肢第4指尺侧,爪根角旁开0.1cm 处。
外关
16
前肢背侧,腕关节根部至肘关节正 中连线前1/6处。

臑会
17
前肢,上臂肱骨肩端后凹陷下约 3cm处。
焦 肩髎 18 前肢,上臂肱骨肩端后凹陷处。

翳风 19 头侧部,下颌角后方凹陷处。
耳门
20
头侧部,耳前上方下颌骨髁状突后 缘凹陷处。
丝竹空 21 头侧部,眼外上方眶骨凹陷处。
胆 经
阳陵 泉
61 后肢外侧,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
阳辅
62
后肢外侧,外踝尖与腓骨小头连线下 1/4处。
34
后肢,髌底与髌骨内侧连线上方约 2cm处。
腹部,耻骨联合与胸剑联合中点连 35 线(分13等份),耻骨联合上5等
份旁开约4cm处。
36
胸部,第5肋间隙正中线旁开约 3cm处。
37
胸部,第2肋间隙正中线旁开约 2cm处。
38 腋下腋中线上,第6肋间隙处。
承泣
瞳孔直下当眶下缘与眼球之间。
39
四白
瞳孔直下颧骨凹陷处。
实验一 针灸的基本操作方法及
白针疗法的实验观察
一、目的 1.掌握白针(豪针、园利针、小宽针)疗 法常见的操作手法。 2.体验与观察针感反映。
二、实验准备 1.实验动物 健康家兔8只。 2.药 物 碘酊棉球,酒精棉球。 3.实验器材 毫针。
三、实验方法和步骤 (一)针前准备 1.针具检查 按不同穴位穴位选择适当针具, 并检查有无生锈、弯裂、卷刃、针锋不利、 针尾松动等。 2.消毒 穴位剪毛后用碘酊消毒,针具和刺 手用酒精消毒。 3.保定患畜。
线中点

后肢股骨内侧髁后缘凹陷处。
曲泉 54

腹部第11肋游离端。 章门 55
胸侧部,第6肋间隙距前正中线旁 期门 56
开约3㎝
上关 57 头侧部,耳前颧弓上缘凹陷处。
风池
58
颈部,枕骨下方凹陷,距后正中线约 1cm处。
肩井 59 肩部,当肩峰端与后正中线连线中点
环跳
60
臀外下部,股骨大转子与荐椎尾椎结 合部连线外1/3与中1/3交点处。
梁丘
47
后肢,髌底与髌骨外侧连线上约 2cm处。
胃 经
犊鼻
48
后肢髌骨下方,髌韧带侧凹陷 处。

足三 里
49
后肢背外侧,胫骨粗隆下部外约 0.3cm处。
解溪 50 足背,踝关节中部凹陷处。
厉兑
51
足第 1 趾外侧,爪根角旁开 0.1cm处。
足第1跖骨内侧,跖骨头后方凹陷 太冲 52
处。
后肢内侧,内踝尖与胫骨内侧髁连 中都 53
(四)进针法 1.捻转进针法 2.急刺进针法 园利针,小宽针多用此法。 即用轻巧而敏捷的手法,将针快速刺入穴位。 3.飞针法 园利针、小宽针可用,实属急刺 法。操作方法分三步:即一呼、二拍、三扎 针。多用于不老实的患畜。
(五)运针、留针及退针法 1.运针法 临床常用的运针手法是:提、插、 捻、搓、捣、颤、拨等。 2.留 针 将针留在穴内待一定时间。 3.退 针 又称拔针或起针。 (1)捻转退针法 押手轻按穴位皮肤,刺 手握针柄捻转退出。 (2)抽拔退针法 刺手握针柄迅速拔出。
前肢掌侧,腕关节至肘关节桡
孔最 2

侧连线中点后1cm处。
列缺 3 前肢,桡骨掌侧端突起后凹陷处。
前肢,第1指桡侧,爪根角旁 少商 4
开0.1cm处。
前肢第2指桡侧,爪根角旁开 商阳 5 0.1cm处。
合谷 6 前肢背侧,第2掌骨桡侧中点处。
大 肠
手三里
7
前肢背侧,腕关节至肘关节桡 侧连线后1/6处。
28 29
前肢,第5掌骨与腕关节尺侧 凹陷处。
前肢背侧,腕关节根部至肘关 节尺侧连线中点前1cm处。
肩贞
30
前肢上臂肩关节后直下约3cm 凹陷处。
听宫
31
头侧部耳前中部下颌骨髁状突 后缘凹陷。
三阴交 阴陵泉
血海
肺 经
大横
食窦
周荣 大包
32 后肢内侧,内踝高点上约3cm处。
33 后肢,胫骨内侧髁下方凹陷处。
2 腋窝正中腋动脉内侧凹陷处。 极泉
2
2 前肢肘关节内侧,肱骨内上髁内
少海

3 侧凹陷。

2 前肢腕部掌侧,尺侧腕屈肌腱桡
神门
4 侧凹陷。
2 前肢小指桡侧,爪根角旁开 少冲
5 0.1cm处。
少泽
26
前肢小指尺侧,爪根角旁开 0.1cm处。
后溪
27
前肢,第5掌指关节后尺侧凹 陷处。
小 肠 经
腕骨 支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