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工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电工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电工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英文名称:ElectricalEngineering课程编码:
ZB09815
总学时/总学分:32/2理论学时/实验学时:32/0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必修课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
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一门研究电路分析及电机控制、应用的工程基础课程,本课程以电路为核心,以电机应用为主线,通过对电路模型的分析以及电机设备的控制、应用,使学生获得电工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分析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电路基础理论对具体电路模型进行求解的能力,以及实际应用变压器、电动机、继电接触控制的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以及从事与本专业有关的电工技术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一、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作业训练,获得以下知识及能力:1.掌握电路分析的基本理论及方法,具有运用电路基础理论对具体电路模型进行求解的能力;
2.培养针对复杂工程问题中的电机及其控制的正确表达能力,并具有实际应用变压器、电动机、继电接触控制的基本能力。

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关系见下表:
课程目标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1.工程知识
指标点1.2:具有解决化工工程设计和控制中工程问题
所需的工程基础知识。

二、教学内容
知识单元对应课程目标预期学习成效知识点或能力教
学活动学时
1.电路分析课程目标11.理解电路的概念和作用,电
路模型,电压及电流参考方向的含义,电功率和额定值的含义以及电源的三种工作状态;
2.掌握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及其应用,学会分析
与计算简单直流电路中的电压、电流和电位;
3.掌握电源的等效变换、支路电流法、叠加原理和戴维宁定理分析直流电路的方法;
4.理解正弦量三要素的意义,掌握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掌握单相交流电路的分析和计算方法,理解功率因数提高的意义;
5.掌握三相交流电路中电压、电流以及功率的分析和计算方法。

1.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包括以下:电路的
作用与组成部分,电路模型,电压和电流的参考方向,欧姆定律,电源有载工作、开路与短路,基尔霍夫定律,电路中电位的概念;
2.直流电路常用分析方法,包括以下:电压源与电流源及其等效变换,支路电流法,叠加原理,戴维宁定理;
3.正弦交流电路的分析,包括以下: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单一参数的交流电路,电阻、电感与电容元件串联的交流电路,功率因数的提高;
4.三相交流电路的分析,包括以下:三相电压,负载星形联接的三相电路,负载三角形联接的三相电路,三相功率;
5.安全用电基本常识:电流对人体的危害,触电方式,接地和接零。

1.课堂:板书、多媒体课件结合演示,电路示例讲解等。

2.课后:作业练习。

理论
22学时
2.电机的工作原理和应用课程目标21.理解交流铁芯线圈的电磁关系;
2.掌握变压器和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结构及工作原理,能够正确计算变压器与电动机的额定参数。

1.交流铁芯线圈电磁关系;
2.变压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3.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构造、工作原理与正确使用。

1.课堂:板书、模型或多媒体课件结合演示等。

2.课后:作业练习。

理论
6学时
3.继电接触控制系统的设计及应用课程目标21.掌握常用低压电器的结构及使用方法;
2.能够根据机械系统或装备的要求,绘制常用电机控制线路。

1.常用低压电器;
2.笼型异步电动机直接起动控制线路;
3.笼型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线路、Y-Δ换接起动控制线路。

1.课堂:板书、实物或多媒体课件结合演示等。

2.课后:作业练习。

理论
4学时
三、课程目标达成评价方式及评价标准
1.评价方式及成绩比例
本课程采用课程作业和期末考试两种方式完成课程目标的达成评价,具体见下表。

课程作业主要围绕教材的课后练习题,期末考试为闭卷形式。

课程目标评价方式及比例(%)成绩比例(%)
课程作业期末考试
课程目标1243660
课程目标2162440
合计4060100
2.评价标准
(1)课程作业评价标准
未提交作业,该次作业成绩按零分计;课程作业累计缺交量超过该课程总量的三分之一者,任课教师可取消其参加本课程成绩评定资格。

考核内容评价标准权重(%)
90-100分75-89分60-74分0-59分
A1:交、直流电路分析方法的掌握程度(对应课程目标1、毕业要求指标点1.2)电气量符号使用及标注准确,电路分析步骤合理,计算结果正确。

电气量符号使用及标注基本准确,电路分析步骤较合理,计算结果基本正确。

电气量符号使用及标注错误较多,电路分析步骤不合理,计算结果错误较多。

电气量符号使用及标注错误很多,缺少电路分析步骤,计算结果错误很多。

24
A2:变压器、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及继电接触控制电路的分析及设计能力(对应课程目标2、毕业要求指标点1.2)变压器、电动机控制方案选择合理,参数计算过程及结果正确;继电接触控制电路设计正确,电气原理图绘制规范。


压器、电动机控制方案选择较合理,参数计算过程及结果基本正确;继电接触控制电路设计基本正确,电气原理图绘制较规范。

变压器、电动机控制方案选择不合理之处较多,参数计算过程不完整,计算结果错误较多;继电接触控制电路设计错误较多,电气原理图绘制不规范之处较多。

变压器、电动机控制方案错误,参数计算过程不合理之处很多,计算结果错误很多;继电接触控制电路设计错误很多,电气原理图绘制完全不规范。

16
(3)期末考试评价标准
考核内容评价标准权重(%)
90-100分75-89分60-74分0-59分
B1:交、直流电路分析方法的掌握程度(对应课程目标1、毕业要求指标点1.2)交、直流电路分析的填空、选择、简答正确,电路分析步骤合理,计算结果正确。

交、直流电路分析的填空、选择、简答基本正确,电路分析步骤较合理,计算结果基本正确。

交、直流电路分析的填空、选择、简答错误较多,电路分析步骤不合理,计算结果错误较多。

交、直流电路分析的填空、选择、简答错误很多,电路分析步骤不完整,计算结果错误很多。

36
B2:电机工作原理及继电接触控制应用的掌握程度(对应课程目标2、毕业要求指标点1.2)变压器、电动机工作原理及使用简答正确,参数分析、计算过程及结果正确;继
电接触控制电路分析、设计正确,电气原理图绘制规范。

变压器、电动机工作原理及使用简答基本正确,参数分析、计算过程及结果基本正确;继电接触控制电路分析、设计基本正确,电气原理图绘制基本规范。

变压器、电动机工作原理及使用简答错误较多,参数分析、计算过程及结果错误较多;继电接触控制电路分析、设计错误较多,电气原理图绘制不规范之处较多。

变压器、电动机工作原理及使用简答错误很多,参数分析、计算过程及结果错误很多;继电接触控制电路分析、设计错误很多,电气原理图绘制完全不规范。

24
四、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建议教材(作者、教材名称、出版社、出版年)
[1]秦曾煌.电工学(第七版上册电工技术).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主要参考书:(作者、教材名称、出版社、出版年)
[1]秦曾煌.电工学第七版上册电工技术课后答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