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四章离子型聚合反应..

第四章离子型聚合反应..


链增长
~CH2-CHLi+ +CH2=CH → ~CH2-CH-CH2-CHLi+
- -
链终止
~CH2-CHLi+ + CH3OH

→ ~CH2-CH2 + LiOCH3
有关的分析:
§2-2 阴离子聚合反应
●链引发反应
(1)金属有机化合物引发(KNH2、NaNH2;RLi、RMgX) 总特点:引发活性取决于金属-碳键的极性,极性越强,引发活性越大。 用RLi、RMgX引发,特点是催化剂溶解于溶剂之中,形成单阴离子活性中心;C-Li 键的性质取决于溶剂的性质,在非极性溶剂中属于共价键,在极性溶剂中属于离子键。 用KNH2、NaNH2引发,需要在液氨中引发,并且先发生KNH2 的分解。 - KNH2 K+ + NH2 - - NH2 + CH2=CH → H2N-CH2-CHK +
●特征:
(1)对单体的选择性高。 (2)链引发活化能低,聚合速率快(低温下进行聚合反应)。 (3)离子型聚合反应活性中心是离子(C+、C-) (4)引发剂为亲核、亲电试剂,且引发剂自始自终对聚合有影响。 (5)不能双基偶合终止,只能通过与杂质或人为加入的终止剂(水、醇、酸、 胺等)链转移进行单基终止反应。
含C、O、N、S等杂环化合物 引 发 剂 偶氮、有机无机过氧化物、氧化还原 光、热、辐射引发 亲电试剂 广义Lewis酸 亲核试剂 广义Lewis碱
影响链引发
增长方式 终止方式 以头-尾连接为主,其他少量 双基偶合、双基歧化、链转移
自始至终对聚合都有影响
严格以头-尾连接 单分子“自发”、与反离子,链转 移 正常无终止,形成活性高聚物
CH2=C(CH3)-C6H5 CH2=CH-C6H5 A CH2=C(CH3)CH=CH2 CH2=CHCH=CH2 CH2=C(CH3)COOCH3 B CH2=CHCOOCH3 CH2=CH-CN C CH2=C(CH3)-CN CH2=CH-NO2 CH2=C(COOCH3)2 D CH2=C(CN)COOC2H5 CH2=C(CN)2
共性:(1)π电子流动性大(共轭效应大),即Q值越越大越好;(2)取代基吸电 子能力强,即e值越大越好。单体的聚合能力随结构不同而变化。如: 聚合能力 小 大 (A) (B) (C) (D) CH2=CH CH2=CH CH2=CH CH2=C-CN | | | | CN COOCH3 COOCH3 C6H5 Q值 1.0 0.42 1.78 12.6 e值 -0.8 0.60 1.20 2.10
无偶合终止 聚合温度 溶 剂 50~80℃ 有机溶剂、水等 酚、醌、芳胺、硝基苯、DPPH 本体、溶液、悬浮、乳液 0℃以下 室温或0℃以下
极性有机溶剂(不能用水和含质子的化合物) 水、醇、酸、醚、醌、胺等及CO2、氧 本体聚合、溶液聚合
阻 聚 剂 工业实施
§2-2 阴离子聚合反应
一、单体与引发剂 ●单体结构
(2)电子转移引发 碱金属(Li、K、Na)直接引发,通过最外层电子直接转移给单体,形成自由基-阴离 子,经偶合形成双阴离子活性中心,再引发单体。 - Li + CH2=CH → ·CH2-CHLi+ | | X X
§2-2 阴离子聚合反应
- - - + + 2•CH2-CHLi →+LiCH -CH2-CH2-CHLi | | | X X X
§2-1 一般性阐述
●与自由基聚合反应的对比
比较项目 活性中心 聚合机理 单 体 自由基聚合 自由基 ~C• 连 CH2=CH-X X为弱吸电子基 共 锁 阳离子聚合 阳离子 聚 ~C + 合 反 阴离子聚合 阴离子 应 CH2=CH-X X为吸电子基 烃 ~C-
CH2=CH-X X为推电子基 轭 烯
R A + H2C CH X RH2C CH A X
b.金属把外层电子直接或间接转移给单体,形成自由基型阴离子。
e
+ H2C CH X CH2 CH X
阴离子聚合的单体与引发剂的反应活性匹配
引发能力 大 引发剂 匹配关系 单体结构 反应能力 小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K,KR Na,NaR a Li,LiR RMgX b T-ROLi ROK RONa c ROLi 吡啶 NR3 d ROR H2O
●引发剂 共性:是给电子体,即 “亲核试剂”,属碱性。 (1)常用:碱金属——Li、Na、K等。 (2)引发能力:取决于引发剂的碱性强弱,碱 性越强,引发能力越大。还取决于单体与引发剂的 反应活性匹配情况
(3)引发方式: a.引发剂的负离子(如:NH2-,:R-)直接与单体分 子进行加成引发,形成碳阴离子活性中心。

表中:a组碱金属及其烷基化合物碱性最强,引发能力极强,可以引发各种单体进行阴 离子聚合;b组不引发极性最弱的A组单体,只能引发B、C、D组单体;c组碱性比d组 弱;d组只能引发聚合能力最强的D组单体。
§2-2 阴离子聚合反应
二、阴离子聚合反应机理
以正丁基锂为引发剂,苯乙烯为单体,四氢呋喃为溶剂,甲醇为终止剂。机理如下: 链引发 - + n-C4H9Li+CH2=CH → C4H9-CH2-CHLi
●应用: 丁基橡胶、聚异丁烯、聚亚苯基、聚甲醛、聚硅氧烷、 聚环氧乙烷等;高密度聚乙烯、等规聚丙烯、顺丁橡胶等; 活性高聚物、遥爪高聚物等。
注:(1)配位聚合反应也是离子型聚合反应的一种。 所用的引发剂具有特殊的定位作用,形成的活性中 心为配位阴离子,单体采用定向吸附、定向插入而 已。但所得产物具有立构规整性好、物理性能优异 的特点。 (2)开环聚合多数属于离子型聚合反应。但究竟是阴 离子型还是阳离子型取决于引发剂的类型。合成具 有醚键高聚物的主要是采用开环聚合。
第四章 离子型聚合反应 学习目的: 学习基本概念 学习基本原理 掌握基本规律 掌握基本应用
§2-1 一般性阐述
●定义:单体在阳离子或阴离子作用下,活化为带正电荷或带负电荷的活性离子,
再与单体连锁聚合形成高聚物的化学反应,统称为离子型聚合反应(ionic polymerization)。 属于连锁聚合反应的一种。 阳离子聚合 离子型聚合反应 阴离子聚合 配位离子型聚合
(双阴离子活性中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