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4章 第1节 种群的特征

第4章 第1节 种群的特征

第1节 种群的特征一、种群与种群密度1.种群的概念(1)定义: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叫做种群。

(2)数量特征: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其中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

(3)基本单位: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2.种群密度的概念(1)含义:指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2)意义: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

(3)表示方式:种群密度=个体数空间大小(面积或体积)。

(4)调查方法⎩⎨⎧逐个计数法:调查分布范围较小,个体较大的种群估算法⎩⎪⎨⎪⎧样方法标志重捕法3.样方法(1)适用生物:适用于植物或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如昆虫卵、蚜虫、跳蝻等。

(2)调查程序 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 ↓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 ↓求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 ↓求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3)选取样方:选取样方时要注意随机取样,调查对象的总体分布为方形的地块时,适宜用五点取样法。

调查对象的总体分布为长条形地块时,适宜用等距取样法。

4.标志重捕法(1)适用生物:适用于活动范围大、活动能力强的动物个体,如鼠、鸟类等。

(2)调查程序(3)计算公式初捕标记个体数(M )个体总数(N )=重捕中标记个体数(m )重捕个体总数(n ),即N =M ·nm 。

(1)一个池塘里所有的蝌蚪是一个种群( ) (2)调查土壤中蚯蚓的种群密度可用标志重捕法( )(3)用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应在分布较密的地区取样( ) 答案 (1)× (2)× (3)×1.下表是某兴趣小组调查某种植物种群密度的结果:样方 N 1 N 2 N 3 N 4 N 5 种群密度(株/m 2)8718x9其中第四个样方中该植物的分布情况如下图所示:(1)如何计数第四个样方的植株数量?该样方的种群密度是多少?提示 需要计数样方以内的个体数量,以及任意两个相邻边及其夹角上的个体数量。

个体数量=5+2+1=8,种群密度为8株/m 2。

(2)该植物种群密度是多少?N 3的数量明显高于其他样方,应如何处理? 提示 8株/m 2;舍弃。

2.(1)如果用标志重捕法估算种群密度时,标记物不牢固而导致其易脱落,则估算数据要比实际数据大还是小?如果第一次标记放归后马上进行第二次捕捉,又会对估算数据造成怎样的影响?提示标记物易脱落会使估算数据比实际数据大。

如果放归后马上进行第二次捕捉,会使估算数据低于实际数据。

(2)即便操作无误,估算的数据也一般要比实际数据偏大,为什么?提示因为第一次捕获并被标记的个体,在第二次捕捉中更难被捕获。

二、种群的其他数量特征和空间特征1.种群的其他数量特征(1)出生率和死亡率①概念:单位时间内新产生或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②计算公式:出生率(死亡率)=出生(死亡)个体数种群个体总数×100%③与种群密度的关系出生率――→+种群密度←———死亡率④意义: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

(2)迁入率和迁出率①概念: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②与种群密度的关系迁入率――→+种群密度←———迁出率③意义:迁入率和迁出率直接影响种群的数量变动。

(3)年龄组成①概念: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

②类型种群特征出生率与死亡率种群密度变化趋势类型幼年个体数大于成年、老年个体数出生率>死亡率增大增长型各年龄期个体数比例适中出生率≈死亡率稳定稳定型幼年个体数小于成年、老年个体数出生率<死亡率减小衰退型③意义:可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4)性别比例①概念: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

②意义:对种群密度有一定的影响。

③应用: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信息素)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性别比例―→降低害虫种群密度。

2.种群的空间特征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叫做种群的空间特征。

其主要类型有均匀分布型、随机分布型和集群分布型。

(1)出生率、死亡率及迁入率和迁出率都直接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2)年龄组成为增长型的种群,种群数量一定会越来越大()(3)年龄组成可以决定种群密度的变化()(4)出生率和死亡率不完全取决于年龄组成,还与气候、食物、天敌等因素有关()(5)若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则种群密度一定增大()答案(1)√(2)×(3)×(4)√(5)×如图是有关种群特征的概念图,请据图思考下列问题:(1)图中的①~⑤分别表示什么?提示①是种群密度;②是出生率;③是死亡率;④是年龄组成;⑤是性别比例。

(2)我国放开二孩政策后,直接影响图中的哪个种群特征?提示出生率。

(3)春运期间,影响北京、广州等大城市人口数量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提示迁入率和迁出率。

1.种群的数量特征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2.调查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有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

3.年龄组成可以预测种群的数量变化趋势。

4.出生率、死亡率和迁入率、迁出率直接影响种群数量变化。

5.年龄组成有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三种类型。

6.种群的空间特征类型有随机分布型、均匀分布型、集群分布型。

1.(2020·四川成都七中测试改编)下列生物中属于一个种群的是()A.长江与黄河中的鲢鱼B.内蒙古草原上所有哺乳期的奶牛C.一块朽木上的全部真菌D.泰山上的全部灰喜鹊答案 D解析种群是指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长江、黄河不属于“同一区域”,A项错误;内蒙古草原上所有哺乳期的奶牛不满足“全部个体”,B项错误;一块朽木上的全部真菌包含很多物种,不符合“同种生物”,C项错误;泰山上的全部灰喜鹊属于一个种群,D项正确。

2.常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图中黑点表示计数的个体。

下列样方中个体数量统计错误的是()答案 D解析统计样方中的个体数量时,样方内部的个体全部计数,样方外部个体全部不计数,对于样方边界上的个体,原则上计一半边界(含顶角)上的个体,如果是方形样本,计数相邻两边及其夹角上的个体,因此,A、B、C项正确,D项错误。

3.(2019·重庆校级月考)种群的年龄组成大致可分为图示①②③三种类型,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调整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这是防止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过度严重的重要决策B.在渔业生产中,要严格控制渔网孔眼大小以保护幼鱼,捕捞后,某种鱼种群的年龄组成可能为图中①所示类型C.农业生产上应用性引诱剂来干扰害虫交尾的措施,有可能使该种害虫的年龄组成变为图中③所示类型D.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图中②所示类型时,种群数量一定能保持稳定答案 D解析图中②所示的年龄组成类型为稳定型,在不考虑天敌、食物、气候等因素剧烈变化的情况下,其数量能保持相对稳定,D项错误。

4.(2019·济南高二检测)现阶段我国出现了大量“421型”家庭(4个老人+1对夫妇+1个孩子),近期政府出台了“二孩政策”。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人口性别比例的失衡一定会降低出生率B.动物种群密度减小的方法同样适用于人口数量的减少C.随着“421型”家庭增多,人口年龄金字塔底部面积所占的比例减小D.“二孩政策”的出台是为了提高出生率和降低死亡率,从而提高自然增长率答案 C解析人口性别比例的失衡不一定会降低出生率,A项错误;动物种群密度减小的方法不适用于人口数量的减少,B错误;随着“421型”家庭增多,幼年人口减少,人口年龄金字塔底部面积所占的比例减小,C项正确;“二孩政策”的出台是为了提高出生率,并没有降低死亡率,D项错误。

5.(2019·重庆一中期中)下列不属于种群空间特征的描述是()A.斑马在草原上成群活动B.每毫升河水中有9个大肠杆菌C.蒲公英像星星一样点缀在公路边D.白杨树在路旁每隔5米栽种一棵答案 B解析种群的空间特征一般可概括为三种基本类型:随机分布型、均匀分布型和集群分布型。

斑马在草原上成群活动描述的是种群空间特征,斑马在草原上的分布为集群分布;蒲公英在公路边的分布为随机分布;白杨树在路旁每隔5米种植一棵为均匀分布;每毫升河水中大肠杆菌的数量代表的是大肠杆菌的种群密度,属于种群的数量特征。

6.依据以下资料分析问题:资料1下图为某地7个生物种群的年龄组成。

资料22016年上海市常住人口为2 415.27万人,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时的人数相比,共增加113.355 2万人,增长4.92%。

平均每年增加628 141人,年平均增长率为2.45%。

全市常住人口中,外省市来沪常住人口为981.65万人。

下图是该市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曲线。

资料3无公害蔬菜的培育过程中,当预测到昆虫种群密度增加时,可以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雄性个体,破坏害虫正常的性别比例,使很多雌性个体不能完成交配,降低种群出生率,从而降低种群数量。

(1)由资料1分析:种群的年龄组成属于增长型的是________;属于稳定型的是________;属于衰退型的是________。

(填序号)(2)由资料2分析: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资料3分析:种群的________也是影响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其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答案(1)A、D、F C、G B、E(2)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3)性别比例A组基础对点练题组一种群和种群密度1.(2020·石家庄高二检测)下列生物中属于种群的是()A.一个校园里生长着的各种各样的树B.生活在一片森林中的全部雄鸟和雌鸟C.一块菜地上生长着的大白菜、大蒜、大葱D.生活在青海湖鸟岛保护区内不同年龄的棕头鸥答案 D2.下列叙述符合种群密度概念的是()A.每平方米草地中杂草的数量B.某森林中每平方千米猞猁的数量C.一亩水稻的年产量D.某湖泊一年中鲫鱼新增个体数占个体总数的比率答案 B解析每平方米草地中的杂草不是一个种群,A项错误;某森林中每平方千米猞猁的数量,符合种群密度的概念,B项正确;一亩水稻的年产量,不符合种群密度的概念,C项错误;某湖泊一年中鲫鱼新增个体数占个体总数的比率指出生率,D项错误。

3.(2020·辽宁大连二十四中高二月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运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时,部分个体身上的标记物脱落,则所得到的种群密度值偏大B.运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时,个体被捕获的概率与标记状况、年龄和性别有关C.计数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取其最大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D.利用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时,不统计正好在样方线上的个体答案 A解析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部分个体身上的标记物脱落,会导致重捕时被标记的个体数目减小,因此计算所得到的种群密度值偏大,A项正确;运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时,标记个体与未标记个体被捕获的概率相等,与年龄和性别无关,B项错误;利用样方法调查时,应以所有样方种群的平均值作为种群密度估计值,C项错误;利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上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时,应统计样方内部的个体以及相邻两边(含顶角)的个体,D项错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