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试卷编号: ______ ( A )卷课程编号:T7101S011课程名称:行政案例分析考试形式:考查、小论文
适用班级:临班7611 (周一晚) 姓名: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
小论文是对应考者理解和掌握公共行政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分析和解决公共管理问题、文字表达能力的测试,请不要抄袭,围绕行政学原理所涉及的内容, 或者针对某一行政案例,写一篇论文,字数在2500-3000之间。
公共政策研究的兴起和发展始终围绕着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如何使政府的决定
和行动更合理并且更有效。
公共政策研究一开始就具有十分强的应用性目的,并要求运用和发展科学的可行的研究方法和手段。
这种综合性研究和应用性目的的特点使公共政策研究与传统政治学在研究取向和方法上有了很大的差别。
它不但使得许多从事
政治学研究的学者越来越关注公共政策取向的研究,并致力于从其它社会科学中寻找
新的研究方法
共政策研究的兴起和发展有两个相互关联的基本原因。
第一,社会对公共政策研究的普遍需求。
这种需求不仅仅来自政府制定政策的需要,而且还来自社会对政策问题的普遍关注。
在政策问题的压力下,美国政府以及许多企业、财团和基金会投入了大量的研究基金和学科建设资金资助与政策问题相关的社会研究和学科建设,为公共政策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来源。
同时,社会对政策问题的普遍关注也激发了知识界对政策问题的研究热情,使许多学科的研究更注重于实际社会问题,注重研究的实用性。
第二,社会科学研究的发展和跨学科的交流。
当各国政府日益重视解决各类社会问题并通过学者专家提供相关知识和具体方案时,所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原有的知识体系与实践应用之间的差距。
这种差距给知识界敲响了警钟,并多少促进了社会科学在应用方面
的发展。
同时,由于政策的议题往往涉及许多方面,单一学科研究遇到的困难促使跨学科研究的兴起和发展。
学科之间的交流新领域,也产生了许多新成果
六、健全“投入”机制,促进成果转化
公共政策学科能否得到应有的重视和支持,关键在于其研究成果能否及时、有效地转化为社会效益,而要使公共政策学科的研究成果转化为社会效益,就必须健全“投入”机
制。
这里的所谓“投入”机制,简言之,就是指公共政策学科的研究成果向政府中枢决策系统和政策运行系统的“投入”机制,它包括政策研究成果对政府公共政策制定的作用机制以及对公共政策运行过程中相关要素的作用机制。
健全政策“投入” 机制不仅是公共政策学科的研究成果转化为社会效益的重要手段,而且也是整个社会科学转化为现实社会生产力的有效途径,因为社会科学各学科尤其是政治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要转化为现实的社会生产力,实现其价值,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其研究成果能否政策化及政策化的程度,通常,许多社会科学研究成果服务于社会实践的功能都须通过公共政策这一中介方可实现。
总之,政府行政改革是一个系统整体的过程,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进程,还是一个应具法律和制度保障的过程。
围绕着现代化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创建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政府制度,是深化政府行政改革的必然要求,也将是政府行政改的理论工作者和政府行政改革的实践工作者共同的历史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