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药制剂分析练习题

中药制剂分析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中药制剂分析: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分析理论和方法研究中药制剂的一门应用科学。

二、单项选择:1.中药制剂分析对象一般不包括A.原料 B.辅料 C.包装材料 D.成品2.中药制剂分析的任务一般不包括A.阐明中医药理论 B.建立分析检测方法 C.制定制剂用原料质量标准 D.制定成品的质量控制方法及标准3.采用溶剂提取法提取样品时,溶剂选择的主要原则是A.无毒原则 B.易挥发原则 C.相似相溶原则 D.价廉原则1. 中药制剂的显微鉴别最适用于鉴别:A. 用药材提取物制成的制剂 B.用水煎法制成的制剂C. 含有生药原粉的制剂 D.用蒸馏法制成的制剂2. 在六味地黄丸的显微鉴别中,不规则分枝团块无色,遇水合氯醛溶化;菌丝无色,直径4~6um 。

是( )的特征A.山药 B.茯苓 C.熟地 D.丹皮3.在牛黄解毒片显微鉴别中,草酸钙簇晶大,直径约60~140um,是( )的特征A.牛黄 B.大黄 C. 雄黄 D.冰片 E.朱砂5.应用可见—紫外分光光度法来鉴别中药制剂的某种成分时,以测定该成分的最大吸收波长的方法A.最常用 B.最少用 C.不常用 D.一般不用6. 在TLC法中,涂铺薄层时使用的玻璃板最好是:A.优质平板玻璃 B 普通玻璃 C 有色玻璃 D.毛玻璃8.气相色谱法最适宜测定( )的成分是:A.挥发性成分 B.非挥发性成分 C.不能制成衍生物 D.无机成分10.在薄层色谱鉴别中,硅胶薄层板的活化条件是:A.310℃烘30min B. 210℃烘30min C. 105℃烘30min D.50℃烘30min 11.制备薄层板用于中药制剂定性鉴别时,除另有规定外,一般将吸附剂1份和水()在研钵中向一方向研磨混合。

A:1 B.2 C.3 D. 412.在中药制剂化学反应法鉴别中,应尽量采用A.专属性强, B.简单易行的方法、专属性不强C. 专属性强,较复杂的方法D.专属性不强,较复杂的方法A型题:1.在酸性溶液中检查重金属常用的试剂是:A.硫代乙酰胺 B.氯化钡 C.硫化钠 D.硫酸钠3.在重金属检查中,标准铅液的用量一般为A.1mlB. 2ml C.3ml D. 4ml E. 5ml4. 硫代乙酰胺与重金属反应的最佳pH值是A. 2.0B. 2.5 C.3.0 D.3.5 E.4.05. 重金属的检出通常需先将药品灼烧破坏,灼烧时需控制温度在:A. 400~500℃ B.500—600℃ C. 600—700℃ D.700—8006. 标准铅溶液应在临用前取贮备液新鲜稀释配制,其目的是A. 防止醋酸铅水解 B.防止醋酸铅氧化 C. 防止醋酸铅还原D.防止溶液腐败 E. 防止NO2释放7.砷盐检查法中,制备砷斑所采用的滤纸是A. 氯化汞试纸 B.溴化汞试纸 C.氯化铅试纸D. 溴化铅试纸 E.碘化汞试纸9.在一般杂质检查中,能用于定量测定的方法是A. 重金属检查第一法 B.砷盐检查第一法C.重金属检查第二法D. 砷盐检查第二法11. 砷盐检查第一法中,标准砷溶液(1ugAs/m1)的取用量为A. 1.0ml B.1.5ml C.2.0ml D. 2.5ml12. 砷盐检查中,醋酸铅棉花的作用是A. 将As5+还原成As3+ B.过滤空气 C. 除H2S D. 除AsH314.砷盐检查法中,反应温度一般控制在A.10—20℃ B.20—30℃ C. 25~35℃ D.25—40℃15.砷盐检查法第二法(Ag-DDC法)中,标准砷溶液(1ugAs/m1)的取用量为A.1ml B.2ml C.3ml D.4ml16.采用Ag-DDC法进行比色测定时,应采用的参比液为:A.甲醇 B.氯仿 C. Ag-DDC试液 D.水24. 中国药典规定恒重是指供试品2次干燥后的重量差异在什么范围内A.0.1mg B.0.2mg C.0.3mg D.0.5mg25.采用烘干法测定中药样品中的水分含量,应干燥至两次称重的差异不超过A. 0.3mg B. 0.5mg C. 3mg D. 5mg27.采用甲苯法测定水分时,测定前甲苯需用水饱和,目的是A.减少甲苯的挥发 B.增加甲苯在水中的溶解度C.避免甲苯与微量水混合 D.减少水的挥发28.进行炽灼残渣检查时,样品的炽灼温度为A.400—500℃ B.500—600℃ C. 600~700℃ D.700—800℃1、化学分析法主要适用于测定中药制剂中()。

A、微量成分B、某一类成分C、无机成分D、含量较高的一些成分及矿物药制剂中的无机成分2、薄层吸收扫描法进行定量分析的理论依据是()。

A、朗伯—比尔定律B、KubelKa—MunK理论C、塔板理论D、F=KC4、薄层扫描定量时,采用随行标准法的目的是()。

A、防止边缘效应B、克服薄层板厚度不均匀而带来的影响C、消除点样量误差D、消除展开剂挥发的影响5、薄层扫描法最常用的定量方法是()。

A、内标法B、回归曲线定量法C、追加法D、外标法6、GC法最常用的定量方法是()。

A、外标法B、内标法C、归一化法D、校正因子法7、采用HPLC法建立中药制剂的含量测定方法时,下列哪一实验条件的选择是关键:()。

A、流速B、柱温C、测定波长D、流动相8、中药制剂分析中常采用HPLC法测定其含量的是()。

A、冰片B、炉甘石C、小檗碱D、阿胶9、根据速率理论,兼顾柱效与分析速度,对于内径2~4.6mm色谱柱,在HPLC 分析中流动相的流速采用()。

A、0.6mL·min-1B、0.8 mL·min-1C、1.0 mL·min-1D、1.2 mL·min-110、反相键合相色谱最常用的流动相是()。

A、乙腈-水B、甲醇-水C、缓冲液D、正己烷-异丙醇12、荧光分光光度法中,F=2.3K’IoECL适用于()。

A、ECL≤0.05的溶液B、ECL≤0.01的溶液C、对浓度无特殊要求D、视待测组分性质而定5、用UV法定量时,需同时测定一种浓度的对照品溶液的吸收度的方法是()。

A、吸收系数法B、标准曲线法C、双波长法D、对照品比较法7、气相色谱法用于测定中药制剂中的()。

A、挥发性成分B、含量高的总生物碱C、脂溶性成分D、具有荧光的物质16、脂溶性成分的含量测定常采用()。

A、NP-HPLCB、RP-HPLCC、反相-离子抑制色谱法D、反相离子对色谱法l,分析中药制剂中生物碱成分常用于纯化样品的担体是A.中性氧化铝B.凝胶C.硅胶D.聚酰胺3.薄层色谱法鉴别麻黄碱时常用的显色剂是( )A.10%硫酸—乙醇溶液B.茚三酮试剂C.硝酸钠试剂D.改良碘化铋钾试剂4,可用于中药制剂中总生物碱的含量测定方法是( )A.高效液相色谱法B.薄层色谱法C.气相色谱法D.分光光度法7. 使生物碱雷氏盐溶液呈现吸收特征的是( )A.生物碱盐阳离子B.雷氏盐部分C.生物碱与雷氏盐生成的络合物D.丙酮9. 含有下列药材的中药制剂可用异羟污酸铁比色法测定总生物碱含量的是( )A.黄连B.麻黄C.防己D.附子12.酸性染料比色法影响生物碱及染料状态的是A.溶剂的极性B.反应的温度C.溶剂的pH D.有机相中的含水量14.用C18柱进行生物碱HPLC测定时,为克服游离硅醇基影响可采用( )A. 流动相中加二乙胺B.调整流速C.调整检测波长D.调整进样量16。

用C18柱进行生物碱HPLC测定时,为克服游离硅醇基影响可采用( ) A.调整流速B. 改变流动相极性C.调整检测波长D.流动相中加入隐蔽试剂17.用C18柱进行生物碱HPLC测定时,为克服游离硅醇基影响可采用( ) A.调整流速 B.调整进样量C.调整检测波长D.改变流动相离子强度18. 含有的主要有效成分为生物碱类的中药是( ) .A.陈皮B.连翘C.黄连D.大黄19.可用异羟肟酸铁比色法进行含量测定的生物碱成分结构特点是( ) A.酯键B.醇羟基C.叔胺D.酚羟基22. 黄酮苷溶解性描述正确的是( )A.易溶于水、甲醇、乙醇等B.易溶于水、甲醇、乙醇、苯、氯仿等C.易溶于苯、氯仿等D.酸水中溶解度较碱水中大23. 常用于提取黄酮苷的溶剂是( )A.氯仿B.乙醚C.甲醇—水或甲醇D.氯仿—石油醚24. 盐酸—镁粉显色反应可用于鉴别( )A.生物碱B.皂苷C.黄酮D.葸醌25. 常用于黄酮类化合物定量显色反应的试剂是( )A.盐酸—镁粉B.盐酸C.三氯化铝或硝酸铝D.醋酸钠28.聚酰胺薄层色谱分离黄酮类成分展开剂中常含有( )A.氯仿B.碱C.醇、酸或水或三者兼有D.石油醚30. 皂苷溶解性描述错误的是(A.可溶于水B.易溶于热水、甲醇、乙醇中C.难溶于热水、甲醇、乙醇中D.易溶于水、正丁醇中33,可从水提液中提取皂苷的溶剂是A.氯仿B.苯 C.甲醇D.正丁醇35.硅胶薄层层析中分离三萜皂苷时,适宜展开剂系统为( ) ’A.氯仿—醋酸乙酯—甲醇—水(15:40:22:10),10t以下放置的下层液B. 氯仿—乙醚(1:1)C. 苯—醋酸乙酯(1:1)D.氯仿—丙酮(1:1) 36.含菲醌成分的中药是( )A.大黄B.虎杖 C.丹参D.紫草38,游离蒽醌和结合蒽醌在比色法含量测定时常用的对照品是( ) A.大黄素 B.大黄酚C.大黄酸 D.1,8—二羟基葸醌40,制剂中总蒽醌含量测定操作步骤正确的是( )A. 取样—氯仿提取—混合碱液显色—测定B. 取样—酸水解—氯仿提取—混合碱液显色—测定C. 取样—甲醇提取—混合碱液显色--测定D. 取样—水提取—混合碱液显色—测定E.取样—甲醇提取—测定44.加入三氯化铁的乙醇溶液,可产生蓝色、蓝紫色或绿色反应的化合物是(:、)A.醛类B.内酯类C.酚类D.酮类45.可发生银镜反应的化合物是( )A,醛类B.内酯类C,酚类D.醌类47;在挥发油鉴别反应中,常用的氧化剂有( )A.高锰酸钾B.过氧化氢C.硝酸D,过氧化钠51.挥发油的鉴别,加入异羟肟酸铁试剂,产生淡红色斑点,则说明可能含( )A.内酯类化合物. B.酚类化合物C.酮类化合物D.酸类化合物57.木脂素成分可用紫外光检测是因为A.分子量较小B.亲脂性较小C.结构中有芳香核D.本身有颜色58.含有木脂素类的中药是A.人参B.厚朴C.大黄D.甘草62.总有机酸的含量测定可用( )A.HPLC B.TLCS C.GC D.酸碱滴定法67.香豆素的显色反应常用的是( )A.与金属离子的反应B.与2,4—二硝基苯肼反应C.异羟肟酸铁反应D.醋酐—浓硫酸反应72.芍药苷不常用的分析方法是(A.HPLC B. GC C.TLCS E.比色法73.银杏内酯常用的分析方法为( )A.GC B.HPLC C.TLCS D.比色法75.多糖一般溶于何种溶剂中( )A.水B.乙醇C.丙酮D.氯仿79.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多糖常采用的检测器为( )A.紫外检测器、B.荧光检测器C.氮磷检测器D.示差折光检测器E.蒸发光散射检测器12.槐米含有( ):A.黄芩苷B.淫羊藿苷 C. 芦丁D.大黄素3. 液体中药制剂一般质量要求不包括A.性状B.相对密度C.pH值D.溶散时限4.在贮存时间内允许有微量轻摇易散的沉淀的剂型是( )A.合剂、口服液、酒剂、酊剂B.合剂、口服液、注射剂、酊剂C.合剂、口服液、酒剂、注射剂D,合剂、口服液、滴眼剂5. 进行相对密度检查的剂型是A.酊剂B.滴眼剂C.口服液D.酒剂6.进行总固体量检查的剂型是A.糖浆剂B.酒剂C.酊剂D.口服液7. 需进行甲醇量检查的剂型是A.酒剂和酊剂B.酒剂和口服液C.合剂和口服液D.合剂和酒剂8.应制定pH值检查项目的是A.酒剂B.酊剂C.气雾剂D.合剂10.2005年版《中国药典》规定,合剂与口服液细菌数不得超过A.500个/mL B.100个/mL C.50个/mL D.10个/mL12.合剂与口服液最常用的净化方法为( )A.液—固萃取B.液—液萃取 C.蒸馏法D.沉淀法14.《中国药典》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乙醇量的定量方法是( ) A.内标法B.外标一点法C.外标二点法D.归一化法15.《中国药典》规定,要检查不溶物的剂型是( )A.流浸膏剂B.浸膏剂C.糖浆剂D.煎膏剂16.蜂蜜中,进行杂质检查的成分是A. 葡萄糖 B . 乳糖 C. 5-羟基糠醛 D. 果糖17.测定蜜丸中脂溶性成分的含量时,可采用哪种方法除去蜂蜜( ) A.水洗法B.超声法C.回流法D.浸渍法18.逍遥丸(大蜜丸)中鉴别皂苷类成分时,加入硅藻土10g与蜜丸研匀,再用乙醇超声提取,加入硅藻土是为了除去:A.多糖B.蜂蜡 C.淀粉D.蜂蜜22.进行融变时限检查的剂型是()A.栓剂B.滴丸剂C.软膏剂D.泡腾片23.需进行溶化性检查的剂型( )A.栓剂B.颗粒剂C.蜜丸剂D软膏剂24.需进行溶散时限检查的剂型是( )A.颗粒剂B.栓剂C.丸剂D.软膏剂26.复方丹参滴丸中用升华法检查的成分是( )A.丹参素B.原儿茶醛C.人参皂苷D.冰片30.分析酒剂时用萃取法除杂的步骤是A.蒸去乙醇,用溶剂萃取B.加水稀释,用溶剂萃取C.取样品,用溶剂萃取D.取样品,调pH值,用溶剂萃取36.中药注射剂pH值的规定范围一般应在( )A.4~9之间B.6~8之间C.5~10之间D.7~9之间42.静脉注射剂热原检查,除另有规定外,注射剂量一般( )A.按15~10mL/kg计B.按5~10mL/kg计C.按1~5mL/kg计D.按1~2mL/kg计46.一般W/O型乳剂基质的PH值要求不大于(d)A.7.5 B.8 C.8.3 D.8.547.一般O/W型乳剂基质的pH值要求不大于(c )A.7.5 B.8 C.8.3 D.8.548.膏药质量分析可利用其基质易溶于何种溶液的特点,将基质除去( ) A.甲酸B.甲醇C.氯仿D.乙醇51.硬胶囊剂的内容物,照《中国药典》水分测定法,除另有规定外,不得超过( a )A.9.0%B.10.0%C.5.0%D.6.0%E.11.0%1.生物样品内药物进行代谢的主要部位A.心、B. 肝C. 脾D. 肾2. 唾液药物浓度一般比血浆药物浓度A. 高B. 低C. 相等D. 不一定3. 生物样品预处理时,提取次数至多几次A. 1B. 2C. 3D. 45.一般生物样品分析的萃取率应不低于A. 30%B. 40%C. 50%D.60%6. 生物样品除哪项外均可用A. 血样B.尿液C. 唾液D. 头发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