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综合生产计划与运作管理

综合生产计划与运作管理


式中: xi —— i产品的计划产量; aik —— 每生产一个i产品所需k种资
源的数量; bk —— 第k种资源的拥有数量; Ui —— i产品的最高需求量; Li —— i产品的最低需求量; Pi —— i产品的价格; Ci —— i产品的单位成本。
(4)综合平衡,形成正式计划 综合平衡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
6.3.1 综合生产计划的相关成本
综合生产计划相关的成本包括:
(1)基本生产成本。包括直接和间接劳动 力成本,正常工资和加班工资。
(2)与产出率相关的成本。典型的这类成 本是与聘用、培训及解聘人员相关的成本, 还有增加班次导致的成本。
(3)库存成本。包括存储费用、保险费、 税收、损坏与折旧造成的费用。
例:A&P公司是一个需求有显著季节性变 动的企业,通常需要制定全年的综合计划以 适应旺季需求与淡季的需求。但是,为了清 楚起见,本例在一个较短的计划期内说明试 算法的一般原则。假设需求为A&P公司制定 下6个月的综合计划,有关市场预测及工作 时间、库存机相关成本等方面的信息如表6.4 所示。
表6.4
资动 术备产
供工 组维技
应资 织修术
计计 措计准
划划 施划备




研究与开发计划
品新 种产 质品 量研 计发 划计

技术发展计划














组职职 织工工 调福培 整利训 计计计 划划划
成本计划
财务计划
图6.2 企业各个职能计划之间的关系
6.1.2生产计划的内容与主要指标 生产计划的主要内容:调查和预测社
产品出产进度计划是将生产计划大
纲具体化为按产品品种规格来规定的 年度分月的产量计划。
(3)短期计划 短期计划的计划期在六个月以下, 一般为月或跨月计划。
它包括物料需求计划、生产能力需
求计划、最终装配计划以及在这些计 划实施过程中的车间生产作业计划和 物资供应计划(PM)。
(4)各类生产计划的特点 长期计划、中期计划和短期计划
来,计划的连续性强;滚动式编 制计划,近期任务具体、明确, 远期任务比较粗略,使计划的严 肃性和应变性能够很好地结合起 来;可以充分发挥长期计划对短 期计划的指导作用,把生产和生 产准备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
6.2.3 综合生产计划的基本决策方式
1、调整供给的决策方式——“稳妥应变型策略” 基本思路是根据市场需求制定相应的综合生产计 划,在调整供给的决策方式下,企业有5种方法可 以有效地调整生产能力: (1)通过新聘或解聘来改变劳动力水平; (2)通过超时工作或减时工作来改变生产率; (3)改变库存水平; (4)外包; (5)聘用非全日制雇员。
2.择优方案,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3.组织协调好企业内部各生产环节的 工作
6.2 综合生产计划 6.2.1 综合生产计划概述 综合生产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计划期
的总产量计划与进度计划。
综合生产计划的特点是在计划期
内从整体上统一考虑生产资源的合理 使用,以期获得最佳效益。
综合生产计划要解决的问题是在
既定的市场条件下,如何确定总产量 ,进一步再考虑如何安排生产进度, 如何调整人力资源,如何决定库存数 量,目的是使利润最大化,而生产成 本最小化。
图6.6 平准策略
3.混合策略 当企业只采用一种策略来应对需
求波动时就称为单一策略,而采用两 种或两种以上的策略组合时则称为混 合策略。
6.的相关成本 综合生产计划的基本目标就是在给定的
计划期内以最少的成本实现企业的资源能 力和预期需求之间的平衡,最大限度地满 足客户需求,并获取最佳经济效益。
延迟化策略的基本思想就是:表面上的延迟 实质上是为了更快速地对市场需求做出反应。
6.2.3 制定综合生产计划的策略 1.追逐策略 追逐策略是指通过调节企业的工作 人数来达到改变企业的生产能力,以 便适应变化的市场需求的策略。
图6.5 追逐策略
6.2.3 制定综合生产计划的策略 2.平准策略
平准策略是指在综合生产计划的时间跨度内 保持产出率或劳动力水平不变,通过使用调节库 存、延期交货、外包等方法来适应需求波动。
会对产品的需求,核定企业的生产能力 ,确定目标,制定策略,选择计划方法 ,正确制定生产计划、库存计划、生产 进度计划和计划工作程度以及计划的实 施与控制工作。 企业生产计划的主要指标有:
1.产品品种指标 2.产品产量指标
3.产品质量指标 4.产品产值指标 6.1.3生产计划工作的要求 1.以产品销售计划为依据编制生产计 划
第二层:产品出产进度计划[主生产计划(MPS)]



第三层:物料需求计划



(MRP)









四 车间生产作业计划
(FAS)
层 (PAC)
生产能力需求计划 (CRP)
物料供应计划(PM)
图6.1 生产运作计划体系图
中期计划主要包括两种计划:生产 计划大纲和产品出产进度计划。
生产计划大纲规定企业在计划年度 内的生产目标。
的规划,提出了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以 及为实现目标所制定的战略计划。
(2)中期计划 中期计划的时间期一般为1~2年。
长 环境预测 期 计 经营预测 划 (FC)
组织目标(战略规划 )
产品和市场计划
资源计划 财务计划
第一层:总体计划[生产计划(大纲)] 中
期 计 市场预测、已签合同
粗能力需求计划

(RCCP)
引导案例 江南宾馆的“两会”接待计划
王总召集各职能部门主管开会,在会上提 出了这次接待两会的指导原则:“全体员工以高 度的服务热情、认真的服务态度、完善的服务 设施、优秀的服务质量,为出席两会的全体代 表提供优质的后勤保障。”
采购部赵部长就对江南宾馆要采购的物资 做了详细的采购计划。餐饮部在准备菜肴时的 原材料都是新鲜的,宾馆的质检部门对餐饮和 住宿的卫生,制定了详细的质量保证计划;另 外,也对宾馆的安全防范措施做了认真的部署 。
小案例 供应链管理中延迟策略
大规模定制已成为企业竞争的新前沿。然 而,原始的大规模定制既浪费成本又没有效率 。如果没有与之相应的低成本且又高效率的供 应链.大规模定制是难以实现的。能使供应链 总成本降到最低.同时又可以使供应链效率最 优化的产品和流程设计.要遵循的最根本的原 则就是“延迟”。
供应链管理的延迟策略是指尽量延迟产品 的生产和最终产品的组装时间。就是尽量延长 产品的一般性.推迟其个性实现的时间。
B
亏 损 区
A
O
X0
产量
图6.3 盈亏平衡点示意图
2)线性规划法
数学模型表述如下: n
约束m条ax件Z =:∑i=1(Pi - Ci)xi
xi ≥ Li,(i = 1,2,3,…,n) 目标函数为:
n xi ≤ Ui,(i = 1,2,3,…,n)
∑i=1aik
xi ≤ bk,(k = 1,2,3,…,k) Ui >0,Li≥0,xi≥0
6.2.3 综合生产计划的基本决策方式
2、调节需求的决策方式——“积极进取型策略” 基本思路是根据市场需求制定相应的综合生 产计划,在调整供给的决策方式下,企业有5 种方法可以有效地调整生产能力,在调节需求 的决策方式下,常用的方法有以下三种 : (1)提供价格诱导刺激需求 ; (2)高峰需求时期的延期交货 ; (3)导入互补产品。
6.3.1 综合生产计划的相关成本
综合生产计划的制定程序: (1)确定综合计划期内各期的市场需求; (2)确定各期的生产能力; (3)明确相关政策法规以及公司或部门政策
; (4)确定相关成本(如正常工作时间、加班
时间、聘用或解聘、外包、持有库存、延期交 货等造成的相关成本);
(5)制定初选的计划,并确定相应的成本; (6)确定可行的综合生产计划并报以审批。
时间期
3~5年或更长
详细程度 不确定性程度
非常概括 高
产品线
决策变量
工厂规模与设备选择 供应渠道
劳工培训
生产与库存管理系统类型 选择
1~1.5年 概略 中
工厂工作时间 劳动力数量 库存水平 外包量 生产速度
小于6个月 具体、详细
低 生产品种与数量
生产顺序 何处、何时生产 物料库存控制方式
2.按影响程度分 按计划对企业经营的影响范围和影响
6.1生产计划概述 生产计划是关于企业生产系统总 体方面的计划。 生产计划工作是指生产计划的具体 编制工作。 优化的生产计划的三个特征: ①有利于充分利用销售机会 ②有利于充分利用赢利机会,并实 现生产成本最低化 ③有利于充分利用生产资源
6.1.1生产计划体系 1.按时间分 (1)长期计划 计划期跨度一般为3~5年左右。它是企 业在生产、技术、财务等方面重大问题
程度的不同,可以将生产计划分为战略 (战略层)计划、战术(管理层)计划 和作业(作业层)计划,如表6.1所示。
3.按计划的业务职能分 企业计划一般可以分为经营计划、生
产运作计划、财务计划等。各种计划之 间的关系如图6.2所示。
市场需求预测 客户订单
企业长远发展规划
经营计划 生产经营计划
物劳 技设生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总计
(2)生产总体计划方案拟定 某品种计划期产量计算公式为:
计划期产量 = 计划期末库存+计划期预 计销量-计划期初库存
(3)生产总体计划的优化 ①产品品种指标的优化
②产品产量指标的优化
1)盈亏平衡分析法 盈亏平衡点分析模型是分析企业
产量、成本、利润三者关系的数学方 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