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向中国人脱帽致敬》教学设计
《向中国人脱帽致敬》教学设计
否认——承认 这两个词是反义词。 承认:表示‚认可、肯定、同意‛。 否认:不承认。 承认(否认)错误、承认(否认)失败 承认否认(拿了钱)、承认(否认)打了 人 练习:选择填空 (1)在学习上,我( )他比我强。 (2)这是事实,你( )不了。
二、深刻领会句子的内涵 (1)几乎让所有的学生都从他的课堂上领教 了什么叫做‚难堪‛。 (他使所有人都感到难堪。) (2)我想您会给予我这种荣幸:让我明 白您的首长是如何工作的。 (我很想知道你的首长是如何工作的) (3)该是我们的父辈,教授先生。那会 儿他们还年纪轻轻哩! (这是我们的父辈年轻时干的事。)
“我”:认为是因为年轻,而造成台湾问题;仍健 在的父辈去解决;邓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把 问题引到中国富强的问题上。 (‚我‛明白台湾问题是个剪不断,理还乱 的问题,避免跟教授的正面冲突,提出相信成 熟起来的父辈们能解决好台湾问题。)
大家:笑声。 (证明了我回答出色,在这个回合中又成功了。)
第四个回合:关于中国富强的标准
三、写作训练 就上述话题,在小组发言的基础上,整 理成文。要求不少于300字。 四、小结,反思
四、小结,布置作业 1.复述课文 2.分析教授或‚我‛,概括他的性格、思想 和语言风格。
第三节课(1) 模拟课堂表演
教学目标 1.熟练运用课文的语言。 2.带情感地表演课文剧。
一、小组准备 分配角色,设计动作和语言,编排课本 剧,排练。 二、小组表演,学生评价 各小组表演课文内容,评出优胜小组。 三、小结,布置作业
二、语言风格探索 方法和任务:小组内深入分析交流。
1.教授的敏锐思路和锋利的语言 (1)所谓‚刁钻古怪‛指的什么? (2)教授是怎样穷追不舍地提问的? (3)找出教授提问中的关键词语,分析他的 言语风格。 (概括、我想您会给予我这样的荣幸、我可以知 道、我实在愿意请教)
2.‚我‛的回答针锋相对、藏而不露 (1)‚我‛为什么要用‚概括地说‛? (2)‚我‛为什么要说‚这是常识‛? (3)分析以下句子,探讨说话的艺术。 该是我们的父辈。那会儿他们还年纪轻轻哩! 中国有句老话,叫做‚一人做事一人当‛。 我没有那种权力去剥夺父辈们解决他们自己酿 就的难题的资格。 最起码的一条是,任何一个离开国门的我的同 胞,再不会受到像我今日承受的这类刁难。
三、文章结构概括 文章结构: 课前的介绍——‚‚我‛‛和教授的四个回 合的问答——教授对中国人的致敬——‚我‛ 和台湾同学的约定 中心意思: 通过‚我‛和教授的对话,显示了中国人的 自强自信,不卑不亢,团结精神。教授则显现 了他伟大的人格,表达了他真诚的希望中国富 强、人民自强的良好愿望。
2.留学生代表——“我” (1)方法和任务。学生自由发言。 问题:面对如此‚刁钻‛‚敏感‛的问题, 我的表现如何?请读课文分析‚我‛的语言、 神态、动作等描写,体会‚我‛的精神。 ‚我‛与教授之间发生了几个回合的对话交锋? 当时在场的台湾同学和其他国家的学生又是怎 样的态度? (2)对‚我‛的评价 ‚我‛表现出思维敏捷(随机应变)、不卑不 亢(自尊自爱、理直气壮、自信自强)、维护 人格、国格。
2.用 比较法学习动词 承受——接受 都有‚获取、接纳‛的意思。 承受:含有承接一定的压力、责任等意思,多用于抽 象事物,此外还含有‚经受‛的意思 承受重量、承受压力、承受痛苦、承受考验 接受:强调不拒绝,多于表示具体事物的名词搭配。 还可以和一部分动词搭配。 接受礼物、接受意见、接受邀请、接受批评 练习:选词填空 (1)他( )了大家的意见,改进了设计。 (2)你要知道,怎么做要( )多大的压力啊!
第二个回合:关于国籍的问题 教授:1.来自哪个中国? 2.来自台湾中国还是北京中国? (这是敏感的政治问题,他的语言、动作、神态表 现的狡黠、傲慢、挑衅,想使我‚难堪‛,事实 上,他想了解中国留学生的对国家的看法) “我”: 1.没听清楚。 (争取时间,想弄清教授问题的真正意图,同时也 不想激化矛盾,变被动为主动,引出教授的谬 论。) 2.只有一个中国。 (纠正了教授的常识错误,并得到了台湾同胞的附 和,显示海峡两岸人的骨气、尊严。)
第二节课 深学课文
教学目标 1.细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 2.联系作者描写的场景,仔细体会文 中人物对话语气和态度变化,整体把 握文章的内容。 3.分析 教授和‚我‛的语言风格, 提问和答辩的思路。
一、人物形象探究 方法和任务:小组内深入探讨交流。 1.大胡子教授 (1)方法和任务: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分析 和解决问题。小组代表在大班汇报。鼓励进行 组际间的辩论。 小组内分角色朗读,思考问题。 小组内讨论,各抒己见。讨论明确下面问 题:
大家:松动椅子,发出 ‚咔咔‛声。 (反衬了我的成功,表现出各国学生的友善, 当时课堂的气氛由紧张转为了活跃。这里对环 境的描写看似无意:实际上烘托并说明了问题 的尖锐、严肃、敏感,当时课堂上紧张、冻结、 沉寂的气氛。)
第三个回合:关于如何解决台湾问题 教授:1.你走遍了中国吗? 2.谁该对台湾问题负主要责任? 3.怎样解决台湾问题? 4.邓小平怎样解决台湾问题? (教授在台湾这个问题上穷追不舍,‚我‛也意 识到了他对台湾问题的兴趣,索性自己把问题 引到点子上。)
(1)文章的开始是怎样交待背景的? (2)‚我‛的同学为什么要提醒‚我‛‚上 课小心‛?
第二段(5-24自然段) (1)教授是一个怎样的人?他提问有什么特点? (2)‚我‛是如何应对教授提问的?从中看出 ‚我‛的什么品质和精神? (3)‚我‛为什么最后生气了? 第三段(25-26) (1)教授为什么突然改变态度? (2)文章最后一段写‚我‛和台湾同学的约定 有什么深刻含义? 3.小组汇报 学习的过程和结果,预设问题的解答,存在的 问题。
二、“我”教授交锋的四个回合 1.方法和任务:小组内自读并交流初读感受。 第一回合:关于中国人如何工作 教授: 1.作为记者,你在中国如何工作? 2.您的首长如何工作? (可以看出教授提问刁钻古怪) “我”: 概括地讲,两个‚愿意‛。 (显示了机智幽默,并暗示了国家宽松的政治气氛 和人民舒畅的心情。 ) 大家的反应:窃笑、哄、笑、竖拇指。 (说明了他们对我的回答由衷的佩服和满意, 证明了我初次交锋成功)
教授:1.邓小平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 2.中国富强的标准? (注意教授此时的神态,表示对‚我‛先前回答 的肯定。) “我”:最起码的一条是:任何一个离开国门的我 的同胞,再不会受到像我今日要承受的这类刁 难。 (动作描写有‚站‛、‚狠狠‛、‚一字一 字‛,说明我当时已到了无法忍受的地步。)
教授: 我丝毫没有刁难你的意思,只是想知道普通 中国人是怎样看待他们的国家的。 最后的表情:眼睛发亮,笑容灿烂(暗示对 ‚我‛的回答十分满意) 我向中国人脱帽致敬! (表示他对中国和中国人的尊敬和友好) 四、小结,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概括写出四个回合中我回答的内容。
导入: 小组讨论、汇报:作中国人的自豪。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取得巨大变化和成 就,大大提高了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和 作用。谈谈作为中国人的自豪。 另一方面,在国际上仍有不少人对中 国人有偏见,我们的同胞出去旅游,往往 有不注意国人形象,带来负面影响。你如 何看待中国人的形象问题。
一、初学课文 1.方法和任务:小组内自读并交流初读 感受。 2.预设问题: 第一段(1-4自然段)
(4)中国有句老话,叫做‚一人做事一人当‛。 我们的父辈还健在哩! (我们的父辈做的事,要由他们自己来解决。) (5)我没有那种权力去剥夺父辈们解决他们自己 酿就的难题的资格。 (我不可能去替父辈们解决他们造成的难题。) 三、小结,布置作业 1.用所学的词语造句。 2.模仿‚中国有句老话‘……’‛陈述道理。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两个主要人物形象的分析。特别是大胡 子教授,如何透过其问题,看他对中国和 中国人的尊敬。
2.体会谈话的艺术。教授语言的锋利和 ‚我‛的语言圆滑、锋芒藏而不露。
第一节课 阅读理解课文
教学目标
1.基本理解课文中讲述的故事内容,理清 人物之间的关系。 2.能够分清四个回合双方对辩的观点和论 据。 3.能够按照课文结构复述课文。
①‚大胡子‛教授究竟是个怎样的人? ②他提出的哪些问题表现出‚刁钻古怪‛? ③后来他为什么对‚我‛脱帽致敬,前后是 否矛盾? ④‚大胡子‛教授对‚我‛(中国人)究竟 是怎样的态度? ⑤我为什么一度对教授的提问感到忍无可忍? 怎样表现出来的? ⑥如果是你面对这位教授,你会怎样应对他 的提问?
(2)评价 他是个教学严谨,教学水平高,为人正直 的学者。其表现为:①提的问题难度高; ②对学生熟悉了解;③提问思路敏捷。 他提问的真正目的是要测验中国学生的政 治敏感性。 他正是通过这样的提问和回答,了解了中 国人,产生了敬意——向中国人脱帽致敬! 通过层层追问,让学生体会描写的精妙。
(3)该是我们的父辈,教授先生。那会儿他 们还年纪轻轻哩! (4)中国有句老话,叫做‚一人做事一人 当‛。我们的父辈还健在哩! (5)我没有那种权力去剥夺父辈们解决他们 自己酿就的难题的资格。
一、词语学习 1.用搭配法学习形容词:古怪、难堪 古怪:表示‚跟一般情况不同,让人感觉奇怪‛。 强调给人的感觉不好、不正常。通常和感觉不正 常的人、事物搭配: 古怪的人、古怪的脾气、古怪的样子、古 怪的衣服(音乐、头发……) 难堪:为难;不体面。一般用于‚令(让)谁+难 堪‛或自己感到‚难堪‛。 练习:选词填空 (1)儿子穿着( ),令母亲( )。 (2)他打扮( ),谁都不理他,让他感到 ( )。
第三节课(2)语言强化训练
教学目标 1.用一定的方法学习掌握疑难词语‚难堪、 古怪‛和常用词语‚承受、概括、敏捷、 不约而同、否认、起码‛等。 2.理解并学会运用句型: (1)几乎让所有的学生都从他的课堂上领教 了什么叫做‚难堪‛。 (2)我想您会给予我这种荣幸:让我明白您 的首长是如何工作的。
第三节课(2)语言强化训练
第四节课 真实交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