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向中国人脱帽致敬》教学设计与反思
《向中国人脱帽致敬》教学设计与反思
第四个回合:关于中国富强标准的问答
教授:1.邓小平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注意教授此时的神态,表示对我先前回答的肯定)2.中国富强的标准是什么?
“我”的义愤和为国争气的责任感,使“我”紧急回身“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狠狠还击
我们请位同学来朗读第28段,注意“我”的神态和言语(“狠狠地用眼盯着”、“一字一字地说”)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注明每个环节预设的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
3分钟
二、解题
2分钟
三、初知
8分钟
四、领悟
21分钟
五、拓展
8分钟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梁启超《少年中国说》,1900年
中国人如何工作国籍如何解决台湾问题中国富强的标准)
1、分析教授形象
1)教授提出问题,属于人物描写中的哪种方法?(语言描写)可见教授是个什么样的人?(教学水平高:提的问题难度高;对学生的熟悉了解;提问思路敏捷)
2)对话的结果,体现了教授何种形象?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的方法?(真诚,正直;肖像、语言、动作)
学情分析
学生是职教就业生,分析能力相对差了些,学习热情相对低了些。所以,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也就要相应降低要求。不过,作为黄皮肤的中国人都有爱国的权利和义务,因而,多引入相关爱国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朗读能力和对文本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精神。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把握记叙文的要素;领悟说话与听话的方法和技巧;了解作者运用多种描写手法,特别是对话来刻画人物性格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充分调动学生爱国情感,明白只有理直气壮地维护国格、树立自尊的人格,才能赢得他人尊重的道理;培养民族自豪感和爱国心,及中华民族和谐共处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分析归纳“我”的精神品质,体会“我”答辩的机巧睿智。
2、把握大胡子教授的形象。
难点
学习描写人物的写作方法,把握文章的侧面描写、环境描写和欲扬先抑的写作特点。
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整合,体现了新课程的价值追求,本文是一篇文质优美、感情强烈的记叙文,因此在设置目标时,从知识、能力、情感三方面去追求用科学的态度来分析情感的真实性,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思维品质,结合实际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
教学设计
基本信息
名称
向中国人脱帽致敬
课时
1
所属教材目录
高等教育出版社(职业模块要通过描写大胡子教授刁钻古怪的问话以及记者“我”充满爱国激情的答话,来表现“我”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的。教师可引导学生从人物对话入手分析,了解教授和“我”的人物形象,体会教授的真诚和“我”的强烈爱国情感。
(8)依您之见,台湾问题应该如何解决呢如今?(9)我想,您不会否认邓小平先生该是你们的父辈您是否知道他想如何解决台湾问题?(10)什么问题才是最重要的呢,在邓小平先生的桌面上?(11)我实在愿意请教:中国富强的标准是什么这儿坐了二十几个国家的学生,我想大家都有兴趣弄清楚这一点
第二步,对教授提出的问题进行合并同类项:
“我”:巧妙地接过提问中的“概括”的要求,回答了两句高度概括的话“概括地讲”、“愿意”
我的回答显示了机智幽默又不失风度,并暗示了国家宽松的政治气氛和人民舒畅的心情
第二个回合:关于国籍的回答
教授:1.来自哪个中国?2.来自台湾中国还是北京中国?
教授的第二个问题是敏感的政治问题
“我”:先以“没听清楚”为由让教授重复提问,等弄清教授的提问并非口误,就思考着如何慎重回答,引出了教授的关于“两个中国”的谬论,立即巧妙地变被动为主动,理直气壮地回答“只有一个中国”,我的回答纠正了教授的常识性错误,并有台湾同胞的附和,显得更有说服力,同时也显示海峡两岸人在面对大是大非的问题时显示出来的炎黄子孙的非凡气概
(时间:那年的十二月
地点:巴黎十二大学
人物:教授、“我”、其他国家的留学生
事件:“我”和教授对话)
2、从中找出,教授都提出了哪些问题?
(第一步,总结教授提出的所有问题:
(1)作为记者,请概括一下您在中国是如何工作的?(2)我想您会给我这种荣幸:让我明白您的主编是如何工作的?(3)我可以知道您是来自哪个中国的吗?(4)我是想知道:您是来自台湾中国还是北京中国(5)您走遍了中国吗?(6)为什么您不去台湾呢? (7)您认为在台湾问题上,该是谁负主要责任呢?
3)未上课之前,作者对教授有何印象?(教学严谨,刁难学生)
4)作者刻画教授形象运用了何种手法?(欲扬先抑)
2、分析“我”的形象,结合具体语言
(思维敏捷、随机应变、不卑不亢、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维护人格、国格)
教师明确:
第一回合:关于中国人如何工作的回答
教授:1.作为记者,在中国如何工作?2.作为中国的首长如何工作?
梁启超何许人也?(号饮冰室主人,领导了著名的戊戌变法)他的这句话用了何种修辞?(排比)有何用意?(希望中国能够强大,屹立于世界之林,并号召中国少年为之不懈奋斗)
今天,中国人如梁启超所愿了吗?
含义:对中国、中国人的尊敬
寓意:既写出了中国人的国际地位,又显现了教授的真诚。
1、找出本文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第三个回合:关于如何解决台湾问题的回答教授:1.你走遍了中国吗?
2.谁该对台湾问题负主要责任?3.怎样解决台湾问题?4.邓小平怎样解决台湾问题?
教授在台湾这个问题上穷追不舍
“我”:明白台湾问题是个剪不断,理还乱的问题,避免跟教授的正面冲突,以“我们的父辈”避开正面交锋,“没有权利剥夺父辈们解决他们自己酿就得难题的资格”“成熟起来的父辈能解决好台湾问题”一连几个回答让教授在台湾问题上的强劲的“三斧子”都使不上力气
写出了“我”的义愤,受辱时的奋争和理直气壮最后“我”的反击赢得了教授的敬意
3、环境描写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说明了问题的尖锐、严肃、敏感,当时课堂紧张冻结沉寂的气氛。)
《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在无数蓝色的眼睛和褐色的眼睛之中
我有着一双宝石般的黑色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