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新目标八年级上册
Unit 8 How was your school trip?(1)说课稿
进盛实验中学蔡林凌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英语新目标八年级上册Unit 8 How was your school trip?的第一课时(即Section A 1a---Grammar Focus)。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生情况、教法设想、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教。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内容的地位与作用
本单元以“描述过去发生的事情”为话题,重点学习一般过去时态。
本课是这一单元的第一课时,通过大量的听读练习,在七年级下册的基础上继续学习这一时态的肯定句、否定句和一般疑问句,为下一单元学习一般过去时的特殊疑问句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重点词汇gift,hang(hung),win(won),prize和部分不规则动词的过去式,形成语言基础知识;通过学习Did you,Were there引导的一般疑问句,培养学生的语感,形成言语基本技能。
2、过程与方法目标:采用任务型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在此基
础上由学生自己归纳出知识点,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充分体验成功感。
3、情感目标:联系自身的生活体验,热爱生活。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掌握一般过去时的用法;难点是知识的迁移、各种时态的混用、不规则动词的过去式。
二、教材处理和学生情况分析
作为实验班的学生,基础知识较扎实,预习生词和课文能比较到位,但灵活运用欠佳。
此外,一味地机械重复操练满足不了他们的求知欲,应紧扣重点突破难点,与中考题挂钩。
任务型教学模式会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自主学习,体会学习的乐趣。
对此,我设计了“提出问题、形成假设、整理资料、做出结论、验证结论”五个步骤,从学生实践到归纳总结、从听读练习到写作练习,循序渐进,学生从心理上容易接受,其成就感不断推动教学,会超常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
三、教法设想和学法指导
《新课标》指出:“基础教育必须教给学生通向生活的钥匙,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
结合本单元的目标要求,我对教法和学法作了以下设想:
1、教法设想:本单元的内容学生并不陌生,也并不高深,因此激趣是关键。
教师应扮演好导演的角色,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采用导引法、归纳法、发散法,利用视觉的冲击,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走进教师为他们打开的一扇扇大门,主动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中获取知识。
这一点符合教育学中的自觉性、直观性原则。
2、学法指导:中学生学英语,不仅是低层次的语言模仿或者记诵,也包括高层次的认知创
造。
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动为主线”的教学思路,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学法指导,采用了主体思维法、定向探究法及拓展延伸法,使学生从感知到理解,从学会到会学,提高综合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3分钟)
师生互相问候,教师自然引入Class, what day is it today? What day was it yesterday?接着用同样的方式问日期、天气和出勤,为今天学习一般过去时做准备。
(二)形成假设(15分钟)
1、小组竞赛(5分钟)
教师继续提问Class,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Did you play basketball?展示课件,帮助学生形成一些假设,让学生以小组接龙的方式问答练习,教师巡导,最先完成练习的那组获胜。
简单的竞赛任务容易引人入胜,点燃学生这颗火种,激发学生的兴趣,铺垫效果较好。
2、故事接龙(10分钟)
教师点击出课件中隐藏的答语,教学其中的生词aquarium, shark, seal, hang out, souvenir,学生集体问答练习。
教师指导学生把所有答案连成一段话,如:Last weekend,I went to the aquarium,and I…,but I didn’t….然后,抽查部分学生自由续讲故事。
《新课标》指出:“课程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允许有不同的解读”。
在这个任务中,先用教师预定的答语统一操练,以减轻学生口语表达的难度,让大面积学生过关;既而转为个体操练,旨在“培优补差”,拓展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三)整理资料(20分钟)
1、听读练习(10分钟)
教师创设情景,课件辅助说明Tina的郊游,让学生听音一遍,圈出Tina做的事情。
学生从这一任务中较易获得成就感,教师再乘胜追击,提问:What else did Tina do?学生听音两遍,完成2a 和2b的练习。
教师指导学法,让学生明确听男声以完成2a,听女声以完成2b,重点听出Yes/No答语。
这样既降低了听力难度,也培养了学生听的技巧。
然后学生不看书跟读录音,模仿纯正的语音语调,形成一定的语感。
2、师生互动(10分钟)
新教育观提倡的教与学的关系是交往的、互动的,师生双方共同求得新的发展,实现教学相长。
教师就听力练习中的内容随意提问学生(回到课件三、四),练习一般过去时的各种句式(如Did Tina,Were there…?),目的是帮助学生梳理重点知识,突破难点。
学生由全班到小组到个体操练,抓大面积的能力建设。
(四)做出结论(5分钟)
新课程下的教师应是善于发现和开发学生潜能的伯乐,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因此,在这一环节里,我让学生四人小组、生生互动,探究、合作学习,结合Grammar Focus,归纳出“一般过去时”的用法,学生一人总结一句,教师多用感叹句、巧用反问句、慎用祈使句。
最后由老师打出课件,学生做笔记,为今天的学习划上圆满的句号。
(五)验证结论(2分钟)
让学生在家庭作业中验证结论,完成“句型转换”以巩固本课所学(见课件);写作练习“My Last School Trip”,让学生借鉴教材上的范例,教师指导写法,提高写作质量,为下节课的学习埋下伏笔。
五、板书设计
板书作为可视的语言形象,以其直观的方式表现了教学思路,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知识,高度概括了本课的教学内容。
我的板书主要体现在课件上,教学的五个步骤条理清晰,动感十足,会帮助学生在脑海里形成难以磨灭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