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心理学:犯罪心理学是一U研究与犯罪人的犯罪行为冇关的犯罪心理现象、规律以及犯罪对策的心理学依据的学科。
犯罪心理:是指与犯罪行为的发生、发展有W果叉系的各种心理活动、心理W素的总称。
犯罪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
1、心理分析法
2、观察法
3、调查法
4、实验法
5、心理测验法
6、案例分析法
7、活动产品分析法
8、数量统计分析法
9、经验总结法。
屮国古代关于犯罪心理产生原因:1、关于社会经济状况对犯罪心理影响2、关于人性对犯罪心理的影响3、强调活天习俗对犯罪心理形成的决定作用。
预防:1、身教重于言教2、重视家庭预防功能、社会交往预防功能以及早期教百的预防功能3、重视刑法和教化的心理预防功能4、修强身。
现代犯罪心理学是中世纪在西方国家产生的(),把奥地利犯罪学家汉斯•格罗斯当做犯罪心理学的奠基人,将他于1897年出版的《犯罪心理学》当做现代犯罪心理学的标志。
国外犯罪心理学的现状:1、科际整合的研究取A 2、注重实证研究3、研究的深层次性4、重新重视犯罪人生理因素的研究5、研究与应用相结合
守法心理:守法心理是指调节和支配行为人约束违法行为、实施守法行为的一系列心理因素的总称。
犯罪心理与守法心理的区别:1、作用不同2、内界不同3、根木区别在于犯罪动机。
犯罪心理的特点:隐蔽性层次性结构性反社会性社会危害性。
犯罪人的认知特征:1、错误或反动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2、扭曲的道徳观、错误的法律意识
3、不成熟或歪曲的自我意识、明显的反社会意识
4、认知水平或认知能力逐步提高、犯罪的智能化日益明显
5、思维活动以如何使作案成功而乂能逃避惩罚为中心
6、错误的认知模式
7、使用犯罪隐语与同伙结识、交流和进行犯罪活动。
犯罪人的情绪、情感特征:1、不良的、消极的情绪,情感的累积爆发2、爱好、好恶标准颠倒,缺乏仁慈和同情心3、情绪不稳定,易冲动和易情感用事
犯罪人的意志特征:1多种意志品质并存2、冒险、侥幸
犯罪人的心理倾向性其有社会性和犯罪性的特点,具体表现在:
1、精祌空虚,一旦失去了刺激新鲜感,就会感到厌倦无聊
2、不正当的耑要恶性发展,缺乏对高层次需要的追求
3、兴趣低级、庸俗
4、寄生观念严重、企图不劳而获,相信金钱万能,追求绝对的&由和性解放
5、迫求放荡的牛.活方式,生活动机粗俗,动机轻率
6、具有自私自利倾向、暴力倾向和反社会倾向。
犯罪人的能力特征表现在:1、综合性2、对己有能力的tl动运动3、职业惯犯、累犯往往有一套其有个性化特点的犯罪技能4、差界性。
犯罪心理的影响因素:丨、主体因素,包拈生理、心理、行为因素;2、主题外因素,包拈社会因素(宏观、客观)、自然因素、情境因素。
犯罪心理机制理论:1、内外化机制理论2、刺激反应与反馈机制理论
3、呈变质变机制理论
4、四阶段论
5、心理防御机制理论。
犯罪动机:犯罪动机是指激起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以达到犯罪目的的内心冲动或lAl心起因。
犯罪动机功能:是指犯罪行为实施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杏以下几种:反映功能、激发功能、导向功能、评价功能。
无意识犯罪动机:是指因某种原因,犯罪人没有清晰地觉察到的、模糊难辨的、对犯罪行为起推动作用的那些A心因素。
艽特点包括无意识性、冲动性、不可理喻性。
无意识犯罪动机引发的犯罪:1、动机不明的犯罪2、过剩犯罪3、移动犯罪
4、睡眠状态或催眠状态下的犯罪
5、药物引起的异常意识状态下的犯罪。
犯罪人动机斗争足指犯罪人在决定足否犯罪及如何实施前要权衡利弊,获得最人限度满足, 主耍考虑因素有:1、犯罪收益2、犯罪成本(直接成本、机会成本、惩罚成本)
挫折——犯罪动机模式
激情——犯罪动机模式
自卑感一过度补偿——犯罪动机模式(闪容)
犯罪心理形成规律:1、犯罪心理的形成是一个为客观因素互动的过程
2、犯罪心理的形成是行为人对外界消极因素积极能动反映的结果
3、犯罪心理的形成足M变到质变的过程
4、犯罪心理的形成是不良心理意识得到强化,并在犯罪活动中得以巩固的结果。
犯罪心理发展变化:I、良性转化2、恶性发展性转化的条件:1、产生内部的心理矛盾2、具有以好的心理状态3、出现积极的、系统
的动因。
恶性发展的6个特征:犯罪的A觉性和主动性增强、个人欲塑急剧膨胀、作案经验更加丰富、犯
罪活动向外方向发展、反社会心理增强、犯罪人格的形成。
未成年心理的A容:年龄特征与犯罪
女性犯罪心理:女性性别特征与犯罪
初犯心理特点:1、动机斗争激烈、犯罪决意慎重2、意志薄弱
3、犯罪经验缺乏
4、作案屮紧张心理突出
5、作案后恐惧心理、悔恨心理明显
6、受处罚后容易产生ft暴ft弃思想
7、未定型的不良个性。
累犯和惯犯的心理特征:1、低级的、生理性的耑要占主导地位
2、犯罪动机斗争渐趋弱化
3、犯罪心理形成的兹决定和主动性
4、强烈的反社会意识
5、消极的收到歪曲的情绪情感特征
6、意志活动的两重性
7、典型的犯罪性格。
群体犯罪心理:是指群体中个人之间的意向、动机、FI的相互影响而形成的适合于犯罪的群体
气铽或共同的心理倾向。
群体犯罪心理形成的基础:丨、结群本能与结群习惯2、接近于相互依赖
3、相似于同类相聚
4、心理沟通与情感交流的需要
5、个性品质差异互补性
6、归属需要的代偿性满足
群体犯罪的心理动力:1、群属意识2、情绪的交感效应3、ft我敁示欲的畸形膨胀4、暗示、
模仿心理5、罪责扩散感6、无个性化的心理影响P2I3页(最
后一行)
影响犯罪群体凝聚的因素:1、相似的欲求和共同的利軎关系2、犯罪群体成员的认同感
3、犯罪组织者权威勾群体成员的服从
4、犯罪
5、犯罪群体的内部压力和外部威胁。
变态心理:足指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超出了正常的范围,乂称祸态心理。
色情变态系列杀人犯罪的心理特征与行为特征:
心理特征:1、认知特征(认知犯罪狭窄,计划性预谋性增强)
2、情绪情感特征(情绪的冲动性强,情感具有明的两极性,缺乏羞耻感、愧疚感、
罪责感)
3、犯罪动机特征
4、人格特征(偏执型人格,双重人格,性格内向)
行为特征:1、犯罪手段残忍2、犯罪H的的异常性3、在熟悉的环境屮选择陌生的异性为侵害对象,无特定目标4、难以自控,系列作案5、作案有预谋有计划,有自我保护的
意识和能力。
人格障碍者违法犯罪的特点:
1、作案前一•般没有预谋或较少,缺乏n的性、计划性,常人难以理解
2、作案中一般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于•段不隐蔽,现场留有较多痕迹和线索
3、作架手段的相对稳定
4、实施犯罪活动时一般单独进行,胆大妄为
5、犯罪行为没柯明确的动机和H的,或动机和UI的都比较模糊,偶发冲动性强
6、犯罪心理难以改造。
具有反社会人格的犯罪人的特征:
1、一般从奋年即表现出种种不良行为习惯,成为“问题儿童”
2、缺乏A我约朿力,无道德感和罪责感
3、以自我为中心,行为冲动、随意
4、情感冷漠,不能正常与人相处
5、犯罪的可能性人,成为累犯、惯犯的居多。
侦查心理:是指在侦査活动中,侦查主体与侦査客体所具有的心理状态极其变化发展的规禅。
犯罪心理画像:是在侦查阶段,根裾已掌握的情况,对未知名犯罪行为的动机、行为、
目的、心理过程以及心理特点等进行相关分析,进而通过文字或语言形成对犯罪行
为人的生理属性、社会属性、地域属性、心理属性以及既往犯罪属性等五大属性的
描述过程。
犯罪心理画像的基础及信息來源:
基础:1、勘查、研究犯罪现场2、研究被害人3、研究犯罪人
信息来源:1、从犯罪人遗留在现场的明态痕迹屮获取的明态信息和潜态信息2、从对被害人人、感知人调査访问中获取明态和潜态信息。
犯罪心理画像的内容(掌握):
1、犯罪人的生理属性(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等)
2、犯罪人的社会属性(家庭背景、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状态与经济情况、社会层次)
3、犯罪人的地域属性(从口音、肤色、打扮等进行)
4、犯罪人的心理属性(人格、能力、情绪情感、行事风格、心理变态)
5、犯罪人既往犯罪属性(旮无劣迹包拈道徳上的劣迹,奋误犯罪前科,犯罪经历与种类,是否为职业犯罪,犯罪手段的后果形成)
惯技行为:是指犯罪人在实施犯罪过程中经常使用的手段和技能。
标记行为:是桁犯罪人为了满足自身心理或情绪需要而必须做的行为。
反侦察行为,后天养成的。
犯罪心理画像的思维顺序:1、从A向外,即从现场中心向外围扩展
2、由表及里,包括环境的由表及里,信息的由表及里。
犯罪心理画像的步骤:1、占有充分确定的基础性材料
2、对现柯材料进行甄别、整理
3、进行犯罪行为重建
4、对未知名的犯罪人进行刻画,形成15面报告
5、犯罪心理画像的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