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一语文独立作业(1)

初一语文独立作业(1)

1 / 7 七年级(上)语文独立作业试卷 (范围:4-5单元 命题:鲁智飞 审核:唐新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00分 2012.12) 一、 积累运用(共22分) 阅读下面这段话,完成1-2题。

(7分) 文学如绝美的天l ài 。

打开文学之门,我们就走进了一个神奇的世界。

①多姿多彩的四季在这里风光流转。

春天,牧童的短笛成天li áo 亮地响着;夏天,林带上的淡淡绿烟早已凝成一堵d ài 色长墙,金色主z ǎi 了一切;秋天,ch éng 清的天空一望无际,田野里的高粱好似波动的红水,不停地摇y è着饱满的穗头;冬天,温暖的阳光舒适地晒着,水藻把终年zh ù蓄的绿全拿了出来,绿得让人惊叹……文学为我们展示了色彩b ānl án 的大自然。

②每次走进文学大门,我都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驻足欣赏。

1.根据拼音写汉字,要求书写规范、工整、美观。

(4分) 2.文段中划线句子有一句有语病,请修改。

(3分) 第 句,修改意见: 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科技技术不断进步。

为了更好的引导同学们关注科学,热爱科学,追求科学,学校特举办了“我爱科学”主题活动。

(7分) 3. 七年级(2)班举行一次“我爱发明”展示活动。

班主任要求大家积极动脑动手,广泛参与。

可同学们的热情并不高,老师请你到班级作动员,你会怎么说呢? (3分) 4. 学校团委为营造活动氛围,更好地宣传活动主题,决定举办“我最崇拜的科学家”推荐活动。

你最崇拜的科学家是谁呢?请写出他/她的名字,并写出推荐的理由。

(2分) 5. 张娴同学在报纸上阅读到一则科技新闻,打算在班级“模拟科技发布会”上发布,你能用一句话概括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吗?(不超过25个字)(2分) 班级姓名学号密封线内不要答题 ………………………………装………………………………订………………………………………线…………………………………………5月13日,中国目前最大的望远镜在中国科学院云南丽江高美古天文观测站落成并正式运行。

这台大型光学天文望远镜高8米,通光孔径2.4米,重40余吨,是东亚地区最大口径的通用光学天文望远镜之一。

据悉,2.4米光学望远镜可以清晰地分辨出300公里以外一根蜡烛的火苗,其综合性能属同级望远镜中的国际中上水平,主要用于对恒星和星系进行观测。

据介绍,该望远镜投入使用后,每年能容纳数十项先进水平的天体物理观测课题和研究工作。

6.用课文原句填空。

(8分)①“”,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朱自清《春》)②,听取蛙声一片。

(辛弃疾《西江月》)③晴空一鹤排云上,。

(刘禹锡《秋词》)④,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八则》)⑤《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韩愈如画家设色作画,描绘早春特有景色的句子是:,。

⑥如果有的同学学习成绩很好,却不守纪律。

你觉得应该怎样和他交往呢?请引用《<论语>八则》中的语句回答:,。

二、阅读理解(45分)阅读古诗,完成第7-8题。

(5分)四时田园杂兴·春日【宋】范成大土膏①欲动雨频催,万草千花一饷②开。

舍后荒畦犹绿秀,邻家鞭笋③过墙来。

【注释】①土膏:指肥沃的土地。

②一饷,片刻。

饷,通“晌”。

③鞭笋:细长的竹笋。

7.这首诗共四句,第一句中,“”二字形象地表现出春天乍到,大地复苏的情形。

(2分)8. “万草千花一饷开”一句写得生动精彩,尤其是“一饷开”一词。

请对“一饷开”一词加以赏析。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7阅读下面短文,完成第9—12题。

(13分)甘戊①使于齐,渡大河。

船人曰:“河水间②耳,君不能自渡,能为王者之说③乎?”甘戊曰:“不然,汝不知也。

物各有短长,谨愿敦厚,可事主,不施用兵;骐骥、录駬④,足及千里,置之宫室,使之捕鼠,曾不如小狸⑤;干将⑥为利,名闻天下,匠以治木,不如斤斧⑦。

今持楫而上下随流,吾不如子;说⑧千乘之君,万乘⑨之主,子亦不如戊矣。

”——刘向《说苑卷十七·杂言》注释:①甘戊:战国秦国人。

②间:缝隙,此指河面狭窄。

③说:说客。

④骐骥、录駬:四种骏马的名称。

⑤狸:野猫。

⑥干将:古代利剑的名称,这里泛指利剑。

⑦斤斧:指斧子。

⑧说:说服。

⑨千乘、万乘:指小国、大国。

9.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6分)(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不然.()足及.千里 ( )置.之宫室( ) 今持.楫而上下随流( )(2)下列各句中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例句:使之捕鼠A.其虫旧曾有之 B.两狼之并驱如故C.问塔动之因 D.土人谓之“傍不肯”10.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一处朗读停顿。

(1分)子亦不如戊矣。

1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君不能自渡,能为王者之说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匠以治木,不如斤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12.读了这篇短文,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根据要求完成13-14题。

(8分)13.解释下列加点字。

(4分)(1)略无阙.处(2)或.王命急宣(3)岁以.大穰(4)止增笑耳.3/ 74 / 7 14.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

(11分)秋日私语①我喜欢秋天。

②当空气中夏的浮躁气息渐渐弥散,街上女人色彩艳丽的衣服变成驼黄色系时――我静静地等待着,等待着秋的来临。

秋和春不一样,她几乎是一下子就翩然而至的,让人们猝不及防地在棉麻的夏衣上罩上一层秋衫。

③秋的到来,或许就是一阵不期而来的凉风,甚至是地上一片微微泛黄的树叶。

④秋天的天空是可以直接从颜料管中撤出的钴蓝,抹在画布上,再添上几笔错落有致的芦苇,倒影的河水,就是自然的风景画。

晚秋是最适合画山水的时候,当华美的叶子差不多落尽,露出生命清晰的脉络,于是用枯笔稍稍勾勒出她的生长方向,秋意也随之在笔尖流淌。

⑤秋天还有一样很入画的东西――菊花。

她开得蓬勃而大气,涌动着无穷的生命力,充满丰盈之美。

野菊花更别有一番风致,雪白的花瓣托着金黄色的花芯,一簇簇迎风飘摇着。

山里人家会收好野菊花,焙干制成菊花茶。

于是就有了玻璃杯里上下漂浮的菊花茶,泡开的花瓣近乎透明,花香缓缓升腾起,萦绕着,布满了整个小屋。

这时抿一小口,再吐一口气,你会觉得边呼吸都染着菊花香了。

⑥秋天的声音是需要谛听的,它是一首温情的和弦。

乡间的音乐在旷远的田野上萦绕,蛙儿的鸣叫声此起彼伏,谷粒一颗颗饱满地坠落在土地上,泛起金色的涟漪。

秋风起来了,沙沙地在吟唱,温柔地拂过。

等到了秋雨敲打芭蕉的黄昏,点一盏橘黄的小灯,再摊上一叠素纸,与自己的灵魂对话,是秋日里难寻的浪漫。

⑦秋天里还可以剥蟹煮酒呢。

十月的螃蟹最鲜美。

煮上一锅刚从河里捉来的蟹,在细细斩好姜末,制成姜米醋,家人就围坐在一起,蘸醋吃蟹,日子过得舒缓而惬意。

灵巧的主妇还会做蟹黄汤包,蟹粉狮子头,蟹粉豆腐羹,让走出水乡的女儿都比别处的润泽许多。

⑧喜欢秋天的理由还有许多。

在云淡风清的日子里,我可以松松垮垮套上一件题 ………………………………粗线毛衣,感受着织物摩擦传给身体的温暖气息。

再背上微微泛白的牛仔挎包,行走在秋天的白桦林。

阳光像钢琴明亮的音色洒在林间裸露的大地上,用它中性的调子铺上和谐而又高贵的色泽。

收获过的秋天宛如刚生过婴儿的母亲,静静地安详地舒展着,漾起甜美的微笑。

年少时青涩的梦和遥远的童年都和这暮秋一起去之遥远了,只剩下洗尽铅华的脱俗之美……15.准确理解全文,根据原文将下边这段话补充完整。

(3分)我秋天,因为秋天是染着菊花香的风景画,秋天是,秋天是剥蟹煮酒的舒缓与惬意,秋天是。

16.赏析下列加点词语的妙处。

(3分)这时抿.一小口,再吐.一口气,你会觉得边呼吸都染着菊花香了。

17.第三段中对“秋风秋叶”的描写是很简略的,请你调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把“秋叶在秋风中飘落”的景色更加具体生动地描绘出来。

(30字左右)(2分)18.末段中说:“收获过的秋天宛如刚生过婴儿的母亲,静谧安详地舒展着,漾起甜美的微笑。

”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8分)①正式的书籍,是在两千多年前春秋战国时代出现的。

起先,人们把文字写在竹片或木片上,这些竹片或木片叫做简或牍。

把竹子木板劈成同样长度和宽度的细条(一般5寸至2尺长),削平表面,在上面用刀子刻字或用漆笔写,每片可以写8到14个字。

有的把简牍用麻绳、丝绳或者皮条串编起来,叫做“册”,也写作“策”。

这个“册”字,像在几片竹简中间穿上绳索的样子。

传说孔子因为勤奋读书,竟把这种穿册的皮条翻断了多次。

5/ 7②这种笨重的书使用起来当然是极不方便的。

据说,秦始皇每天批阅的简牍文书有120斤重。

西汉的时候,东方朔给汉武帝写了一篇文章,用了3000片竹简。

③现在的书,不仅品种多,而且有的越来越小。

“缩微胶卷”就是其中的一种。

它是用照相机把书或者资料缩拍到胶卷上,一般缩到原书大小的1/48。

使用的时候,通过阅读器可以放大到原来大小。

其实这种缩微技术,早在19世纪普法战争时候就使用过,当时法国的谍报人员把一份3000多页的情报缩拍在一张几寸长的胶片上,让信鸽带回了巴黎。

④缩微图书保存和使用都很方便,如果把1万种每种15万字的书放在一块儿,它的总重量大约有5吨,而缩微以后的胶片只有15公斤。

⑤科学在发展,书也在不断演变,它以越来越丰富的营养,哺育着勤奋学习的人们。

19.选文第四段运用的主要说明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20.选文中举法国谍报人员用信鸽传递情报的事例,意在说明什么?(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第四段划线句子“缩微以后的胶片只有15公斤”中的“只”字能否删去?为什么?(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作文(33分,其中书写分3分)我是幸福的,因为我有亲情的呵护;我是幸福的,因为我能享受灿烂的阳光;我是幸福的……22.请以“我是幸福的”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