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1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原则:“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④内容: ⑤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故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
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 争生乱。 ——《吕氏春秋》 请回答:据材料分析,西周实行宗法制的目的是 什么?为达到这一目的而坚持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案: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 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原则:嫡长子继承制。
史·中四上》提到:“在封建制度下,周天子具有‘一
A 尊’的统治地位,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这里的
“封建制度”指的是
A.分封制
B.封建制度
C.君主专制制度
宗法制度的内容:
1、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相结合
2、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确立了严格的大宗、小 宗体系;
3、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
4、大宗与小宗的关系不仅是家族等级关系,也 是政治隶属关系。
“大宗”一定“大”吗?“小宗”就 一定“小”吗?
就周王室而言: 在诸侯国内: 在卿大夫封地内:
5、当前,社会上仍然存在“尊宗敬祖”、“认祖归宗” 等现象和传宗接代、重男轻女的思想,由此探讨宗法 制对我国社会有什么深远的影响。
王位世袭取代禅让制,这是一种退步还是一种社会的 进步呢?为什么?
王位世袭制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私有制发展的结果,阶级对立 的产物。
2 夏商的中央地方制度

中央
地方 学思之窗:从课本中的资料看商朝的相权有多大? 相是商朝中央最高官吏,相权很大,包括参定政制、 主持政务、辅佐商王等,甚至有时可废立商王。
▪ D.避免了诸侯国势力的增长
▪ 3、在西周的封国鲁国的宗法体系中,处于大宗地 位的是:
▪ A.周王 B.鲁国国君 C.卿大夫 D.士 ▪ 4、通过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
网。“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按宗法制 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 ▪ 1)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 ▪ 2)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 ▪ 3)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 ▪ 4)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 ▪ A.1234 B.123 C.234 D.23
①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②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 王权 ③宗法制成为我国数千年来封建统治者享 受特权的凭借。
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 P6 总结: 互为表里
1、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 2、分封制是宗法制的政治表现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有哪些?
①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② 神权与王权结合 ③ 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 (一)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破坏:主要原因:诸侯在政治、经济、军事上享有很强的 独立性
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表现: a.楚王问鼎;b.诸侯争霸。
(二)、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讨论:该由谁来继承王位?
周天子年老了,打算立下继承人。周天子有四个儿女: 大儿子——二夫人所生,二儿子——大夫人所生,三女 儿——大夫人所生,四儿子——大夫人所生。
习题
▪ 1、 据史书记载,奄国曾随武庚叛周,平叛后, 成王封周公长子伯禽于奄国称鲁,并辖“殷民 六族”。“殷民”指:
▪ A.夏人后裔
B.商代遗民
▪ C.周朝百姓
D.少数民族
▪ 2、 西周分封制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
▪ A.扩大了奴隶制的规模
▪ B.促进了西周经济的发展
▪ C.巩固并扩大了西周王权统治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 治制度
课标要求: 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
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一、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
1 夏朝的建立(BC前2070年)
臣民
部落首领(禹)
国王(禹)
国王(启)
禅让制 建立国家政权
“选贤以能”
世袭制
父死子继, 兄终弟及。
血缘
公天下
家天下
BC
▪ 5.某诸侯年青时购买一女,生子 甲。三年后正式娶另一诸侯之女 为妻,先后生子乙、丙。以后又 以数女充实后宫,生子丁等十余 人。该诸侯死后,能合法继承其 位的应该是
▪ A、甲 C、丙
B、乙 D、丁
B
6、(2009年高考宁夏、辽宁文综卷)西周实行的宗 法制在秦汉以后仍有重大影响,其主要表现是 ()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
(一)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①目的: 巩固统治
②内容:
对象:
王族(燕、鲁、卫、晋、吴)功臣 (齐)、先代贵族(宋、陈、楚)
义务:
权利:
③特点及实质: 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实质: 西周政权的组织形式。
④ 影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⑤破坏: 时间:
原因:
积极:扩大统治区域、众星捧月
局限性: 没 解决贵族之间 在权力、财产 和土地继承上 的矛盾
大儿子:我是长子,年纪最长,你们都应该听我的。 二儿子:我是正室夫人所生,而且我又是儿子,当然 应该 由我来继承王位。
三女儿:我最聪明伶俐,学识渊博,所谓巾帼不 让须眉, 当然由我来统治周朝。 四儿子:你们都别争了!我是父王最疼爱的儿子,父王一 定会挑我的。
(二)、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①含义: ②目的: ③最大的特点(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 A.嫡长子继承制
▪ B.反复出现的分封制
▪ C.三纲五常的伦理观
▪ D.传统的宗族观念
▪ [解析] 西周实行宗法制度的某些原则,如皇位 嫡长子继承制、贵族世袭爵位等,逐渐嬗变为封 建的宗族制度,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上层建筑的重 要组成部分。
▪ [答案] A
7、下列对西周时期周王与诸候关系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根据分封制,周王与诸候是君臣关系 B、根据宗法制,周王与诸候是大宗与小宗的关系 C、周王与诸候之间是等级从属关系 D、周王对各诸候国拥有绝对控制权 8、春秋时期的“楚王问鼎”,是诸候国对分封制的公开挑战。 据此,我们可以判定 A、楚王将成为众矢之的 B、春秋时期分封制已彻底崩溃 C、各诸候国非常尊重周天子D、“鼎”是地位和权力的象征
9、“在父系大家庭的基础上……按照亲疏远近,从王
国到诸侯国,按地区建立起 层层的政权机构,并划分明
C 确的等级,由大大小小的奴隶主世代相袭地把持各地政
权。”(韦庆远《中国政治制度史》)材料所述的政治模式 是( )
A.宗法制 B.郡县制
C.分封制
D.行省制
10、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学历史教材《新理论中国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