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防设计说明(全专业)

人防设计说明(全专业)

1概要说明1.1工程概况本工程地块位于株洲市天元区,周边用地情况分别为:北侧为株洲市政协办公楼, 南侧为恒丰·水岸春天住宅小区,西侧为依江苑住宅小区,东侧为湘江。

基地周边路网结构:东侧为滨江南路,南侧为规划98路。

地块地形呈北高南低、东高西低的趋势,设计标高以周边道路标高为基准,结合小区道路和地下车库对场地的竖向进行设计。

面积为:71267.31下室为附建式人防工程,相结合。

常六级人防地下室设计,共划分为3个防护单元,设计人防总建筑面积为5549平方米,掩蔽3449人。

1.2设计依据1、《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 ;2、《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 GB50098-98 (2009 年版);3、《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4、《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5、《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6、方案规划阶段相关要求及批复;7、建设单位关于本工程的相关设计要求及平时资料;8、人防主管部门关于本工程的相关批复或要求。

(见附录)1.3、主体设计在满足抗力要求的前提下做到经济合理,结构安全,防水措施可2建筑设计2.1建筑概况人防地下室布置在地下室负二层。

防护单元一为甲类核六常六级二等人员掩蔽部:人防建筑面积为2000平方米,人员掩蔽面积为1300平方米,掩蔽人数1300人 .划分为4个抗爆单元,防化等级为丙级,设三个人防战时出入口,其中口部1-1为主要出入口,可以直通室外,位于倒塌范围外,不考虑防倒塌棚架设计。

防护单元二为甲类核六常六级二等人员掩蔽部:人防建筑面积为1409平方米, 人员掩蔽面积为915平方米,掩蔽人数915人 ,划分为3个抗爆单元,防化等级为丙级,设有三个人防出入口,其中口部2-1为主要出入口,可以直通室外。

位于倒塌范围外,不考虑防倒塌棚架设计。

防护单元三为甲类核六常六级二等人员掩蔽部:人防建筑面积为1899平方米, 人员掩蔽面积为1234平方米,掩蔽人数1234人 ,划分为4个抗爆单元,防化等级为丙级,设有三个人防出入口,其中口部3-1范围外,不考虑防倒塌棚架设计。

甲类核六常六级人防固定电站:60Kw 温采用风冷。

每个防护单元设有独立的进、人防区之间设防护密闭门临战封堵。

2.2竖向设计为4.2m 。

主梁高考虑为1.0m 。

低使用高度为2.2m 以上。

2.3口部设计1、本工程共设8个人防出入口,其中口部1-1、2-1、3-1为战时人员主要出入口,其他号口部均为战时次要出入口。

2、战时主要出入口设计:口部1-1、2-1、3-1利用人防增设的室外楼梯出入口进行布置,口部出地面段均位于倒塌范围以外,不考虑防倒塌棚架设计。

口部滤毒室,人2.4主体设计1、本工程抗力等级为甲六级,除考虑核武器破坏还应考虑常规武器破坏。

抗冲击波超压0.05 Mpa,顶层防早期核辐射厚度满足要求。

2、主体防护措施:为满足工程平时功能的使用,本工程采用了平战转换的技术措施,局部采取临战前封堵措施。

按主管部门的有关要求,所有临空墙上的平时所设较大洞口均采用防护密闭门的封堵方式。

所有平时设备管线及人防管线穿越人防区或防护密闭墙体和顶板时均采取防护密闭措施。

3、人防防护设备槛高一律为150高,门上部至少有300预埋吊钩以方便安装。

防爆波活门:在平时进行预留。

2.5设备及辅助房间设计1、通风设备房间:在口部1-2、2-2、3-2附近设置战时进风机房与滤毒房紧邻。

在1-1、2-1、3-1设置排风设备,与战时厕所靠近布置。

2、战时厕所:在口部四附近设置战时男女干厕,并设置前室,干厕便桶布置数量按男40~50人设一个,女30~40个人设一个控制。

3、战时配电通信及防化值班房间:在1-2、2-2、3-2附近设置战时防化通信配电值班室。

4、设备及辅助房间均在临战前采用200厚砖墙砌筑完成。

5、人防专用设备储藏室在平时采用200厚砖墙砌筑完成。

2.6防护设计、人防区与非人防区间防护密闭门封堵;相邻防护单元间采用防护密闭封平战功能转换设计、概述:本工程平时作为汽车库,在战时作为二等人员掩蔽,在战时应做好使用功能的转换,清理场所,疏通各出入口,拆除与人防无关的管线、设备等,检修工程内部设备,确保工程内的通风、用电、给排水能正常使用,并构筑战时干厕,战时水箱等,确保人防工程在预定的时间内达到战时的使用标准。

战时应做好防护功能的转换,连通口部的转换,各防护单元之间的连通口部临战封堵;防空地下室的对非人防区平时通行口的外部临战封堵。

2、各功能部分转换时限要求:该工程的防护功能转换,可分为早期转换、临战转换和紧急转换三个阶段。

早期转换应在30天内完成物资器材筹措和构件加工;临战转换应在15天内完成孔和构件加工;紧急转换应在3天内完成综合调试工作,达到战时使用状态。

3、各部分具体平战转换时限要求:(1)集水井,洗消水池,防爆地漏,排水出户管,进水引入管平时安装,与主体施工同步完成。

(2) 各类防护密闭门、密闭门平时安装,边框及预埋件与墙体施工同步完成,安装门扇在验收前完成。

(3)战时进排风口的悬摆活门平时安装,装门扇在验收前完成。

(4)防毒通道,密闭通道,简易洗消间,(5)战时风水电系统平时预埋穿墙套管,(6(7房,临战转换时15天内完成。

(8)抗爆挡墙与抗爆隔墙<沙袋>战时堆垒,临战转换时15天内完成。

(9)战时钢板水箱紧急转换时5天内消毒、清洁完毕并灌水。

(10)平战结合水池紧急转换时5天内消毒、清洁完毕并灌水。

(11)车道入口,非防护区入口的人防门关闭与封堵战时施工,紧急转换时3天内完成。

说明:以上临战转换以当地主管部门规定为准。

2.8建筑装修及防水本工程平时作为停车库,按一般装修要求设计,仅作水泥地面、墙面刷白,设备用房吸音、防潮处理。

底板、侧墙防水等级为一级,顶板防水等级一级,防水措施采用砼自防水,外墙附加卷材防水措施。

3结构设计、《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4、《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5、计算软件为PKPM(版本为201312)6.盈建科结构计算软件7.理正人防工程结构设计3.2设计概况本工程人防部分按甲类六级设计,结构设计使用年限50年。

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

本工程防航弹抗力级别为6级,打击方式为非直接命中,防护结构按距离外墙水平距离10米处地面爆炸考虑,口部防护设备按航弹MK83在口部外10米处爆炸考虑。

抗冲击波超压0.05Mpa 。

本人防工程位于该地下室的地下二层。

人防荷载选值 1、顶板结构:按弹塑性结构计算。

a.常规武器作用下,取等效荷载取q ce1响,核武器作用下结构等效荷载取q ce12 外墙:粉砂岩。

kN/m 2于1.5m,,抗力级别6ce23、地下室底板:防空地下室底板不考虑常规武器地面爆炸作用。

(纯地下室)底板按采用桩基础。

考虑25KN/M2的人防等效静荷载,配筋以平时荷载起控制作用。

4.地下室柱:按照《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4.9.3荷载组合规定,控制荷载为战时使用荷载,柱轴压比及配筋按照战时结构整体计算结果控制。

剪力墙、柱考虑60(KN/M2的人防等效静荷载+平时荷载计算。

其余人防各部位的等效静载如下:3.3结构选型本工程人防地下室顶板部分均采用梁板结构。

3.4荷载组合本工程采用的荷载组合有三种:a.平时使用状态的结构设计荷载;b.战时常规武器爆炸等效静荷载与静荷载同时作用;c.战时核武器爆炸等效静荷载与静荷载同时作用.并取各自的最不利的效应组合作为设计依据.3.5结构材料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底板混凝土采用C35抗渗混凝土,抗渗等级P6,柱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5;人防顶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5,工程外围护结构及水池水库为防水混凝土,抗渗等级为P6,钢筋:采用HRB400级钢。

箍筋,拉结筋,吊钩采用HPB300级钢。

3.6材料强度综合调整系数动荷载和静荷载同时作用或动荷载单独作用下,材料强度综合调整系数:注:基础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40mm,当基础板无垫层时不应小于70mm.3.8结构尺寸根据荷载、结构形式、材料等构件作内力分析,具体详附图。

3.9基础设计根据规范4.1.6条防空地下室在常规武器爆炸动荷载或核武器爆炸动荷载作用下(不考虑同时作用),对结构变形、裂缝以及地基承载力与地基可不进行验算。

本地下室底板荷载按桩基础+防水底板取值。

本工程基础持力层采用中风化泥质粉砂岩,具体详平时地质报告。

800mm 的沉降01、03。

技术措施基坑开挖应严格按设计进行,不得超挖,基坑周围堆载不得超过设计荷载。

在接近设计标高时,必须预留300~500mm 土层使用人工挖(1)预留洞及预埋件穿墙套管必须与有关专业图纸配合施工,及时预埋管和套管,及时校验预留洞及预埋铁件的位置,不得后期开凿。

框架柱、剪力墙暗柱不应有横向或竖向穿过管线及留洞。

(2)所有结构上应尽可能不留孔洞,若无法避免则孔洞位置应设在拉力和剪力较小的部位,洞口尽可能为圆形并加设钢套管,洞边加强筋见11G101-1页78。

未经设计人员同意不得自行在梁内留洞或凿洞。

2.土方开挖完成后,应立即对基坑进行封闭,防止水浸和暴露,检测合格后应及时进行地下结构施工。

3.地下工程施工时,地下水位应降至工程底部最低高程500mm 以下,待地下室顶板施工完成方可停止降水。

4.桩基础必须在无水情况下挖进,人工降水深度应始终控制在桩底标高以下500mm ,降水时应采取有效的措施,以防因降水对周边建筑及市政设施的影响。

当桩净距小于2.5m 时,应采用间隔开挖,相邻排墩跳挖的最小施工间距不得小于4.5m 。

5. 基础挖到持力层后,应按相关验收规范要求组织建设、施工、监理、勘察、设计进行检查,并报有关部门组织验收。

6.室内外地坪以下及基础地面以上应在基础施工完毕后及时回填压实,压实系数不小于0.94。

4通风设计4.1设计依据1、《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 50038-2005)2、《防空地下室通风设计》 FK01~02(07年合订本)4.2战时为三个核六级、常六级二等人员根据设计规范,战时核六级、常六级二等人员掩蔽部应按防护单元分别滤毒式、隔绝式三种通风方式,隔绝防护时间≥3小时,战时各通风1、清洁式新风量标准q=5m 3/p.h2、滤毒式新风量标准q=2m 3/p.h3、隔绝防护时间≥3h4、并满足各防护单元最小防毒通道换气次数不小于40次/小时.(三)战备物资库为轻度染毒区,设清洁式通风和隔绝式防护,战时换气次数为1-2次/小时,排风采用超压排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