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观题答题技巧
政治问答题通常不回避热点,且选取的材料大都具有 时代实效性、突出当前国内外热点(国内热点为主)、突 出区域特色等特点,考察学生对当前党和国家政治、经济 及社会生活中重大方针、路线、政策的理解运用,可以说 选材的视角是很宽泛的。但在命题切入时,往往选择微观 的、甚至是隐蔽的角度进行设问,问的很小很细,不会太 宽泛,所以我们的答案也要紧扣设问,不能泛泛而谈。
10
2.要求回答“为什么要……?”的题目的解题技巧
这种类型的题目还有“意义、作用、必要性、 原因、依据”等设问形式,一般说来,某一方针、 政策等主观举措的出台,根源在于客观现实的需 要,即必要性;另外这些方针政策实施会带来什 么后果或可能的影响,即阐明意义、作用,就是 所谓的重要性。 简言之,回答“为什么”之类的问题应就上述 必要性和重要性(意义、作用)两个方面展开说 明。
6
二、解题利器:“以不变应万变”
任何方法都不是万能的,也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 但是,相对固定的模式还是有的,总结归纳高考题目, 我们多少可以总结出一些构思答案的线索和方法。 政治学科的命题设问不外乎以下四种类型或四个 角度: 一是 “是什么” 二是 “为什么” 三是 “怎么办” 四是 “如何认识” 即前三者的综合
4
7、(1)①从联系的普遍性看,人类为了眼前的经 济利益破坏性利用自然,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与 人类没有重视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不是 孤立存在的有直接关系。 ②从联系的客观性看,地球生态系统是不以人 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联系。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 关系,就必须从事物客观联系中把握事物,不能 肆意掠夺、破坏自然。 ③从联系的多样性看,生态环境问题的表现千 差万别,人们往往从短期利益出发,只看到直接 的、表面的、眼前的联系,忽视间接的、本质的 和长远的联系,这加剧了地球生态环境的危机。
而这四种类型的题目又各有特点,答题当然也 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7
1.要求回答“是什么……?”的题目的解题技巧
这种类型的题目设问的形式是很多的,如“材料反映 了什么问题/现象?”、“材料体现了什么道理?”、 “材料表明/说明了什么道理?”; 当然,这种题目还有一定的限制性,比如限定从《经 济与生活》、《哲学与生活》或《政治与生活》及《文化 与生活》的某特定角度答题的要求。 这类题目主要考察学生对材料的概括和抽象,从而考 与察其归纳思维能力。回答该类型的题目,首先弄清材料 的层次,然后概括出各层的中心意思即论点,最后根据论 点回忆教材及时政材料中与此论点相联系的理论知识,结 合题目的具体要求进行分析“筛选”,从而确定答题所运 用的理论知识。答题要求简明扼要,再现课本知识即可, 必要时(一般是哲学题目)适当地联系材料。
5
3、高考命题怎么立意—有话好好说
高考命题的趋势是越来越侧重考察考生的综合应用 能力,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演绎能力和聚合思维能力。 在答题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核心问题抓不准,答非所问; 语言表达不科学、不规范、不专业,口语化严重;分析问 题缺乏应有的内在逻辑性、条理性、层次性,语言混乱; 理论和实际相脱节等等。 因此,作答主观性试题,必须做到“言之有序”和 “言之有物”。 “言之有序”就是要求答案必须有一定逻辑性和条理 性,在操作上就是要“要点化”; “言之有物”即要求答题的行文要“规范、具体”, 注重政治术语的运用,紧密联系课本相关知识。
2
2、高考命题怎么设问—题目在书外、答案在书中
高考命题点应当是社会热点和教学重点的结合,不 能结合教材重点的纯粹热点、新闻是不便于考察或没有意 义的。可以说,素材的选取是“别有用心”的,必定围绕 学科的主干知识进行设问。 因此,扣紧教材观点去组织答案,落实到卷面上的必 须是教材上的知识点,有时适当补充时政观点。既然设问 是立足课本的主干知识,所以在分析材料时就不要被相对 陌生的材料吓倒,要相信其答案我们肯定学习过,这也特 别要求我们对教材知识一定要熟悉,否则材料看了半天你 都联系不到相关的知识点去。
9
(08全国卷一39题第(6)问: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 家。用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国家与民族自治 地方的关系。 答:整体与部分是客观事物普遍联系的一种形式。 (理论)在我国,国家与民族自治地方的关系是整体与部 分的关系。 (材料) 整体与部分不可分割,相互依存,(理论)各民族自 治地方是国家不可分割的部分,在国家整体中发挥着积极 的作用。(材料) 整体与部分相互影响,(理论)国家作为整体在矛盾 统一体中处于主导地位,国家强大了,民族自治地方将得 快速发展;作为部分的民族自治地方发展了,国家整体将 更加强大。(材料)
高中政治非选择题答题技巧
前言 如何答好主观题,是制约不少 同学成绩提高的“瓶颈”问题。所 以结合教学和备考实践中的体会, 总结平时考试试卷中比较常见的一 些设问,归纳出解答政治主观题的 一般思路。
1
一、命题探秘:“万变不离其宗”
历年高考政治学科的命题都力求“稳中有变,变 中求新”。但是,细心比较分析考察后,也不难发现 其中所呈现的共同特征: 1、高考命题怎么选材—宏观视角,微观切口
3
1.根据下述材料,运用《生活和哲学》知识回 答问题。 材料1:地球孕育了生命,地球是人类的摇篮, 但21世纪地球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人类为了 眼前的经济利益破坏性地利用自然:乱砍乱伐导 致森林破坏,水土流失;过度耕种放牧导致土地 沙化,沙尘肆虐;过度消费加剧空气污染,物种 退化。 (1)结合材料1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生态问题。 (9分)
8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08全国卷一38(3)问:结合材料,阐述我国政 府着力抓好粮食生产所体现的历史唯物主义的道 理。 答: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对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 展起决定性作用,是人们从事政治活动、科学活 动和其他社会活动的基础。(理论)经济是政治 的基础,粮食是最重要的生活资料,粮食问题不 仅是经济问题,也关系到国家安全、政治稳定和 社会安定。(材料) 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是历史的创造者。 (理论)政府着力抓好粮食生产,解决好吃穿住 这些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直接利益问题,才能调动 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 谐发展。(材料)